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知农技

池塘春季管理注意事项

时间:2023-03-31 来源:扬州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冬去春来,气温开始逐渐升高,水体中各种水生动物活动能力与摄食能力开始增强,浮游植物开始生长。然而,外界环境相对不稳定,昼夜温差大,天气变化频繁无规律,水体有毒有害物质大量积累,水瘦等现象都容易引起养殖动物的健康问题。因此这个时期也是防病促长,提高成活率和养殖动物整体质量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养殖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做好养殖动物的保健。越冬后的养殖动物体质较差,抗应激能力下降,免疫力较低,再加之外界环境的变化,容易引起一些病症的发生,如水霉、烂鳃、肠炎等,此时应注重鱼体的保健,在选择饵料时应选择质量有保证的饵料,从而达到促进消化,改善摄食,补偿营养,促进生长等的作用,同时也能保肝健体,减少应激。

  二、水质监控、适当增氧。随着气温的升高,养殖水体时刻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水体不稳定,容易缺氧,为了防止养殖动物缺氧浮头,应在晴天中午多开增氧机进行增氧,另一方面应调节好整体水质以及水体中植物、浮游动物群的组成、比例等,定期快速培水、稳定藻相,为养殖动物提供丰富的开口饵料,有效降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积累,为一整年的养殖打下良好的基础,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生概率。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期水质不稳定,养殖动物的抵抗力较低且抗应激能力较差,因此应少用杀虫、消毒等药品,如果此时过度使用这些药品,会加重鱼体的应激反应,同时也会使鱼体肝脏受损、食欲减退、生长放缓等,因此这个时期最好选用安全无副作用的“高浓芽孢”来进行水体的调节。

  三、勤改底、巧稳水。气温升高,存于池底的各种虫卵开始萌发,因此改底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另外这个季节的天气变化频繁,水体容易出现水红、水黑、水浑等现象,这些都是水质不稳定的表现,易引起鱼种摄食差或不摄食等问题,在改底的同时也要注意稳定水质。

  改底可以通过破坏虫卵的生存环境,使得后期虫的数量和危害大大降低,养殖中坚持使用对池底进行维护,可以有效去除池底污泥,减少有机质的含量,消除池底恶臭,保持池底状态良好。(渔业处供稿,信息来源:水产门户网)


原文链接:http://nyncj.yangzhou.gov.cn/nyncj/nykj/202303/50fb8d48d8c143fe90cf25f8293672a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