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关注农民工

发布会对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展开介绍和解读如何落地落实?重点难点在哪?

时间:2023-02-10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

  2月8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召开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围绕行动方案包含的三个阶段建设目标、“1531”建设布局、十个方面重点任务,相关部门和科研院所如何将行动方案落地落实?发布会上,省农业农村厅、经济和信息化厅、科技厅、自然资源厅以及专家教授,围绕大众所关心的良田建设、耕地保护、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加工业等方面重点工作进行介绍和解读。

  资金保障法治守护

  “天府良田”建设将开展攻坚提质十年行动

  只有天下良田,才有天下粮仓;只有天府良田,才有“天府粮仓”。行动方案中,把守牢建好“天府良田”,列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十大任务之首。

  据介绍,截至2022年底,我省累计建成的高标准农田5400余万亩,连续四年获得了农业农村部的通报表扬。

  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徐芝文表示,今年,我省将创新工作举措,高质量完成425万亩新建和改造提升的年度任务,坚决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攻坚战,具体从六个方面来抓紧抓实做好相关工作。

  一是摸清底数。会同自然资源部门,结合“三区三线”划定最新成果,统一技术路线,统一图斑信息,摸清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同步完善市县两级的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规划。

  二是制定方案。加快制定“天府良田”建设攻坚提质十年行动方案,细化落实未来十年建设的目标任务,确保逐步将630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三是出台标准。分类区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实施差异化补助政策,稳定平原地区建设的补助标准,提高对丘陵、高原山区的补助标准。

  四是创新模式。探索整市整县推进的模式,选择不同类区的市县开展试点,用1-2年将试点地区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积极拓展资金来源,保障投入。

  五是严格考核。坚持每月一调度每月一通报的制度,强化考评激励工作,把农田建设纳入今年“三农”工作综合督查的重要内容,重点督查资金的投入、建成的数量、工程的质量等内容。

  六是启动立法。年初省委已将农田建设立法工作列入常委会2023年工作要点,将成立工作专班抓紧开展立法调研、草案起草、专家研究等工作,率先在全国启动立法工作,力争今年出台并施行,用法治守护“天府良田”。

  守牢耕地红线

  建立全覆盖的耕地动态监测机制

  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守牢全省耕地保护红线是重要的基础。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罗旭刚介绍,首先就是要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加快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包括进一步厘清地方和部门耕地保护职责,加强耕地全链条、全过程管理,并推动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的若干措施。

  同时,全力推进田长制的落地落实,构建五级田长责任体系并有效运转。研究制定耕地保护激励办法,对耕地保护工作成效突出的地方给予激励,切实调动基层党委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保护耕地的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耕地的良好氛围。

  其次是,强化源头管控,切实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作用。依托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立动态监测预警和实施监管机制,全面加强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日常监督管理,严肃查处擅自修改规划和违反规划的行为。

  此外还包括加强耕地用途管制,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制度;严格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强化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建设,巩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统筹开展好土地综合整治,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耕地布局,增加有效耕地,实现耕地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升、生态有改善的目标。

  在监测监管技术运用上,充分利用“互联网+”、云平台等技术,结合田长巡田,建立起“空、天、地”一体化全覆盖的耕地动态监测机制,及时发现耕地变化情况,完善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工作机制。

  开展“五个行动”

  以科技创新支撑“天府粮仓”

  科技创新是“天府粮仓”建设的重要支撑。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田云辉介绍,将聚力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为“天府粮仓”插上科技翅膀。

  从全省来看,科技支撑“天府粮仓”建设已有较好的基础。我省现有农业领域国家创新平台4家、省级129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1家、省级43家;科研机构105家、高校17所;农技人员5.8万名。我省也是全国三大育种制种基地之一,杂交油菜制种面积全国第一,生猪育种水平居全国前列。

  田云辉介绍,当前正在研究制定新时代科技赋能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实施意见,谋划科技支撑“天府粮仓”的具体举措,准备开展“五个行动”。包括开展种业创新“良种天府”行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兴粮”行动、农业装备研制“智慧农机”行动、科技示范基地和园区“产业慧聚”行动、农业科技服务“赋能提升”行动。

