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观察

秋粮收获进度已超七成 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

时间:2022-11-10 来源: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金秋十月,闽西大地到处一派丰收的景象。在永定湖坑镇奥杳村、在武平岩前镇伏虎村……多辆自动收割机在田间穿梭忙碌,不断将沉甸甸的稻穗揽入“怀中”,农户们面带欢喜、满载而归。

  据市农业农村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28日,我市秋粮已收112.54万亩、48.86万吨,进度已过七成,预计可顺利完成年度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严格按照中央、省委有关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强化政策扶持,全市粮食生产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永定奥杳村秋色

  政策加码,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我市在认真落实上级各项扶粮惠农政策的同时,市、县两级均出台了有关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其中,市级出台了《关于稳定发展2022年粮食生产的若干措施》《试点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发展指导意见》等扶持政策,新增财政资金1100万元以上,在规模种粮、复垦复耕、大户水稻保险、稻田综合种养发展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据统计,今年市、县两级扶持粮食生产资金达4630万元,比上年增加2063万元,扶持力度远超往年。在各级扶粮政策的激励下,今年全市30亩以上规模种植大户达1709户,规模种植面积11.38万亩,分别比上年增加687户和3.4万亩。

  藏粮于地,撂荒地治理成效显著

  日前,记者在永定区陈东乡岩太村梯田看到,田里甘薯长势喜人。据了解,这片梯田原本是抛荒地,禾源高山土楼农业有限公司承包后,在当地政府鼓励支持下,采取“产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对抛荒地进行全面复垦,种植了160余亩的甘薯。目前该村的1600余亩抛荒地已复垦将近一半,用于种植辣椒和甘薯等作物。

  这是我市整治抛荒地的一个例子。今年,我市把撂荒地治理作为增加粮食播种面积的重要抓手,深入贯彻“藏粮于地”战略。市级出台了《龙岩市撂荒地治理方案》,采取“边摸底、边整治、后巩固”的方式全面系统治理撂荒地,安排资金400万元,对山垅田新复垦种粮且相对集中连片30亩以上的种植户,给予一次性补助每亩400元,为撂荒地治理工作的顺利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我市已探索出党员干部认领撂荒地、县国有公司或乡镇兜底耕种撂荒地、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托管撂荒地等多种撂荒地治理模式,全市规模复垦抛荒地种粮(30亩以上)面积达1.94万亩,成为今年粮食播种面积增量的主要来源。

  藏粮于技,粮食高产典型不断涌现

  10月25日,在永定区金砂镇下金村、西田村,来自市、县两级的农技专家对两个村“五新”技术推广百亩示范片进行了实割测产验收。经测产,下金村示范片加权平均亩产711.52公斤,西田村示范片加权平均亩产793.27公斤,分别比前三年平均亩产增加59.22公斤、140.97公斤。

  此前,在上杭县临城镇水稻超高产试验示范片,水稻新品种浙粳优1578平均亩产高达1152.3公斤,在我市首次突破亩产吨粮,在全省领先。

  在新罗区雁石镇厦中村,高档优质稻“福香占”再生季亩产达412.18公斤。……

  

  上杭庐丰乡金色田野

  今年来,我市各地粮食高产典型不断涌现,这离不开农业“五新”技术的推广与实施。

  依托农业农村部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省粮食产能区等项目建设,我市在粮区大力示范推广超级稻、优质稻、脱毒甘薯、特色玉米、特色大豆等优质粮食作物新品种,持续推广全程机械化、测土配方施肥、“一喷多促”、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节本增效提质技术。全市扩大种植粮食作物新品种50万亩以上,水稻品种优质率达83.6%,水稻机械化作业面积316.23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1.12%,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0.2%,完成社会化服务面积7.54万亩,服务小农户15500户次。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nynct.fujian.gov.cn/xxgk/gzdt/qsnyxxlb/ly/202211/t20221102_6032347.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