松原市丰收节里“画”丰收
秋分。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个季节,北方天气微凉,空气中已经带了几分萧瑟的秋意,可是,田野里却是一派热闹的景象。勤劳的松原农民,用“劳作”这种最质朴、最扎实的方式庆祝这个属于自己的节日。
记者走进希望的田野,聆听着一个个丰收的故事,记录下一幕幕丰收的图景。
画面一
丰收·品牌
在扶余市增盛镇兴发村,我们见到了开着收割机在花生地里“起”花生的农户张岩。上午9点多钟,秋高气爽,花生地里一派忙碌,两台大型收割机穿梭往来,轰鸣声声,雄赳赳唱响了一曲丰收的小调。
收完了几垄地,趁着收割机在地里掉头的功夫,我们拦住了张岩,问他今年的收成咋样?
宽大的口罩根本遮不住满脸的笑意,小伙子笑眯了眼,得意地说:“必须丰收啊!现在的政策好、技术好、种子好,老百姓的日子必须一年比一年好!”
一边说,张岩一边从花生秧上撸下一把花生塞到我们手里,自己随手剥开 一个,四粒红彤彤、胖嘟嘟的花生躺在浅褐色的花生壳里,“看看,多好!标准的‘四粒红’,咱们松原自己的品牌花生!吃花生,就得吃正宗的!”
张岩的声音里是满满的自信、满满的自豪。放眼望去,一大片土地,几乎被“四粒红”铺满了,一串串肥硕的花生懒洋洋地歇在田野里,正接受着阳光的暴晒,等待最后的成熟。
画外音:
近年来,松原市致力打造种业“芯片”、扶植自己的种子品牌,积极支持域内种子领军企业,致力于研发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质品种。到2021年,全市种子产量达0.65亿公斤,在满足松原市种子需求后还可外销 0.2亿公斤。
画面二
丰收·科技
在哈达山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哈达山镇常保村,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我们被远处花生地里腾起的“烟尘”吸引。隐入“烟尘”之中的是正在劳作的农民江云有和他的两个伙伴儿。
三个人分工明确,江云有把干透的花生秧一锹锹送进粉碎机,其他两个伙伴儿一个负责开动机器,另一个负责把粉碎后的花生秧装进口袋。
“作饲料用,牛啊羊啊都爱吃。今年这个(粉碎后的花生秧)能卖上价,一垧地能比去年多卖500多块……”年近七旬的江云有不但是干农活儿的好手,还是村里有名的“段子手”。虽然劳作了小半天,但看上去精神特别好,看到我们疑惑的眼神,不等询问,老人家就洪亮地道出了答案。
“您累不累啊?”“累啥?现在都是机械收割,‘成’快了,这一片地,也就是小半天的活儿……必须得服(机械),真快呀!”江云有用力把铁锹插在土地里,点上一支烟,猛吸一口,若有所思地说出了心里话,“科技的力量真大啊!开始还不服气,寻思咱这干了一辈子农活的‘老把式’还比不上这些‘铁家伙’?如今可开了眼了!现在看,咱农民必须得学知识、懂技术……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对不对?”
“对!是力量、是财富!”两个伙伴儿一边响亮地附和,一边开动了机器。
机器轰鸣,秋风拂过,粉碎后的花生秧升腾起淡绿色的烟尘,迎着晨光,烟尘之中,他们身后,装好的袋子堆成了小山。那是沉甸甸的收获,更是热腾腾的希望。
画外音:
据了解,2011年,全市农机总动力500万千瓦,农机综合机械化水平77.1%。到2021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846万千瓦,农机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5.5%以上,高出全省3.5个百分点,连续六年全省第一位,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地市。
画面三
丰收·保护
在扶余市新站乡柳家村村口的小商店,记者遇到了正在买农机配件的农民张家文两口子。
“知道今天是啥日子不?”面对记者的询问,老张把刚买到手的农机配件一样一样精心地码到三轮车上,转身扯过老伴儿手里的购物袋,往记者眼前一递,烧鸡、香肠、咸鸭蛋,饼干、瓜子、大葡萄,“今天是丰收节,是国家给我们农民过的节,这不,置办点下酒菜,晚上必须得喝两盅庆祝庆祝!”
老伴儿接过老张的话头儿:“我俩刚从镇里上完农业技术课,家里种了30多垧玉米呢,必须得好好听专家讲讲……”
“讲的啥记没记住哇?”老张一边发动车一边笑着扭头问老伴儿。
“咋没记住呢,讲的是‘保护性耕地作业’,就是要保护好咱们的黑土地。”老张大嫂一字一板地跟我们重复了一遍,“‘保护性耕地’——这事儿可重要了,黑土地就是大熊猫,总书记都一直关心着呢!”
原来,这几天,镇里请了技术员讲课,这天正好讲到“保护性耕地”,认识到了重要性的老张拉上老伴儿一起去听了课。“不白听,都有用!那地也通人性,保护好了,就能长出好庄稼……”老张两口子一边说一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家里种了30多垧玉米,按一垧收3万斤算,能挣30多万,今年产量高,一垧地能比去年多收入5000多块!”老张说着,又自豪又兴奋地张开五个手指头伸到我们眼前晃了晃。暖暖的秋阳中,我们看到的,是勤劳、智慧、质朴的劳动人民的手,饱含岁月的沧桑,历经风雨的洗礼,每一根手指都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丰收了?”“对,又丰收了!”老张爽朗的笑声和汽车的马达声一样响亮,响彻了云霄,惊得树梢的几只喜鹊展翅飞开,在碧蓝的天际留下一串串欣喜的鸣叫。
买完东西,老张又来到玉米地。“青纱帐”已经微微发黄,玉米棒子正在晒米,金灿灿的米粒闪闪发光。老张心里惦记着种下的玉米,虽然还没到收割的时间,但他每天都要到地里转一转。对老张来说,前期的一系列劳作都已经尘埃落定,只等着最后的收获。
农民与土地,就像鱼儿和水,躬耕于陇亩间,才是对“农安,天下安”最好的诠释,才真正把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
画外音:
为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近年来,松原市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从2019年到2022年,全市保护性耕地作业面积四年实现“四连增”。特别是今年,全市保护性耕作面积达1106万亩,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67%,占全省计划的34.5%,位列全省市州首位。
……秋实累累,丰收在望。抢晴晒谷,颗粒归仓。
站在这片充满激情与梦想的黑土地上,聆听丰收的故事、感受丰收的喜悦、品味丰收的意义——曾经,我们播种在田间地头的辛劳如今正在变成金色的收获。
致敬农民、礼赞丰收。浓墨重彩的丰收画卷铺展开来……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209/t20220927_858594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