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怎样激发村集体投资公司发展活力?

时间:2022-04-20 来源:南阳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近年来,为破解涉农资金筹措、整合、利用等多重难题,不少地方尝试在县域层面成立村集体经济发展投资公司(以下简称“村投公司”),探索以村投公司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新路。笔者以为,这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一剂良方。

  村投公司通过整合农村集体资源、注入财政资金、打造专业团队、开展市场运作等多种手段,打造出专业化涉农投资平台。由于紧扣“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权、股权变资金、资金变项目、项目变收益”的目标,村投公司能够集聚生产要素、凸显平台功能、培育乡村产业、带动农民增收,从而破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资源配置单打独斗、产业格局小乱散弱等现实问题。

  当前,村投公司发展整体呈现出“理念新、机制活、动力足、潜力大”的良好局面。但我们也要看到,尽管村投公司发展态势良好,但作为新鲜事物,受制于诸多方面原因,其发展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痛点、难点和弱点。比如,“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如何把握?再如,县、乡、村三级公司良性协同不够导致的“上热、中温、下冷”困境如何破解?又如,懂经营、善管理、会投资的专业人才数量不够、能力不足、活力不显等矛盾如何化解?破解如上困局,要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发展实际的村投公司发展新路径。笔者以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重点发力。

  首先很基本的一点是,要科学定位村投公司的功能。村投公司说到底是为了服务乡村产业振兴,要始终坚持“以农为本、以投为纲、以人为要”的工作思路,致力于打造专业投资平台。具体来说,要牢牢把握其在农村资源整合融资、涉农资金整合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性优势,着力提升其产业投资、项目建设、运营管理能力。一方面,要甩开束缚、放开手脚、大胆创新,扩大村投公司入股清单,将更多可流转、可营利的农村集体资源入股整合,确保资源“动起来”,实现资金“走出去”,持续增强农业造血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村投公司管理运营的规范性,建立起有效的监督体系,引导村投公司健康发展。如可在项目投资流程中,引入审计、监察、法务等部门,参与全过程监管,健全容错纠错认定指标体系,推动“问责减负”,坚持项目全生命周期盈亏核算机制,保护村投公司孵化项目的积极性。

  同时,要统筹优化村投公司的发展布局。在经营形式上,合作经营、设立公司、领办合作社等,都是可行的方式。布局产业项目时,要因地制宜,立足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和产业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规划打造一批叫得响的“农品牌”。还要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上下功夫,以“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造品牌”为目标,纵向延伸产业链条,横向拓展产业形态,加快打造集种植养殖、精深加工、技术推广、冷链物流、品牌营销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聚合体,形成“园村一体、产村融合”发展格局。此外,“开门搞经营”也很重要,要积极同各类经济实体开展多领域、深层次合作,联合开发农村资源资产,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各类涉农服务公司,统一提供农资供应、农机租赁、劳务用工等项目服务。

  成就事业,关键在人才。针对专业人才数量不够、能力不足、活力不显的问题,要增强人才队伍建设的系统性。可采取招聘、抽调、交流等多种形式,重点从金融投资、现代农业、财政税务等部门,选拔具有扎实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人员,充实到村投公司管理层和业务部门,配强公司经营管理人才,有效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对于有些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但拥有优质生态资源、人文资源的乡村,可以尝试与村投公司合作经营,让企业人才与本土人才协同发力,盘活村庄闲置资源,然后根据贡献大小,合理确定利润分成比例,从而激发乡村发展活力。长远来看,要充分利用村投公司的平台功能,对外吸引集聚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并以此为基础,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加快“自然人农业”向“法人农业”的转变。

  加强村投公司的管理运营科学性,既提升经营效能,又理顺县、乡、村三级的职能与利益分配关系,要与时俱进,推广现代农业项目管理模式。特别要立足互联网时代,善用大数据分析等数字技术,建立健全以数字模拟、信息共享、全过程联动、智能化建设为特征的现代数字管理体系。在理顺组织治理体系方面,要重点完善“县级村投+乡镇村投+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三级组织之间的合作机制,让它们分别在规划建设、产业运营、引导村民三个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与此同时,构建科学合理的多方利益联结分配机制,注重提高农户参与度,激发乡村产业振兴内生动力。最后,要关注跟进不断涌现出的经营新模式、营销新策略,敢于尝试、敢于创新。

  (作者系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刘勇)


原文链接:http://nyj.nanyang.gov.cn/zcjd/500644.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