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关注农民工

【特辑 | 农业篇】看数字改变四川农业

时间:2022-09-06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大数据平台、田间气象站、无人农场、智慧养猪……未来的农业长啥样?或许,每个人的脑海里多多少少会冒出这些场景和词汇。

  前不久,《四川省“十四五”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推进方案》正式印发。未来,我省的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将力争实现由“盆景”向“风景”的转变。

  和传统农业相比,数字农业究竟给我们带来了怎样变化?有着怎样的新、奇、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省当前数字农业发展进程中,走在前列的应用场景。

  成都大邑县打造四川数字化农业“标杆”

  在大邑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近500户粮食种植大户都用上了数字化种田。大邑县作为全国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已编制完成了数字乡村建设规划,建成了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150个数字农场和全省首个“无人农场”。

  

  数字技术

  成为种田“金锄头”

  6月6日,芒种时节。成都市耕读田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马凤娟流转的2000亩地已经完成了水稻栽插,坐在办公室里,她拿出手机打开种田App——“吉时雨”进行测量田块。

  如今的种田App从作物栽种到施肥除草,成熟收割到销售,包括农业生产所需的农机服务,都能手机下单,实现一条龙服务。

  这款种田App来自四川润地农业有限公司,“润地吉时雨”数字农业服务平台综合5G、多光谱、近地遥感、大数据等技术,构建农作物生长模型、测土配方模型、产量预测模型、农作物长势模型等,实现对农作物的精细化管理。

  无人农机

  农业生产“机器换人”

  5月中旬,位于大邑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的我省首个“无人农场”喜获丰收,现场工作人员遥控一台无人驾驶收获机沿着规划好的路径开进了无人农场的麦田,并自主收割小麦。

  无人农场,即在人工不进入农场的情况下,通过对农场设施、装备、机械等远程控制,或通过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的自主决策、自主作业,完成所有农场生产、管理任务的一种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的无人化生产作业模式。

  “在这个农场,我们从旋耕作业到小麦播种,从田管到收割都采用了无人化机械作业。300亩的示范区,只需要2-3名管理人员,在电脑或者手机平台进行智能控制,偶尔进行田间视察、设备维护和能源补给工作。”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教授王霜介绍。

  大邑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高度集成化、智能化的农业装备加快普及,一些技术产品应用成本逐渐下降,使无人化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成为可能。

  据了解,未来,大邑县还将在农资数字化、农业作业数字化、农业金融数字化、农业营销数字化等方面大做文章,努力建成四川数字化农业“标杆”。

  南充嘉陵区智能化养猪迈上新台阶

  南充市嘉陵区大通镇大沟头村四川天兆猪业股份有限公司核心育种场一线饲养员仅20名,在智慧化养猪设备加持下,育种场3000头种猪、仔猪们被管理得井井有条。

  

  养猪环境好吗?听大数据怎么说

  大沟头育种场采用的是天兆猪业“余氏5.0版”楼房养猪模式,每头猪“住楼房”“吹空调”“带耳钉”,既省地,又便于精准管控,生猪处于最舒适的生长环境。

  通过猪场的“天兆云智能管理养猪管理系统”,就可从前端设备获取每只猪每天的生长环境、采食量等数量变化情况,并汇总形成养殖管理、精准饲喂、疾病监测、育种管理等数据库,再通过与天兆猪业每年15至20万繁殖、系谱数据,10年17万生长性能数据比对,实现数字分析、数字决策、数字说话,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大数据支撑。

  智能化养猪成功秘诀看过来

  首先是配备了完备的前端采集设备。

  每只猪刚一出生,便戴上了电子耳标,将身份信息录入生猪繁殖育种数字化管理系统,建立了独立的身份档案,随后的整个选育过程都会“记录在案”。类似的智能化数据采集设备还有:精准环境控制传感器、控制箱、报警网关,母猪自动饲喂站,疾病控制实验室仪器,背膘测定仪,精液采集罐装分析设备等。当然,除了前端设备自动获取的数据,也有一部分数据需要人工记录存档,并将记录的生猪数据上传至数据库、存档。

