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市场的出路在何方?
近日,多家上市猪企陆续发布了2022年业绩预告,其中头部猪企的业绩呈现出了“冰火两重天”的两极分化态势。
具体而言,牧原股份(002714.SZ)的业绩大幅增长,营收规模首次突破了千亿关口;温氏股份(300498.SZ)也实现了扭亏为盈;新希望(000876.SZ)虽然仍面临亏损,但亏损幅度已有所收窄。
“猪企成绩的两极分化和企业自身经营管理能力息息相关。生猪市场价格变动的风险是整个生猪生产行业的系统风险,对任何一家生猪生产者来讲都是客观存在的、不可控制的外部风险,但是在市场风险作用下,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便与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决策,产业市场渠道布局、风险转移策略、成本控制、技术手段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了。”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生猪养殖企业的业绩能够有所增长,一方面受益于2022年生猪价格整体回暖;另一方面也与行业出栏量集中上行息息相关。其中牧原股份便表示2022年净利润大幅增长是受到生猪销量增长影响。
对此,牧原股份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随着公司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相关资本开支已逐步形成产能,生猪养殖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2022年,随着公司生产管理、人员培训考核等措施的逐步落地,过去两年由于发展过快所带来的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公司生产效率明显改善。”
1、“猪茅”营收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
公告显示,牧原股份预计2022年营业收入1220亿元至1270亿元,这是其上市以来营收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关口;归母净利润为120亿元至14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3.82%—102.79%。
可以说,“猪茅”牧原股份凭借着一骑绝尘的业绩,已继续稳坐了2022年榜首宝座。 与牧原股份齐头并进的温氏股份也实现了扭亏为盈,预计2022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亿元至53亿元,相比2021年134亿元的亏损,已是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除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包括天邦股份、唐人神、金新农、神农集团等多家公司均业绩报喜,但也仍有生猪养殖企业延续了亏损局面。
在头部企业中,新希望目前预计仍处于亏损,但相比上年同期的亏损幅度已有所缓解。新希望预计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4.1亿元至6.1亿元,2021年亏损额为95.91亿元。
新希望表示,对民生银行的投资收益采用的是上年同期数据预估,其2022年业绩未公告前无法获知,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影响公司业绩预告准确性。
袁帅表示,猪企成绩的两极分化和企业自身经营管理能力息息相关。生猪市场价格变动的风险是整个生猪生产行业的系统风险,对任何一家生猪生产者来讲都是客观存在的、不可控制的外部风险,但是在市场风险作用下,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便与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决策,产业市场渠道布局,风险转移策略,成本控制,技术手段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了。
2、猪企按下“加速键”
对于净利润同比增长,牧原股份称主要原因是生猪销量较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全年销售生猪共6120.1万头,同比增长52%;同时,全年生猪销售均价同比有所上涨,经营业绩上升。
上述工作人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随着公司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相关资本开支已逐步形成产能,生猪养殖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2022年,随着公司生产管理、人员培训考核等措施的逐步落地,过去两年由于发展过快所带来的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公司生产效率明显改善。
对比2022年年初,现阶段牧原股份生猪全程成活率从80%左右大幅提高至86%以上;育肥猪日增重从年初的600g左右提高至750g以上。同时,牧原股份2022年上半年销售较多仔猪,对全年出栏量有一定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生猪养殖企业均在2022年按下了“加速键”,纷纷积极出栏。
除牧原股份外,温氏股份、新希望的出栏量也超过了千万关口,分别达到了1790.86万头和1461.39万头;而正邦科技、傲农生物、大北农、天邦食品、中粮家佳康等猪企出栏也在400万头以上,唐人神、天康生物、金新农等猪企的出栏量级也升至百万以上。
其中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和傲农生物的销量增速尤为明显,分别同比增加了52%、35.49%、46.46%和59.87%。
据牧原股份透露,今年资本开支预计在100亿—150亿元左右,包括养殖场建设、屠宰厂建设及相关维修改造费用等,实际资本开支可能会根据市场环境与经营情况的变化而发生增减。
温氏股份在近期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从行业外部环境来讲,未来养猪业集中度会逐步提升,大型养猪企业优势会越来越明显,但大型养猪企业不可能无限制扩张,达到一定规模后,需要根据产业发展模式、市场接受程度和政府政策等综合考虑。
对于上市猪企纷纷扩大产能,袁帅表示,可以预见在2023年猪企生猪出栏量也许将面临新的高峰,高峰过后也将带来新的压力,产能的增加必然引动市场价格的下趋。
3、猪价何时走出低谷
猪价始终是影响猪企利润的最大因素,当下猪价的持续低迷,难免令市场忐忑不安。
据农业农村部公布是1月份第4周畜产品和饲料集贸市场价格情况,全国猪肉平均价格28.87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0.4%,同比上涨10.8%。全国生猪平均价格15.82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0.2%,同比上涨6.5%。全国仔猪平均价格33.50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2.6%,同比上涨29.7%。
1月30日,国家发改委官微发布消息,据国家发改委监测,1月16日—20日当周,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5.48∶1,连续三周处于5∶1—6∶1之间,进入《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设定的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 “生猪市场价格由生猪供给和需求决定。作为行业的参与者应该尊重周期,敬畏市场,理性应对猪周期。公司通过智能化设备应用、猪舍升级改造、疾病净化等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落地,持续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养殖成本,提升公司整体发展质量。”对于后续猪价起伏,上述牧原股份工作人员表示。
近期生猪价格过快下跌也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政策调控发力,加之随着各行各业复产复工逐步展开,餐饮、旅游业态的集中消费需求将逐步回升等都将对接下来生猪价格走势形成利好。
虽然袁帅对猪肉价格的后续变化保持了相对乐观的态度,但他也指出,对于生猪的养殖端来说,猪周期的存在,一定要理性和客观理解和顺应市场波动,不可盲从不跟风上规模,控制成本,拓展新的销售渠道,坚持做品牌才能减少猪周期的影响。大型养猪企业可根据产业发展模式、市场接受程度和政府政策等因素,结合自身资源和优势进行综合考虑,合理扩充自身供应链上下游,向前端饲料、种业,后端屠宰、冷链销售等方向布局。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当下生猪市场的痛点在于过度于注重市场价格的波动,不重视猪肉“链式发展”,即延长产业链、联接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整合利益链、应用技术链、培育生态链;另一方面,过度依赖政府的政策,如抛售、收储等,而没有充分利用“链式发展”,以及保险、期货、进出口等工具市场工具。
对此,他建议,关注市场价格的波动,如猪周期等因素,适时选择销售时间、空间,把握质量价格、区域价格、季节价格,从而把握市场的主动权;重视生猪“链式发展”,从而增强猪企的市场竞争力;关注政府的抛售、收储、保险等政策行为;猪企要充分发挥集团优势,与合作社、供销社、家庭农场等形成多种合作关系;探索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从而保持企业集团的金融活力。
来源:华夏时报
原文链接:http://nyj.nanyang.gov.cn/jcyj/555277.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