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 一场现代化大农业的生动实践
前 言
眼下,吉林省长春市秋收工作已经进入尾声,农民们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虽然今年秋收来得有些晚,但全市各地抢抓粮食作物收获“黄金期”,快马加鞭推进程、赶进度,确保秋粮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回顾今年秋收,是什么让长春市各地从容应对适时晚收?又是如何在这场“迟来的秋收”中后程发力?“集约化”“机械化”“社会化”“智能化”……采访中,这些对农民来说有些专业的关键词不断脱口而出,昭示着长春这个黑土地上的“大粮仓”,正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化大农业示范高地。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今年,长春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面落实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2500万亩以上。其中,玉米计划种植面积2154万亩、水稻253万亩、大豆68.1万亩、杂粮杂豆和其他粮食作物27.8万亩,切实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秋收是粮食生产的重要一环。今年,长春市提早做好了秋收各项准备工作,并结合气候特点和农耕习惯,下发《2024年长春市秋季农业生产指导意见》,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指导农民适时开展秋收作业,倡导适时晚收,科学缩短收获期。
“今年初霜期较晚,秋收时间至少推迟了10天,但秋收期的整体气象条件较好,进程得以快速推进。我们倡导合理安排收获顺序,玉米适时晚收,水稻、大豆适时收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玉米是长春市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倡导适时晚收有利于籽粒脱水、颗粒饱满,有助于提高粮食的品质和产量。
市农业信息中心专家李社潮给出专业解释:玉米适时晚收可促进籽粒中的淀粉含量积累,适期收获的玉米籽粒饱满充实、大小均匀,更便于脱粒和储存。
“俺们合作社的秋收面积达到了4000亩,就快收割完了!”11月2日一早,在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的一片农田里,乾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两台大型收割机齐上阵,向着最后的地块发起“总攻”。望着收获后的玉米地,乾程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成说:“今年我们既流转土地,又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虽然秋收开始得晚,但好在土地连片、农机给力,合作社提前制订了作业方案,并根据粮食作物成熟度安排农机手分批次收割,很快就赶上了秋收进度。”
牢记嘱托,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土地连片成规模,集约化生产经营省时省力、无缝衔接;大型机械开进田,提升收获效率、增产潜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社会化服务,让农民秋收更轻松;智慧农业的出现,让数字化秋收尽显科技范儿……这个收获季,长春市田间地头上演的一幕幕“秋田新事”,为后程发力的秋收作业增添了底色。
集约化做减法 零散土地连成片
收粮、运粮、储粮……按理说这段时间应该是农民一年中最繁忙的时节,可在九台区龙嘉街道小城子村,几乎看不到本应忙碌的身影。“地早都不种了!”谈起如今的生活,村里的“上班族”段玉红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家的土地都托管到村里的合作社,腾出时间在那儿打工,年底还能有分红,再也不用干农活了。”
或流转、或托管、或入股,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既有土地,又打零工;既搞副业,又领红利……这样的生活,在小城子村早已不是新鲜事。探索推动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新思路,村里的正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转型为党支部领办,吸纳村集体、农机大户、种粮大户、村民以入股的形式加入,并以土地托管的形式整合村里340公顷土地,土地连成片极大地提升了秋收作业效率。
“地还是那些地,但秋收方法不一样。过去土地零散,不好开展规模化作业,将‘旮旯’地块集聚,才能释放规模效应。”小城子村党总支书记唐明亮介绍说,今年秋收,200户村民的土地整合成一块田,合作社依托现代化农机,组成四五支作业服务队,仅用20天就完成了秋收。“现在,村里的17个农机大户抱团发展,具备了服务全村农业生产的能力,不仅避免了土地粗放经营,还解决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
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将过去零散的土地集约化管理,秋收效率、作业水平都得到了优化和提升,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截至2023年年底,长春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42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9%,大面积土地连成片让秋收季跑出了加速度。
