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减灾保秋收 农科人员在行动
今年入夏以来,我市高温日数为历史同期最多,区域性高温强度大、极端性强、降雨量少,导致我市各地出现不同程度旱情,造成部分地区玉米、水稻、棉花、花生、芝麻等秋粮作物受灾严重。
襄阳市农科院牢固树立“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粮”意识,在院党委安排部署下,相关科研团队针对在田秋粮作物夏种夏管关键技术措施,围绕农业科技防灾减灾行动,深入乡村和科研生产一线进行调研指导,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为我市农产品的稳产保供提供科技支撑。
一是全力以赴保科研,确保将灾害对科学试验的影响降到最低。我院团山基地和泉水堰基地种植有玉米、水稻、芝麻、花生、棉花、中药材等在田作物,我院科研工作者密切查看试验田作物生长情况,提前分析研判,采取节水灌溉和各项技术措施进行高温干旱极端天气的防范应对,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农业科研和育种材料的延续性。
二是广泛宣传保生产,及时制定发布夏种夏管及高温干旱分类指导意见。8月以来通过官网分别发布了《持续高温干旱夏玉米管理注意事项》《襄阳市花生高温热害防范减灾技术措施》,并及时在襄阳三农、襄阳市农业农村局网站、襄阳市农业科学院网站及微信公众号进行广泛宣传,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贡献科技力量。
三是科技指导保秋收,深入下沉生产一线调研指导抗旱减灾。8月10日,我院玉米团队先后到襄州区、老河口市等夏玉米主产区开展生长情况调研及田间管理指导。8月11日,市农科院副院长、正高级农艺师梅汉成会同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副所长别墅研究员及该所棉花栽培团队成员,来到棉花生产大市宜城市调研棉花生长现状,深入宜城市新华村百亩棉花机械化种植示范基地现场指导高温干旱防范措施。8月15日,张学林副市长带领市水利和湖泊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气象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到襄州区调研抗旱工作,我院玉米团队负责人作为技术专家一同参与此次调研,并给出了专业指导意见。8月15-16日,市农科院副院长凌冬带领粮作团队,配合农业农村部派出的“中国农科院科技小分队”第一小组,深入枣阳、襄州等地实地调研高温干旱对水稻、玉米等秋粮作物长势影响情况。
原文链接:http://nyncj.xiangyang.gov.cn/nygl/kjjy/202208/t20220818_289953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