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资讯

“高颜值”背后的丰产“密码”——长春市高标准农田向千万亩迈进综述

时间:2022-03-15 来源: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早春三月,千里沃野的长春大地,一幅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画卷映入眼帘,这也是长春市连年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志性特点,就此,掀开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黑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绿色发展新篇章。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战略性举措。近年来,随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深入实施,长春市强化政策支撑,不断加大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土壤培肥改良……稳步推进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三年间,全市新建、在建高标准农田达266.2万亩,农田建设热潮悄然掀起。  由此,2021年长春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迈入千万亩大关,许多昔日的“望天田”“斗笠田”,变成了“万亩田”“高产田”。这一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为农业生产带来新变革,解锁了黑土地上的丰产“密码”。  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旱地变身高效“汗”地  集中连片统一种植,实现全程机械化;通过改造,原本泥泞的田间小路变成硬化路;保护性耕作、绿色防控等技术集成应用,粮食产量大幅提升……发生在公主岭市八屋镇长山堡村的变化让人欣喜。  这正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改变。去年,长山堡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整村覆盖,建成1.7万亩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的高标准农田,实现了规模化、规范化、高效化生产。  “以前,农机难进田,旱涝全靠天,种地费时费工。如今,打了井、铺了路,大型农机来去自如,玉米产量至少提高了10%。”日前,正忙着检查农田机井的长山堡村种粮大户张洪武感叹道,“有水就有保障!打开抗旱机井管道阀门,就能随时灌溉,今年我还打算扩大种植面积呢!”  那么,高标准农田究竟“高”在哪儿?又是如何建成的?“在农田里实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积极采取培肥地力、保水保肥、控污修复等单一措施或综合措施。”长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道出了其中的关键。为保证建设质量和进度,长春市加强规划统筹和资金整合,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并与各县(市)区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快推进土地平整、田块规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工程建设,着力打通农田“大动脉”。  推动农业生产转型——会种田变成“慧”种田  田间农事催人忙,农田建设来解忧。备耕时节,在榆树市保寿镇民悦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却看不到忙碌的迹象。“忙啥的,高标准农田备春耕省心省力!”民悦合作社负责人徐禹庆向记者介绍起今年的备耕计划:4月初育苗,中旬检修农机,下旬整地……从前年后就得开忙的活儿,现在1个月就能搞定。  穿行在民悦合作社的农田里,一股高标准农田带来的现代感扑面而来,灌排管网、土壤监测、物联网环境监测等现代农业设施一应俱全,“农田铺上管网,地表水渠渗漏不复存在,灌溉效率至少提升了一倍。”改用地下管网、配备抗旱机井、土渠变地表水渠……科学灌溉,节水节肥,水稻生产更高效,徐禹庆告诉记者,从前土渠蓄水,最多够用3天,如今的地表水渠,每次蓄水可用7天,极大地降低了水分和肥量的流失。  小账连着大账,一块块精心打造的高标准农田正在为农业生产带来新变革。针对建设完成的高标准农田,长春市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先进农机和技术,解决了耕地碎片化、质量下降、设施不配套等问题,提高了水土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伴随高标准农田建设,耕作成本减少5%至15%,长春市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93%,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扩宽农民增收渠道——“烧饼田”成了绿色“米袋子”  “现在提倡绿色种植,我们种的粮食让人吃着放心。”眼下,农安县小城子乡的顺民心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开始为今年的水稻育苗做准备,说起这几年的绿色增收秘诀,顺民心合作社负责人王东侠夸赞起高标准农田建设,“在高标准农田上种植绿色水稻,节本增收,收益高了两成。”  合作社增收,功劳为何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去烧饼一样不规则的田块,如今横成排、竖成行,泥泞的土埂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统一的塑料田埂。“高强度塑料制成的田埂,不但使用寿命长还不用整修。”走进农田,王东侠用手敲了敲脚下的田埂,“过去备耕最头疼的就是整修田埂,高度不够就得加高,出现侧漏就得修补,整修一遍得用十多天时间。随着高标准农田建成,土埂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每公顷节省维护成本2000元左右。”  在做“备耕减法”的同时,顺民心合作社也做起了“加法”。由于塑料田埂占地面积少,且不会生杂草,增加了稻田的有效种植面积。“经过粗略计算,有效种植面积增加10%左右。”王东侠笑呵呵地说,合作社种植的水稻已经连续三年达到绿色食品认证标准。如今,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有机种植,眼界不再局限于产量,更要着眼于粮食品质。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203/t20220311_840996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