“小农经济”的限制被打破后,“大农业”的轮廓便开始显现。在有着“天下第一粮仓”之称的榆树市,天雨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着五棵树镇广隆村近万亩农田,连片的土地让大型农机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
“土地在合作社‘团聚’后,减少了100多个零散地块。”天雨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丛百元对土地规模化经营深有体会,“土地集约与农业机械化相辅相成,秋收中我们歇人不歇车,合作社的3台大型籽粒收割机24小时作业,每天都能收获几百亩玉米。”
土地集约化经营,有效破解了土地零散不易管理的难题。着力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最大限度让利于民,调动起农民参与土地集约的积极性,这将成为未来发展粮食生产“耕种防收一体化”的有益探索。
机械化提速度 田里上演农机秀
阵阵轰鸣声响彻田间,一台玉米收割机开足马力穿梭作业,所到之处一垄垄植株连同玉米穗被卷入“腹中”,眨眼间金灿灿的玉米倾泻而出,通过管道输送进转运车里,被机器粉碎后的秸秆平铺在田间……在农安县哈拉海镇程家驼子村的一片农田里,农缘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很快完成了十几公顷的玉米收获,收割、摘穗、脱粒、装运、秸秆粉碎等环节一气呵成。
仔细观察,在地头准备卸粮的收割机卸下的不是玉米棒,而是脱了芯的玉米粒,再看看完成收获的玉米地,几乎没有遗落的棒穗。“这是6垄的籽粒收割机,玉米、高粱、大豆都能收,收割的同时还能完成脱粒。”在一旁指挥收割作业的农缘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忠余说,“这样一台联合收割机能顶4台普通收割机,收割效率高、损耗低,我们曾一天收获了400亩地。”
李忠余不禁感慨,“记得10多年前,那时种地刚刚普及机械化。哪像现在,清一色现代化大型农机。今年秋收比往年晚,多亏了这些大家伙,加快了合作社的秋收进度。”这个作业季,农缘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秋收面积达到6000亩,配备了1台籽粒收割机、3台大型收割机,仅用20天就完成秋粮收获。
机械化收割缩短了秋收“进度条”。今年秋收,长春市出动各类农业机械近15万台(套),各级农业部门通过农机具的合理调度,最大限度扩大机收面积。
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当前,随着长春市种粮大户和农机大户不断增多,机械化收割已经成为秋收的主角,让秋粮从收获到入仓全程“不落地”。
在榆树市保寿镇红旗村,4台新型水稻收割机改变了民悦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秋收节奏。稻田里,半喂入式水稻收割机穿梭作业,稻粒与稻草“各走各路”,稻粒被收入仓中,稻草则均匀地铺在耕地上……这样的新变化,蕴藏着节粮减损与效率提升的技术革新。
相比以往的农用机械,半喂入式水稻收割机的优势在于稻粒与稻草同步分离,不仅简化了处理流程,还降低了粮食损耗。“过去,收水稻要多次筛选稻粒与稻草,不仅耗时费力,还常因杂物混入导致稻粒损失。”民悦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禹庆告诉记者,半喂入式水稻收割机每亩地能降低30斤稻粒的损失,有效避免了传统收割中的二次筛选和杂物混入问题,提升了水稻收割的质量和效率。
“一旦秋收时间被拉得过长、作业环节过多,就容易造成粮食损耗。而机械化收割不仅省时省力,还降低了秋收成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机收模式已成为长春市秋收的主要生产方式,呈现出损耗低、效率高、节约用工的特点,解决了农业全程机械化作业中的又一难题。随着长春市持续加大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的资金投入,仅2023年全市购置各类收获机械达到2000台,多年来的机械收获短板已被补上,目前长春市机械化收割减损率已降到3%以下。
社会化优服务 新型主体唱主角
随着土地规模化经营的逐步推进,如何保证按时完成秋收,保证收获质量?依托粮食生产优势和农业扶持政策,长春市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其中的“主力军”,他们从单一的代收代储,向带动农民、技术指导、联结市场、跨区服务方向转变。
连日来,九台区莽卡满族乡的一片农田里,晓文农业机械种植业专业合作社跨区作业的大型收割机,相继完成了1600多亩玉米的收获作业。晓文农业机械种植业专业合作社农机手告诉记者,这台5垄的收割机能同时完成收割、摘穗、装运、秸秆粉碎等工序,每天能收割100多亩。他们已经连续几年在当地跨区作业,收完这片地后农机将回到九台区城子街街道,继续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今年,晓文农业机械种植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800余亩,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近5000亩,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现在跨区域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很受农户欢迎,提前确定地块、共享农机资源、缩短收获周期,专业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让秋收提档加速。”