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贫困村脱低迈进“幸福路”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庄严的宣告响彻大江南北,摆脱绝对贫困,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各地干部群众紧握乡村振兴“接力棒”,满怀信心开启新征程。
多年来,北京地区围绕“脱低”工作,将低收入农户和低收入村作为“精准帮扶”的主要对象,帮助低收入人群实现增收致富。
2016年,北京市以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11160元为基本标准,认定低收入农户7.26万户;低收入农户数量超过本村农户总数50%的行政村共234个,被认定为低收入村。2020年,这234个低收入村全部脱低。
通州区的三个低收入村均在西集镇,分别是吕家湾村、耿楼村、车屯村。去年,这三个低收入村全部完成脱低,通过扶持产业、促进就业、生态建设、社保兜底、社会力量帮扶等一系列精准帮扶措施迈上致富之路。
记者走进一个个脱低村,通过一个个奔小康的故事,带您看看通州区是如何全面高效完成京郊低收入农户脱低工作的。
吕家湾村
设置公益岗位开发生态旅游
提供公益性岗位、帮忙联系打零工……吕家湾村通过促进就业等帮扶措施,让低收入农户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唐建/摄
今年6月,北运河通州段40公里实现旅游通航,为沿岸村落发展带来新机遇。
西集镇吕家湾村吕福清就住在河岸边,72岁的他满是憧憬,“这两天常有人来家里,说要给设计‘民宿’,我也不懂,但跟着国家政策走准没错儿。”吕福清是老党员,他家的土地流转给村里,再加上养老金和打零工,一年能拿两三万元。去年,他家也成功脱低,“摘掉‘穷帽子’,挺直了腰杆子,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近年来,村里借助相关产业政策支持,依托生态建设等产业资源,开展扶持产业、促进就业等帮扶措施,让村民腰包鼓了起来。
吕家湾地处通州东南部,距离城区30公里。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本村年轻人只外流不回流。几十年间,常住人口从500多人流失到200多人。村庄老龄化严重,60岁以上人口占一半。2016年,吕家湾村被认定为低收入村,并审定了低收入家庭124户。“前几年,收入没来源,我们两口子都在家种地,地也少,一共3亩,一年收入3000来块钱。那时候从来不去超市,家里种什么就吃什么。”62岁的蒋荣玉家条件困难,自从三年前老伴去世后,她和患有先天神经性耳聋的儿子相依为命,生活更是拮据。
她家最先被帮扶。三亩地流转每年可得4500多元,再为她儿子联系一家手工零活,也有一定收入。随着村里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又给蒋荣玉安排了清洁岗位,每天上下午各工作两小时每月能挣一份补贴,再加上其他各项帮扶补贴……一笔笔算下来,一年娘俩能有2万多元的收入。
时任吕家湾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赵鹏向记者介绍,低收入农户大多以老年人和残疾人家庭为主,找工作存在局限性,村里为此想了很多方法。类似保洁员这样的公益性岗位,吕家湾已提供了14个,每月可为大家定期发放补助。
“收入低,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拔穷根’关键就是要找到致富路。”赵鹏说。这几年,镇、村两级深入调研,发现吕家湾自然生态好,风景优美。村两委研究确立生态旅游产业,打生态牌,走生态路。要想富,先修路。首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公路延伸连村,安装健身器材及路灯,改善村容村貌。同时,对村内闲散旷地和边角地合理开发运用,建公园,绿化建设千亩林地。现在,村里入户道路全部硬化,村南大运河悠悠过境,一座座造型各异的农家小院星罗棋布,村内绿化面积达80%。
吕福清家就住在大运河畔,“新闻说明年夏天大运河航船能通到俺们这。家门口还有码头呢。”年过古稀的他,头脑却很超前,他告诉记者,运河通航以后,他计划把小院改成“农家乐”,吃农家饭、观农村景、住农家院、睡热炕头,一定不少人想体验。吕福清说,现在家家户户都争做“最美庭院”,就是为接下来的生态旅游打基础。
