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生活

“强村十法”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时间:2023-04-20 来源:荆州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近年来,黔南州聚焦“党建引领、产业支撑、富民强村”目标,围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工作思路,结合实践探索,总结了“项目带动、农旅融合、产业推动、资产盘活、生产加工、特色种植、文化创收、村企共建、服务创收、飞地发展”等十条发展路径,因地施策、分类指导各县(市)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夯实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项目带动,增强发展引擎

  用好州县“涉及国家投入资金的设施和项目,在不违反使用规定前提下,可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政策,通过申报争取或承揽实施各类项目获取利润。例如,都匀市马尾村,组织整合村内铲车、挖机等资源组建劳务队,承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集体经济纯收入从2016年的5000元增长至2022年的276万元,群众务工获利达100万元。

  农旅融合,用活资源禀赋

  充分发挥组织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合理开发资源,因地制宜发展餐饮、游乐、研学、休闲等多元、立体乡村旅游。例如,荔波县小七孔镇新街村,充分利用紧邻小七孔景区的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旅游接待服务,2021年集体经济积累达1651余万元,经营性纯收入75.3万元,群众分红7.5万元。

  产业推动,组织凝聚群众

  通过“抓两头带中间”产业发展模式增收,村集体负责前端产业规划、产业选择和技术指导,中间的种植和管护交给群众,合作社保底收购后统一销售。例如,龙里县湾滩河镇翠微村,利用优质稻种植核心区、农特产品加工产业园区优势发展“羊场大米,”2021年集体经济积累达380余万元,经营性纯收入44.71万元,分红13.46万元。

  资产盘活,唤醒沉睡资源

  用好“政府投入建设村属范围内的各类基础设施,除国家法律法规有规定外,全部转交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政策,盘活山塘、水库、荒山、荒地、大棚、厂房、闲置校舍等资源,获得资产经营收入。例如,长顺县长寨街道种获村,利用毗邻旅游景点优势盘活闲置资产,打造知青公社、长顺顺庄等民宿增收致富。2021年集体经济积累达330余万元,经营性纯收入12.60万元,群众分红3万元。

  生产加工,延伸产业链条

  引进生产企业带资金、带技术、带市场参与到村集体经济建设中,通过产品加工销售带来产业利润。例如,罗甸县边阳镇打号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创办了兴号木业公司,经营木材加工业务,带动种桑养蚕、劳务公司等多元发展,2021年集体经济积累达360万元,经营性纯收入60余万元,群众分红20余万元。

  特色种养,发展优势单品

  立足农村特定资源环境,发掘独特品质和小众类消费群体的产业,通过特色种养、特色加工、特色食品、特色手工业等促进增收。例如,独山县影山镇紫林山村,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和气候特点,以发展海花草种植,带动高山云雾茶种植、蜜蜂养殖、生态旅游等产业发展。2021年集体经济积累达400万元,经营性纯收入21万元,带动户均增收3000元。

  文化创收,提升内在价值

  依托农村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人居环境等优势,通过开发各类文化产品,开展文化服务,实现集体经济创收。例如,龙里县洗马镇平坡村,利用平坡苗族绘画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采取“村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妮朵苗画廊农民合作社+画师”模式,建设平坡村打朗苗纹耀文创工作室,创建“嘚纹嘚涡”品牌,做实中端包装和末端销售。2021年,集体经济积累达120余万元,经营性纯收入12.5万元,分红5万元。

  村企共建,实现抱团发展

  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上连企业、市场,下连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到村投资,并以土地、房屋、资产、资金等方式入股企业获利。例如,福泉市金山街道双谷村,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村级企业”方式,加强与国有企业等市场主体联动,有效推动企业盈利、集体创收、群众增收。2021年集体经济积累达1200万元,纯收入40万元,带动户均增收6000元。

  服务创收,优化经营方式

  通过开办超市、农资售卖、农业机械租赁等为便民服务,提供生产资料、病虫害防治、技术咨询、代种代收等生产服务,开展洗车养护、办公耗材、文印广告等经营服务,多渠道增加集体收入。例如,贵定县沿山镇森山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商行+服务”形式,通过开办商务超市、农资售卖、劳务服务、农作物产销服务等多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2021年,村集体经济积累120余万元,纯收入46万元,分红12.54万元,覆盖全村股民1756人。

  飞地发展,打破区域限制

  通过发挥村级比较优势,输出资金、技术、人才、项目、管理运营和政策等优势资源,对发展要素进行重构,解决发展中的区位、土地、产业、市场等短板,实现资源互补、互利共赢,推动村集体经济异地发展。例如,三都县九阡镇月亮山村,通过流转外村土地和利用移民安置区现有资源发展生态牛、林下鸡、水库鱼、南板蓝根、白茶、集中办酒点、汽车租赁、网络带货等产业。2021年集体经济积累110万元,经营性纯收入37万元,分红8.5万元。

  


原文链接:http://nyj.jingzhou.gov.cn/ztzl_16/xczx/202304/t20230417_82758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