晓文农业机械种植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显文说。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有效措施。今年,长春市各级农业部门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组织农机跨区、跨村屯作业,提高秋收效率和质量,满足各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要,为秋收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在德惠市米沙子镇铁岭村,“一条龙”式的土地托管服务让这里开启了秋收新模式。威扬种植专业合作社托管村里100多户农民的土地,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覆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不仅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更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三年间,威扬种植专业合作的土地托管面积从最初的100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2500余亩。
“虽然今年秋收有些晚,但我们一点儿也不担心。”铁岭村村民吕秀华笑呵呵地说,“把土地托管给合作社,春种秋收更科学、高效,还能精准把握农时,所有环节都不用操心。合作社服务得很好,有啥问题随叫随到。”
精准高效服务秋收,资源共享助农增收。今年,在全市上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带动下,长春市秋收展现出全过程、全产业链、集约化的服务能力,不断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让现代农业发展如沐春风。
智能化“云”赋能 按下秋收快进键
繁忙的秋收中,农机手悠闲地坐在农机上,不时回头看看收割情况,收割机按照规定路线自行收获,数据信息在屏幕上一览无余……这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美好憧憬,而是发生在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里的真实场景。借助卫星定位系统,收割机沿着田垄匀速推进,不一会儿机身仓储就显示玉米已经装满,整个收获过程一气呵成。
“加满油、选好地,收割机就可以自己干活了。虽然秋收来得晚,但凭借‘云端’系统平台和辅助驾驶等设备之间的联动配合,咱们的收获进程可不慢。”众一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忠国告诉记者,收割机上安装了传感器,行进速度多少、距离远近、有无遗漏,完全是自动监测,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实时发出提示,还可以实时进行数据监控、采集,把控收割机作业轨迹、位置、面积以及时长,实现精准秋收。今年秋收,众一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的300亩农田实现了智能收割。
从“会种地”到“智慧种地”,今年长春市秋收生产的科技底色愈发亮眼。收割机远程视频监控作业,无人驾驶收割机示范推广,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与现代农业机械装备相结合……“只闻机械声,不见种田人”的场景为秋收按下了快进键。
“你瞅,穗尖上的玉米粒个个饱满。”在公主岭市朝阳坡镇,东兴隆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詹喜军望着正在收获的玉米田喜笑颜开,“现在种地都是智能化,这几年合作社购入了5台智慧农机,农机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种起地来省力更省心。”
近年来,长春市和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共同推进“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的春风,也随之吹进了农民的心坎。得知“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将开展智慧农业的试验,詹喜军拿出300亩土地进行合作,“算下来,平均每亩地能多打100斤粮食。”他还为智慧农机总结了三大优势,“效率高,农机作业效率提升一倍;质量好,作业精度能达到厘米级;功能多,作业的同时还能获取数据。”
“相较于传统的机械化收割,无人驾驶收割机最大的优势是精准化作业。”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陈国双介绍:“使用无人驾驶收割机,能够进一步提升田间综合管理水平,提高科学种田的能力。”从传统收割方式到智慧农机的跨越式变革,标志着长春市的机械化秋收已迈进智能化时代。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xw/qg/202411/t20241111_6466002.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