  其中,在种业创新方面,围绕水稻、玉米、小麦、薯类、油菜、猪牛羊等品种,推动选育一批优质高产、绿色高效、抗病抗逆的农畜突破性新品种。推动生物重要性状精准测定、基因组编辑、高效单倍体诱导与加倍技术、智能化设计育种等颠覆性的前沿技术研究。

  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加强节水灌溉、垂直农业、农业机器人等农业高新技术研发。推进水稻宜机化、小麦免耕带旋播种、薯类优质高产、节水节肥、生物防治、耕地重金属治理等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推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和创新迭代。

  建设食品产业先进制造集群

  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对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具有重要作用。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冯锦花介绍,近年来,该厅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机装备和信息化助农三个领域,制定了工业和信息化助推乡村振兴行动方案。

  在农产品加工方面,主要聚焦产业培育、企业带动、项目支撑、园区建设和市场拓展五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一是抓重点产业,着力延长农业产业链。围绕川粮油、川菜、川茶等农业特色产业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制定实施全省食品轻纺产业提质倍增计划,落实《支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做大做强优质白酒、粮油加工、肉制品加工、精制川茶、预制川菜等重点产业,加快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品牌提升、集群培育,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食品产业先进制造集群。

  二是抓龙头企业,引领和带动农业基地发展。在肉制品加工等行业培育世界级一流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涉农企业加快发展。近期,将认定一批粮油加工、精制川茶等领域的农产品加工助推乡村振兴重点企业,推动重点企业建设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初加工“第一车间”。

  三是抓示范项目,加大产业投入。将更多农产品加工重大项目纳入全省重点工业和技术改造项目清单,强化跟踪服务,围绕肉制品加工、预制川菜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实施一批粮油加工、精制川茶和果蔬加工项目。设立工业和信息化助推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支持欠发达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改造。

  四是抓农产品加工园区,推动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形成产业集群。推动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支持园区产业载体、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加工企业入园发展。

  五是抓市场开拓,增强企业盈利和发展能力。加强线上线下产销对接,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展会推广“川字号”农产品加工产品和企业,提升“天府粮仓”品牌市场的影响力。

  从试验田到农户大田

  加快优良品种和先进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水稻生产技术创新和推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发布会上,水稻栽培方面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也来到现场。

  “2015年我们团队曾经在四川的特殊生态区汉源开展了‘百亩吨粮’示范,专家验收平均亩产达到了1021.3公斤,最高亩产是1103.7公斤;2017年,我们又在眉山的东坡区创造了969公斤的四川盆地水稻超高产纪录,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收益。”马均举例说明,优良品种和先进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水稻增产、农民增收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在要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我们认为水稻的核心技术依然是要靠科技创新来实现品种和技术的突破,并在生产上进行推广应用。”他说,具体应在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抓牢绿色高效突破性重大品种的培育。通过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利用,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使水稻产量、品质和抗性等跃上更高的台阶。

  二是加速技术的转型升级。一方面,创新高效生产技术,解决“国家要粮、农民要钱”的瓶颈问题。通过全程机械化的精准播种、精确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实现轻简高效、节本减投、提质增效技术的突破。另一方面,补齐生产技术短板。丘陵区是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重点和难点,将通过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项目,组建产学研推用一体化创新联合体,研发、制造适宜于丘陵山区的水稻智能化育插秧机械,补齐丘陵区水稻生产机械化、信息化技术和装备短板,大幅度提升我省丘陵区的水稻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和现代化水平。此外,还要突破绿色安全农业生产技术的瓶颈,保障天府粮仓装满“放心粮”“安全粮”。

  三是积极探索农业技术推广的新途径、新模式。将继续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田间地头作为农业科研的主战场和学生的课堂,进一步探索完善水稻“一优两高”(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竞赛活动模式,真正解决农业技术从实验室到试验田,再到农户大田转化的难题。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0/2023/2/9/5b3ae7e71c1246eab470c4ef8bf708b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