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社会监督

猪产能已减6%,仔猪飙至450元!今年猪周期将反转?

时间:2022-04-20 来源:南阳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近日有消息显示,豆粕价格出现一定松动,同时,部分饲料企业亦发布降价通知。在成本端传出利好的同时,伴随猪企产能去化,多家券商发布研报称,2022年猪周期“反转在即”。接受采访的分析人士表示,2022年下半年国内生猪供应量或不断收缩,加之随四季度消费旺季的到来,三、四季度猪价或整体处于震荡上行状态,业内生猪养殖或逐渐摆脱亏损局面。

  下半年生猪养殖或逐渐摆脱亏损局面

  猪周期的反转预期是近期市场热议的话题之一,多家券商发表研报关注猪周期反转趋势。太平洋证券表示,猪周期反转在即,看好养殖板块的贝塔行情。开源证券建议布局产能去化期。中金公司指出,当前行业层面猪价持续低位叠加饲料成本上涨,企业层面资产负债率处于历史高位,持续强化产能去化下的周期反转预期。招商证券则预计,生猪供给在3月份至5月份迎来峰值后将下行,伴随下半年消费旺季来临,“猪价年中反转可期”。

  伴随着预期增强,股价先行,A股市场上的多家养猪企业股价已纷纷起舞。东方财富choice统计结果显示,2022年以来,申万行业生猪养殖板块的10家公司中,共有7家实现股价上涨,生猪养殖板块受到的关注和期待可见一斑。

  接受采访的分析人士认为,猪周期或有望在2022年迎来拐点,生猪养殖企业的盈利状况最快或将在今年内得到改善。

  卓创资讯分析师李素杰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根据监测,由于能繁母猪在2021年7月份达到高峰,根据生长周期推算,预计2022年5月份将达到出栏量最高峰。“从猪周期发展趋势来看,2022年,我们认为上半年仍然处于产能释放期,下半年猪价可能迎来小幅上涨,我们预测,2022年猪周期底部在二季度末期,5月份左右可能出现价格低点。”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徐学平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根据生猪生产传导周期测算,母猪存栏量的变化会影响10至12个月后的生猪市场供应。2021年7月份开始,国内能繁母猪存栏整体处于持续下滑状态,进入2022年下半年,国内生猪供应量或不断收缩,加之随四季度消费旺季的到来,在供需双向确定性因素影响下,三、四季度猪价或整体处于震荡上行状态,业内生猪养殖或逐渐摆脱亏损局面。”

  生猪产能累计去化幅度已超6%

  从上市公司的情况来看,优化生产成本、控制生猪产能扩张节奏,是其工作重点之一。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新希望、牧原股份、正邦科技、天邦股份实现的生猪(或商品猪)销量分别为369.68万头、1381.7万头、242.61万头、100.43万头,其中,正邦科技、天邦股份前3个月的销量同比已出现小幅减少。新希望则在与投资者互动交流时表示,公司已经度过了快速扩张阶段,从2021年开始转入生产经营为中心的阶段,将结合自身和外部情况,合理安排业务扩展步伐。

  在猪周期有望迎来反转的预期之中,生猪产能去化是分析人士关注的焦点。徐学平表示,根据Mysteel农产品数据监测,一季度养殖端生猪自繁自养头均亏损达340元/头,行业深亏,加速上游产能持续去化。

  华创证券认为,自2021年6月生猪产能见顶以来,累计去化幅度已超6%。经过近三个季度的产能调整,行业内正从主动淘汰落后、低效产能逐步过渡到被动去产能阶段,由于产业端对下半年乃至明年仍然持有相对乐观的猪价预期,整体博弈的情绪仍较为强烈,产能去化的过程或将更为纠结和惨烈。

  据卓创资讯调研,截至2022年3月底,全国生猪存栏量环比下跌0.70%,同比增幅66.61%;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跌2.03%,同比涨幅5.84%。进入2022年上半年生猪行业依旧处于产能释放周期,而养殖端日益亏损严重,以及近期交通不便,生猪、猪肉调运受阻,同时利空供需两端,养殖企业亏损雪上加霜,屠宰企业白条走货欠佳,部分企业毛利持续缩减。供大于求态势下,随着生猪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成本不断增加下,养殖端除了加快能繁产能更替淘汰外,降重快速出栏也是避亏减损的另一种方法。

  “现阶段猪价仍处于成本线以下,因此产能还会继续淘汰。不过,从4月份来看,其降速已经有趋缓的态势,业者对于下半年行情看好,部分养殖户开始有补栏行为,仔猪价格现在呈现上涨趋势(详见:喜大普奔!仔猪价涨!突然飙升至450元/头!两大利好支撑,后续行情或继续上涨‖猪价新说),仔猪补栏信心还不错,所以这个时候产能去化速度已经开始放缓,部分规模企业已经将仔猪从外销转内留,产能去化将逐步走入收尾阶段。”李素杰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农产品价格上涨推升饲料成本,被认为也将加速生猪产能去化。近期来看,玉米、豆粕均处于波动态势,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玉米分析师陈庆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进入二季度之后,随着贸易环节库存下降和存储成本上涨,玉米价格或迎来走高机会;在市场运行过程中,需要关注玉米与相关替代品的比价关系及下游企业的加工利润情况,玉米价格仍有上涨的“天花板”。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豆粕分析师方平表示,短期对国内豆粕的观点仍然偏谨慎,4至5月份的大豆到港已经近在咫尺,连续数周的储备大豆拍卖也已成定局,近月豆粕的压力无法缓解。


原文链接:http://nyj.nanyang.gov.cn/jcyj/501763.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