  其次是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

  天兆猪业将数据应用在自动精准环境控制系统、数字化精准饲喂管理系统、畜禽疫病监测预警系统、繁殖育种数字化管理系统、养殖管理系统上,通过数据比对分析制定个性化的育种方案。

  目前,这套管理平台在天兆猪业嘉陵区大通、大观等乡镇的龙池猪场、大观猪场等均得以应用,同时,通过全公司联网的“综合安防管理平台”,甚至远在重庆的总部,都能通过大屏幕随时观察猪场的情况。

  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项目资金支持下,天兆猪业不仅构建起智能管理数字化养猪模式,而且在负一楼设立环保处理中心,采用干清粪工艺,使粪污、废水日清日结,粪污、废水通过发酵床、立页增氧、厌氧好氧发酵等工艺最终达到零排放。

  “大数据赋能,生猪养殖更加科学、高效,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嘉陵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育种属于生猪产业链的上游,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曾祖代纯种猪,每一头都有标准血统和基因测序,正是大数据支持下,曾祖代不仅存活率高,而且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眉山东坡区“智脑”打造别样“番茄工厂”

  当下,一款名为“老味道”的粉皮番茄常被消费者“宠爱”,这些番茄皆源自眉山市东坡区,它们的主要栽种者是由电脑终端和物联网等组成的“智慧大脑”。

  

  “番茄工厂”产量是传统种植5至7倍

  眉山市东坡区西南智慧农业产业园的智能温室大棚内,一行行高架栽培设施上,红黄错落的番茄长势喜人,这里俨然是一个“番茄工厂”。同时也是整个西南地区单体面积最大、最先进的智慧农业“超级大棚”之一。

  智慧种植模式,为整个大棚的番茄营造了最佳生长环境,减少了气候对番茄生长的干扰。大棚的常年温度维持在20℃-26℃,是最适宜番茄生长的温度。这个智能温室大棚占地约112.8亩,里面种植了大约21万株番茄。每一株番茄苗都可以持续生长近9个月,较传统种植生产周期大大延长。“超长”的生长周期,为充足的产量奠定基础。按照一次定植,持续采摘9个多月算,这里的番茄有更长的生长周期,平均每平方米番茄产量可达75公斤,是传统种植的5-7倍。

  “智脑”控制大数据助力科学种田

  在该智能温室大棚内,有一个电脑控制室,这是整个大棚的“中央智脑”。电脑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棚内的温湿度、二氧化碳含量等一系列环境指标,而这些数据由分布在大棚内2000多个传感器采集传输,“智脑”则预设番茄最佳生长参数,根据采集数据自动控制棚内的灌溉系统、帘幕系统、水雾系统等,进而对棚内的温度、光照、水肥等进行调节,营造最佳生长环境。适宜的生长环境,使这里的番茄无论大小,其口感、色泽、营养成分都大同小异,从而实现了标准化生产。

  大棚内的科技元素还不止这些,这里种番茄不用土栽,而是吃“营养餐”。一枝枝番茄苗被插在配备了滴管设备的椰糠条内,然后通过“智脑”远程控制水肥,进行调比合益的营养输送。

  另外,有了“智脑”加持,人力从过去的常规田间劳作中解放出来。现在棚内务工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对番茄进行日常管理,记录其生长,观察授粉情况,估算粘虫板上的害虫数量等工作。

  在大棚旁,还建有气调贮藏库和智能化包装生产线。摘下来的番茄会立即进行智能包装然后销往全国各地,一些不需要马上发的货品放入气调库,以确保新鲜度和好口感。

  据了解,西南智慧农业项目总规划面积1283亩,总投资约15亿元,目前投资1.5亿元,包括一个智慧温室大棚在内的项目一期工程已启动运营。

  德阳旌阳区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

  走进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东升农场,现代化标准蔬菜大棚格外耀眼,大棚内没有工人,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有条不紊地工作着,各类蔬菜长势喜人。

  东升农场的数字科技大棚,只是旌阳区发展数字农业的一个缩影。2021年4月,旌阳区启动数字农业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升级,一年多来,已初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农业“旌阳模式”。

  

