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制纵横

青岛坚持系统思维 打造“4321”农药治理新格局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12-14 来源: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近年来,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坚持“四位一体、三级联动、两化融合”,形成智慧监管“一张图”,创新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机制,不断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圆满完成农药行业保供给、保质量、保安全、保生态工作任务,以实际行动扎实推动“三农”领域重点任务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进程。目前,全市农药生产企业29家、经营企业3637家;前三季度农药产量6.01万吨,产值36.16亿元,农药质量抽检合格率96.5%以上。

  一、坚持体制和机制相结合,发挥新“四位一体”管理效能

  2019年,青岛市农业农村局设立农业投入品管理处作为主管处室,调整组建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2家技术支撑和检测单位,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一起,形成审批、监管、执法、技术支撑既相对独立、又密切配合的新“四位一体”行业管理体系模式。不断向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要效能,在全省率先制定发布《青岛市农业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对29项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公布《青岛市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名录(64种)》和《青岛市限制使用农药名录(32种)》,综合运用ABCD分级管理、“黑名单”制度、“检打联动”办法、暗访暗查等措施手段,促进整个农药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坚持日常与专项相结合,放大“三级联动”监管效能

  健全和完善“市-区市-镇街”三级日常监管,先后对农药生产经营企业开展无证经营“清零行动”、农药经营“百日行动”和农药生产经营资格检查清理行动,压实三级责任,实现行业监管与行政执法无缝衔接,创建农业农村部标准化示范门店20家以上。今年以来,查处农药违法案件138起,罚没金额118.71万元,取缔农资经营者40个,销毁假劣农资产品20.66吨,严厉打击了非法添加、违禁使用、制假售假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生产和经营秩序。通过“减量瘦身”,全市农药经营单位从4200多家缩减到3637家,缩减率13.4%,减轻了基层监管压力,优化了产业布局。

  三、坚持法治化和市场化相结合,激发“两化融合”效能

  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理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农村环境质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出台国内适用范围最广、全省第一部农业废弃物管理规定《青岛市农业废弃物管理暂行办法》,创新将农药包装废弃物等7类农业废弃物一并规范管理,回收利用工作步入法治化轨道。相继推出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净化行动方案》和《回收处置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4年)》,市级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对区(市)进行奖补推进,落实部门、镇街监管责任和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以及区(市)回收中心、镇街回收点等市场主体责任,健全完善“谁使用谁收集、谁生产经营谁回收、专业机构处置、市场主体承担、公共财政补充”运行模式。到2024年,力争建立起区域全覆盖的体系布局,全市产生的应回收废弃物的回收率达90%以上,处置率达100%,基本消除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牛皮癣”,扮靓绿水青山。

  四、坚持线下与线上相结合,升级“一张图”数据效能

  针对全市农药经营门店面广、量大、分散的现状,向“互联网+”要效能,将全市近3万家农产品生产主体、3637家农药经营店、84家镇级农产品快速检测点全部纳入智慧农安数据平台,创建可视化“谁卖药、谁买药、谁用药”的全市投入品“一张图”。拨出专项资金对系统进行维护,并集中举办监管平台和追溯系统使用培训班14期,加快在全市农药生产经营企业中的推广应用。大量的历史数据和新型生产要素数据分析,升级了“一张图”的数据效能,为实施精准农药管理与宏观决策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持,实现农药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流通的全过程、全链条、全封闭的信息化实时监管,从源头上保障农药产品质量安全。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xwzx/dfdt/202212/t20221202_416771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