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生活

从春天出发 为振兴拼搏

时间:2023-03-26 来源:荆州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早春3月,全国两会如期而至。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首次履职的换届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之年,总结过去、计划未来、承前启后,今年全国两会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过去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迎难而上,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中国人的饭碗端得越来越牢;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2万元台阶,收入增速跑赢城镇;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逐步呈现。三农事业取得的成就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发挥了“压舱石”的重要作用。

  君子谋国,先忧天下。五年来,在同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共商国是的深入互动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许多重要论断,对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了重要指引作用。

  2018年,在山东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2019年,在河南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2021年,在青海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

  2022年,在政协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生产是“国之大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一系列重要论断,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

  沟通传递思想,交流碰撞火花,探讨凝聚共识。通过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一项项意见建议不断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李连成代表“科技下乡”的建议,推动农业农村部门围绕各地特色优势产业,开展农技推广培训服务,让一个个和西辛庄村一样的贫困村走上了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康庄大道。刘旗委员“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建议,促使相关部门加大对脱贫地区的帮扶投入力度,农村行路难、吃水难、如厕难等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全国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已全部实现通硬化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7%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严纯华委员“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支持力度”的建议,转化为教育部门的“慕课西部行计划”,来自甘肃、新疆、青海的学生得以和东部顶尖院校的院士、教授千里同堂,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资源正向中西部覆盖。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在接下来的两会期间,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农民增收、农村改革、生态农业、乡村振兴、教育医疗、基层治理等重要问题,将受到代表委员的关注。我们期待代表委员结合自身工作和各地发展实践,献良策、出实招、建真言;我们期待今年的全国两会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为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凝聚正能量。我们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苦干实干,久久为功,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和美乡村一定会越来越多。


原文链接:http://nyj.jingzhou.gov.cn/ztzl_16/xczx/202303/t20230316_81989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