“村里低收入农户脱低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赵鹏说,吕家湾村地处大运河观光轴带,环境漂亮位置好,搞旅游开发不会差。现在,村里还请了帮扶设计团队围绕吕家湾的风土人情,开展村落环境和民宿设计,接下来还要引入专业民宿公司,对村中闲置民房统一规划更新,让村民们走上更宽阔的致富路。
西集镇也将发挥绿色生态优势,以“农旅结合”为抓手,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及民宿,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面貌。
车屯村
“荒地”变良田发展“精品农业”
车屯村建起农业园,种起大棚蔬菜,村民们盼了多年的脱低致富终梦圆。唐建/摄
从人均不足四分地,到共享“梦田园”每人年增收2万余元,车屯村在对口帮扶的国有企业“一企一村”精准帮扶下,38户低收入户,全部实现摘帽。
作为市级低收入村,车屯村缺乏产业支撑,发展基础薄弱,前些年,因为项目征占,车屯村集体土地只剩下80亩地,还散落在各户村民手中。各家种点玉米果菜,一年到头也剩不下什么,更别提变成实打实的收入了。精准扶低离不开项目支撑,项目先行离不开资金支持。自2018年开始,北京国企时尚控股方恒集团与车屯村签署了帮扶协议,由方恒集团出资45万余元,用于车屯村2018年度产业增收项目的支出:把扶低开发与现代农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模式,通过搭建大棚蔬菜种植基地这一平台,让有种植能力的贫困群众加入大棚种植抱团发展,无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也能通过土地入股获得保底收益,最大限度地从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车屯村支持,变“输血”为“造血”。
村子西北角有座农业园,由12座春秋大棚和两座四季暖棚组成。记者采访时,5座大棚种着黄瓜,两座大棚种着西红柿,还有一座大棚种的是尖椒和柿子椒。黄瓜已经接连收获几茬,西红柿正是丰产的时候,一嘟噜一嘟噜连红带绿的果实圆滚滚的格外喜人。68岁的车志强和李玉荣夫妇一个在棚里摘西红柿,一个在大田里浇玉米。和他们一起劳作的,共有十二三个人,都是本村村民。“园子刚弄的时候,我们就在这儿干上了。种了一辈子地,干别的也不会。”车志强和爱人每天在地里工作6个小时,各挣90元,一个月下来拿到手的能有5000多元。到年底,合作社还会给社员发补贴,“按照入社的土地计算,一亩地给2000元,一年下来得有六七万元。”
村党支部书记李森说,现在负责打理园子的都是庄稼老把式,种地好手,“对土地特别有感情”。在园子里担任技术指导的车志强早先在镇农科站工作,搞了40多年的农业。老爷子从春天种菠菜、小白菜开始,一直盯到12月底萝卜卖完,刮风下雨都往棚里钻,别提多敬业了。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村“两委”班子研究决定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以土地使用权折价入社,促进村民增收致富。村民按照“带地入股、保底分红”的原则加入合作社,每年享有每亩1000元的保底收入,而且年底还可获得合作社收益的二次分红。另外,在合作社中参与劳动的村民每天可获得90元的劳务费。
帮扶企业还聘请专业设计人员参与村庄规划建设。同时,建设大棚,购买优质农作物种子,聘请专家指导产业种植,并支付村民劳务费用。产出的农作物再由公司统一回购、销售,确保了村民分红的可持续性。以劳动增收一项为例,参与的村民平均每人每年可增收9000元。
“过去村集体没什么像样的产业,现在农业园建起来,大棚蔬菜种起来,盼了这么多年的脱低致富梦圆,所以大伙儿给合作社起名为‘梦田园’。”李森说,有了合作社,村民有了保底收入,有时间还能干农活增加收益,一举多得。
如今的车屯村,空地变基地、散地变大棚、荒地变文化广场,仅2019年,车屯村种植有萝卜、黄瓜、西红柿、韭菜、柿子椒、豇豆、羊角蜜、博阳9号、花生、玉米及加工后的五谷杂粮等农产品,吸引村内低收入村民参与务农劳动实现增收,平均每人年增收就在22500元左右。这两年,方恒集团又帮助积极打通销售平台,助力车屯村果蔬畅销,回购合作社精品黄瓜、西红柿、萝卜、羊角蜜等农产品7万余斤,五谷杂粮1.3万斤,为车屯村增收22万元左右。
