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天地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

时间:2022-06-08 来源:南通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核心是扩间增光、缩株保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目标是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多收一季豆”。

  1、模式配置:以“2+4”模式为主,即2行玉米与4行大豆复合种植,幅宽为270厘米左右。玉米窄行40厘米, 玉米大豆间距70厘米,大豆窄行 30-40厘米, 确保玉米边行优势, 大豆后期光照有效辐射。

  2、优选良种:选择适宜区域为江苏淮南地区的品种。大豆品种宜选用耐荫、耐密、抗倒、早熟、抗病和宜机收的品种,玉米选用株型紧凑、熟期适中、抗病性强、适宜密植和宜机收的高产多抗品种。今年按照省技术意见和面对淮南夏播玉米品种缺乏的现实,建议夏播粒用大豆选用通豆13、徐豆18、苏豆13等,鲜食大豆苏豆18、通豆6号、淮鲜豆6号等。籽粒玉米试选苏玉10号、江玉877、神玉2号等,鲜食玉米可选择苏玉糯11号、苏科糯1505(黑)等。各地要加强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为指导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3、种子处理:播前精选种子并晒种。根据大豆、玉米的土传病害和苗期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适宜的药剂拌种,以防治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玉米选用包衣种子。大豆包衣可以选择氯虫苯甲酰胺(微毒)、或溴酰?噻虫嗪,或精甲?咯菌腈等药剂。

  4、适期播种:夏播适宜时间为6月15-25日,但易遇梅雨,适墒抢播是关键。收干籽品种不迟于7月15日,收青粒品种不迟于8月5日。

  5、精量机播:免耕机播。前茬作物秸杆留茬10厘米以下。玉米播种深度3~5厘米,大豆2~3厘米。玉米株距11-14厘米,粒用玉米有效株数4000株/亩以上,鲜食玉米3000株以上。大豆株距 8-12厘米,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夏播粒用有效株7000-10000株/亩、鲜食7000株/亩左右。

  6、病虫草防控:化学除草坚持“播后苗前土壤处理为主、苗后茎叶处理为辅”的防控策略。大豆玉米播种前杂草较多的田块,先用草铵膦等灭生性除草剂进行茎叶处理,播后苗前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亩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金都尔)100毫升+80%唑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剂5克或15%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15克,兑水50公斤左右均匀喷雾。若封闭效果不好,在玉米3-5叶期,或杂草2-5叶时,亩用15%硝磺草酮悬浮剂60毫升+480克/升灭草松水剂150毫升兑水在玉米带区定向喷雾。在大豆2-3片复叶,杂草2-5叶时,亩用10%精喹禾灵40毫升+480克/升灭草松水剂150毫升,兑水在大豆带区定向喷雾。(要采用物理隔帘将大豆玉米隔开施药)。

  病虫害采用“杀菌剂、杀虫剂、增效剂、调节剂、微肥”五合一套餐制施药,根据各地病虫情报,在病虫发生适期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进行防治。

  7、精简施肥:按本地净作玉米施肥标准施肥,或施用等氮量的玉米专用缓/控释肥或新型复合肥(折合纯氮 14-16公斤/亩),全生育期氮肥以“一基一追”或播种时全部作基肥一次性施用。基施主要推荐配方有40%(25-6-9)、40%(18-10-12)、48%(26-11-11)、48%(30-6-12)等。大豆采用施低氮量三元复合肥(15-15-15),折合纯氮2.0~2.5公斤/亩。玉米追氮时切忌漫灌施肥和全田撒施,以免大豆旺长。

  8、水分管理:玉米大豆的需水特性均为苗期怕涝后期怕旱,必须要配套好田间沟系,做到能灌能排。尤其是防止苗期芽涝以及夏季暴雨台风造成倒伏。如果暴雨要迅速排水降渍、及时补肥促壮、抓好中耕培土和强化病虫防治。

  9、促壮抗倒:玉米在8-10叶期喷施矮壮素、玉黄金(胺鲜脂和乙烯利)等,增加茎粗、缩短基部节间,降低穗位高,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倒能力,减弱遮荫效果。大豆在分枝期与初花期根据长势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进行控旺或者初花期结荚期喷施胺鲜脂促进细胞分裂,提高结荚数并促进灌浆。

  10、适时采收:鲜食玉米在抽雄吐丝后20-25天即可收获上市、鲜食大豆在籽粒饱满时及时采摘销售。干籽粒玉米和干籽粒大豆最好采用机械收获,玉米在植株干枯,苞叶枯松发白,籽粒乳线消失、黑层出现,籽粒含水量降至28%以下进行机械收获,大豆在植株茎秆变成褐色,叶片全部脱落,叶柄基本脱尽,豆荚和豆粒呈现品种的固有颜色,籽粒归圆,摇动豆荚有响声时进行机械收获。(撰稿人:刘伯芹)


原文链接:http://nyncj.nantong.gov.cn/ntsnwx/nzwsc/content/5975c7c6-897d-407b-85c9-6a7782a49e1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