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品种培优实施方案(2022—2025 年)

时间:2022-09-27 来源:南阳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农业品种培优实施方案(2022—2025 年)

  种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所在,也是“藏粮于技”的重中之重。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加快品种培优,推进种业振兴,不断打牢粮食安全基础,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中央种业振兴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重大需求,以品种为主线,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为支撑,以基地为依托,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强化育种技术创新,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高产优质、抗病抗逆、适宜机械化作业等优良品种选育,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重要品种支撑。

  二、目标任务统筹国家和省级力量,集中各类要素资源,建立健全公益性研究与商业化育种融合发展的种业创新体系。到 2025 年,种质资源方面,全面完成种质资源普查,基本构建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创制挖掘一批优异种质资源。育种创新方面,选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高产、抗病抗逆、适宜机械化作业等优良品种。种子基地方面,种业良种繁育体系更加健全,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面提升国家农业供种保障水平。市场环境方面,以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的种业治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全面完成 2323 个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数据核对和资源移交,基本完成最后 188个县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加强农业种质资源库(场、区、圃)建设。加快推进畜禽水产面上普查数据核实,全面推进畜禽水产种质资源生产性能和特征特性测定,鉴定一批优异新资源。

  (二)推动育种创新。开展新一轮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实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扎实推进畜禽生产性能测定工作,搭建种畜禽全基因组选择平台,扩大种畜禽基因组选择参考群。启动实施重点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支持海南、广东、云南、四川等地建设热作种质创新基地,创制一批绿色生态、品质优良、高抗广适的特色热作新种质。开展南美白对虾、虾夷扇贝、虹鳟和鳗鱼等育(繁)种前沿技术攻关,鼓励选育适于不同养殖模式和环 境的优质、高效、多抗、安全水产养殖新品种。

  (三)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开展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认定工作,新认定一批国家级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实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支持 100 个左右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县)建设,加快提升主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良种繁育现代化水平。

  (四)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法规修订和贯彻落实,加大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力度。深入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把打击套牌侵权种子等市场监管执法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紧盯案件线索,推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提高案件查办时效,实现精准打击。

  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构建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工作格局。农业农村部加强品种培优统筹协调,强化指导服务,推动措施落实。种业管理司、渔业渔政管理局具体负责推进农业品种培优相关工作。省级农业农村部门细化实施方案,统筹项目资金,强化责任落实,有力推进工作。(二)强化政策支持。支持育种单位充分开展种质资源深度挖掘鉴定,强化资源交流和权益分享。鼓励科研单位创制骨干亲本并与企业开展交流。鼓励企业提出创新需求,资助科研单位开展定向研究。支持科企深度合作,开展大规模多年多点测试。各地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加强与财政、发展改 革、科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三)强化宣传引导。积极运用广播电视、网站、新媒体等各类媒体媒介,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开展品种展示推介,提升品种知名度。积极宣传科研人员先进事迹,弘扬创新精神,营造良好氛围。


原文链接:http://nyj.nanyang.gov.cn/zcjd/531166.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