村内38户低收入户全部摘帽。虽然帮扶任务即将结束,但企业还将持续关注车屯村的发展,结合车屯村美丽乡村规划、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耿楼村
住上宽敞房子有了稳定工作
耿楼村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建起农业观光示范园,还给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大家脱低致富。唐建/摄
“没有党的好政策,俺也住不上这宽敞明亮的砖瓦房。”耿楼村村民王春堂今年67岁,前几年两场大手术,花了家里大量积蓄,术后身体状况下降,无法再从事体力劳动,收入锐减。正当一筹莫展之际,温暖的关怀及时送上门。
“村里找到我把家里6亩地进行了流转,解决部分收入,又给我找了‘林地巡视员’的工作,每天能拿到120块钱。这么算下来,一年收入能有4万。”王春堂说,在村、镇的帮助下,他家还通过危房改造住上了新房,再加上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政策,让他家脱离了低收入户的身份。
耿楼村经济相对落后,2016年被确定为低收入村。2017年,村内提出“土地流转整合”发展思路,使分散的土地集中规划。这不仅点燃了村民的就业增收梦,同时也为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三年多的时间,耿楼村陆续盖起一座座农业大棚。该村合作社现在有春秋棚50栋,温室大棚65栋,春季种草莓、夏季种蔬菜,现在每天能产四五百斤西红柿。去年疫情严重时也不间断供货,更为村里的低收入户解决了收入问题。村里还请回了本村的“能人”——在外搞建筑、事业有成的村民韩国华,凭借他多年在外打拼的经验与魄力,带动村民脱低致富。
就业是衡量脱低成效的重要指标。村里建起800亩的农业观光示范园产业项目,成立“带地入股、保底分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民主管理、共同致富”的北京御樽庄园农业生态科技专业合作社,从村民手中回收1000余亩土地,种上樱桃、草莓、黄瓜、玉米等农作物,并在其中的90亩土地上种植薯类作物。目前,共有西瓜红、紫薯、小九蜜薯等多个品种。同时,村里聘请村民对土地和作物进行管理,给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帮助增收。2019年,合作社总收入70万元,解决100多位村民的就业问题。去年,村里又建了27个樱桃大棚。往后每年,耿楼村大棚樱桃年产约有4万斤,预计收入数百万元,还能再解决60多位村民的就业问题。
耿楼村党支部书记张艳立告诉记者,根据市场的行情和需求,现在大棚的年收入约在四五十万元左右。经过多方努力,该村249户低收入户已全部脱低。接下来,村里还将不断丰富产业元素,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休闲、观光、旅游、设施农业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带动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
记者从西集镇政府了解到,2016年西集镇车屯、吕家湾及耿楼三个村,因低收入户数超过本村农户总数的50%,被认定为低收入村。
4年来,改善低收入村经济落后状态成为西集镇的重点工作,通过“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在公益岗位开发方面,镇社保所、环卫中心和林业站提供环境整治和绿化养护等就业岗位。各村也开发了环境整治、治安巡护、水电维护等公益性工作。同时,制定出台多项措施,为低收入帮扶提供有利的制度支撑。比如在医疗帮扶方面,对低收入农户的医疗费用中个人自费部分进行补助等。
目前,这3个低收入村已全部摘帽。下一步,西集镇将通过专项帮扶、行业帮扶、社会帮扶“三位一体”的大帮扶格局,“扶上马再送一程”,加快车屯村、耿楼村低收入村产业项目建设,尽快落实吕家湾村生态旅游项目,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
原文链接:http://nyncj.beijing.gov.cn/nyj/zwgk/zygz/xcjsxd/11057231/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