  生产流程更加智能

  “我们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遥感和无线射频等技术,依托部署在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和无线通信网络,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生长特征等信息进行实时采集,通过将采集的数据信息转换和汇总,上传至智能管理系统。”德阳市旌阳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曾飞龙介绍。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旌阳区在现代农业园区的生产管理实践中,根据农作物耕种、植保、收割等实际需要,开展农机的智能调度,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机的无人化操作和农业机器人的推广使用。

  同时,为了让数字技术更好赋能农业生产,旌阳区充分整合全区涉农数据,利用遥感技术对全区所有农业用地进行数字可视化编码,赋予每个地块一张“身份证”,全区42.9万亩耕地等数据实时上图,通过对耕地利用现状、生产现状实时跟踪与督查管理,推动粮食安全监管,为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提供了数字技术支撑。

  农产品安全有迹可循

  在旌阳农业数创中心,记者通过手机扫描农产品外包装的二维码,可看到产品的来源、生产日期、检测结果等相关信息。

  除了旌阳特色农副产品的展销和线上直播销售外,这里还承担着旌阳数字人才培育的功能。

  截至目前,上链运营优质农业经营主体已有35家,链上销售额突破60万元,完成农业数字化人才培训200余人次,孵化30个主播。

  为了解决金融服务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旌阳链还联合中信、农行、工行等机构为链上企业和农户开通数字金融,链上授信总额达到15亿元。同时,对接四川“蜀信链”,实现链上数据共享互信,进一步放大“旌阳链”的商用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眉山彭山区葡萄棚走进3.0数字化时代

  眉山市彭山区的葡萄产业数字化研发中心种植基地里投用的四川省葡萄资源管理平台智能化管理系统以及配套数字农业智能设备,带领彭山葡萄棚走进3.0数字化时代。

  

  “住得”凉快干爽“吃饱”又能“喝足”

  虽然葡萄相对其他水果更耐热,但如果生长期温度高于40℃,会对葡萄造成伤害。夏季晴朗天气阳光直射的葡萄棚,棚内温度之高可想而知。这时,棚内气温监测系统就发挥作用了。在葡萄棚棚顶,当探头监测到葡萄棚内气温过高,棚顶“天膜”就会自动卷起,像是为葡萄开启了一扇“天窗”,加强棚内通风换气。与此同时,垂近地面30厘米的喷头会旋转喷出水雾,水分不仅不沾染果子,还能有效帮助降低棚内气温。

  彭山当地多雨,过多雨水会导致葡萄掉果、烂果,也会增加葡萄遭受病虫害侵袭的可能性。记者仔细观察棚顶,发现除了天热自动开启的“天窗”外,每个棚顶还配有雨水收集槽。雨水经过收集槽后,顺着导管倾泻至我们下设的排水口,就避免了与葡萄产生直接接触,大大降低了以雨水为媒介的葡萄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同时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为每行葡萄配备多达6根管道,这是为了充分满足葡萄树幼苗期、生长期、膨果期不同根系发达程度下的用水用肥需求。

  当葡萄树还小时,根系不发达,靠近中间的两根管道就够用了;

  随着葡萄生长,根系逐渐发达,距离稍远处的管道就能发挥作用。

  这样周到的设置,保证葡萄全生长周期都能“吃饱”营养又能“喝足”水分。

  葡萄棚走进3.0数字化时代

  要想把这一串串“提质增效果”种好,科技是重要突破口。经过与种植户十多年的共同努力,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吕秀兰和他的团队开发四川省葡萄资源管理平台,将避雨栽培、水肥一体化滴灌、覆盖反光地膜等优质葡萄栽培管理技术,纳入一“棚”之中。

  “棚顶有‘天膜’,地面有‘地膜’,水肥六根管,数据实时测……”环顾棚内,只见实时监控摄像头、农事指标高精度传感器、滴灌设备等设施,已经成为葡萄棚标准配置。

  这种全程数字智能化管理系统下的葡萄棚,让果农或管理人员通过电脑、手机,就可以直接掌握葡萄的生长情况,并对园里的智能设备进行遥控,让葡萄棚走进3.0数字化时代。

  特别鸣谢: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信息中心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图片来源:川观新闻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0/2022/9/5/0f501f251c9644c19607f0bdee20f12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