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资讯

松原: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见成效

时间:2022-12-14 来源: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年初以来,松原市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着力加快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全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见成效。

  助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年初以来,松原市紧紧围绕实现“一增长、一高于”工作目标,持续强化各项增收措施,2022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4060元,较上年增长12.31%。

  松原市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专家、科技特派员、乡村致富带头人作用,指导帮助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科学种植、科学储粮、增产增收,2022年全市共有18092户39271名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土地实现自种或入社托管,庭院经济种植总面积达到1022.16万平方米,分别助力人均实现增收933元、585元。重点围绕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农产品深加工等,投入衔接资金2.01亿元,实施各类帮扶产业项目40个,助力24943户51857名脱贫人口户均增收600余元。另外,制定了《松原市2022年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整市推进工作方案》,推进全市1123个行政村乡村振兴新能源项目全覆盖,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整市成功推进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的地级市。持续强化公益岗开发、以工代赈、就业技能培训等各项稳岗就业措施,组织各地结合疫情防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开发临时性公益岗10062个,扶贫车间总数增至18个,吸纳脱贫劳动力、监测对象493人,全市实现脱贫人口就业16011人,超额完成省里下达的年度任务目标。

  全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积极落实省里关于推动乡村建设行动1+16方案要求,结合松原实际,协调推动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多家市直部门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17项乡村建设专项行动。完成1123个行政村分类布局,形成村庄规划编制成果272个。建设乡村物流服务点808个、乡村5G基站220个,新改建农村公路544.95公里。7个农村建制镇生活污水厂(站)年处理污水544万吨,全市农村垃圾收转运系统实现1123个行政村全覆盖。投入资金1.65亿元开展全市村庄清洁行动,年初以来累计整治农户庭院36.38万户,完成农村厕所改造1808户,清除农村垃圾、畜禽粪污、农业生产废弃物等317.58万吨,清理农村道路4.12万公里、村内沟渠1.82万公里。

  全面落实乡村治理各项工作安排。围绕贯彻落实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乡村治理推广运用创新模式实施方案(1.0版)》要求,不断强化对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的监督管理,持续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和网格化赋能村务管理,进一步通过完善村规民约、规范“三资”管理、建立调解机制等手段解决基层问题矛盾。积极组织开展“五星级”乡村党组织创建、“比群众参与赛基层治理”“干净人家”创建等系列活动,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

  扎实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提升”专项行动。成立12个“大提升”专项行动工作专班,督促指导各地开展巩固衔接各项工作,着力推动“大提升”专项行动有序开展,推进巩固衔接年度任务顺利收官。组织动员市县乡村四级围绕巩固衔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地毯式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督促整改,以问题为导向促进专项行动走深走实、巩固衔接不断提升。

  持续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综合保障工作。持续落实兜底政策,将符合条件的脱贫户、监测对象纳入低保。持续落实助残政策,为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实用技术培训。持续夯实资金保障,全面开展巩固衔接工作。严格落实国省衔接资金使用相关要求。同时,结合项目建设强力推进衔接资金支出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国省衔接资金已支出3.39亿元,资金综合支出进度达到88.13%,市县两级均能如期完成年底任务目标。持续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投放工作。推动小额信贷利率、贴息、风险补偿等政策落地落细,2022年全市新增小额信贷548户,发放贷款1976.9万元,切实做到了应贷尽贷,且无逾期问题发生。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212/t20221213_864709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