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区玉米苗情通报
受播种出苗期间低温、降水天气影响,今年全区大豆、玉米播种期、出苗期较上年正常偏迟,整体生长发育进程晚于上年,但总体苗情长势良好。据各县(市、区)农技中心调查,目前,引扬黄灌区玉米生长进入5叶1心期,大豆进入分枝期;中南部山区玉米处于3叶1心期,大豆进入三出复叶期。
一、玉米苗情
(一)引、扬黄灌区
1.播期、出苗期较上年推迟。玉米始播期4月中旬,大面积播期主要集中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较上年推迟5-7天;大面积出苗期主要集中5月中下旬,较上年推迟7-10天。
2.引黄灌区亩基本苗数略增,扬黄灌区正常略减。据各县(市、区)农技中心调查统计,引黄灌区平均亩基本苗为5195苗,较上年增123苗。其中,单种亩苗数为5225苗,较上年减25苗;套种亩苗数为3766苗,较上年增加233苗。扬黄灌区平均亩基本苗数为4757苗,较上年减少348苗。基本苗数均在设计合理密度范围内。
3.生长发育进程较上年延后。据平罗县定点监测数据:5月20日全县玉米平均株高17.8cm,叶龄4.1叶,较上年同期调查数据,株高减少4.8cm,叶龄减少0.4叶,目前玉米生长发育进入4-5叶期,生长发育进程较上年延迟。
据同心县定点监测数据:5月18日全县玉米平均株高9.98 cm,叶龄3.9叶,较上年同期调查数据,株高减少3.52 cm,叶龄减少0.9叶,目前玉米生长发育进入4叶期,生长发育进程较上年推迟。
(二)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旱作区
1.大面积播期与上年一致、出苗期较上年延迟。旱作区始播期4月中旬,大面积播期集中在4月中下旬,与上年基本一致;出苗期集中于5月上中旬,较上年延迟5-7天。
2.亩基本苗数正常略减。旱作区玉米平均亩基本苗数3848苗,较上年减少108苗。其中南部山区亩基本苗数4153苗,较上年减312苗;中部干旱带亩基本苗数3130苗,较上年减55苗。
3.生长发育进程较上年延后。受出苗期间低温霜冻、雨雪天气过程影响,中南部山区玉米遭受不同程度冻害,植株生长发育缓慢,生长发育进程较上年延后5-7天。据原州区农技中心监测:5月20日玉米平均株高5.2cm,叶龄1.5叶,株高较上年同期减少4.2cm,叶龄减少1.8叶,生长发育进程较上年延后5-7天。
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苗情
(一)引、扬黄灌区
1.播期、出苗期较上年略迟。大面积播期主要集中在4月中下旬,出苗期集中在5月上中旬,播种方式主要以玉米大豆同播为主,个别地区采用玉米大豆错期播种(大多为玉米出苗后播种大豆)。
2.引扬黄灌区基本苗数略增。引、扬黄灌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平均基本苗数4744苗,较上年增加133苗,大豆平均基本苗8773苗,较上年增加241苗。
3.种植模式。种植模式主要采用“3+2”(3行大豆2行玉米,下同)、“4+4”、“4+3”、“6+4”模式,其中“4+4”模式种植面积最大,占引、扬黄灌区播种面积的55.2%,“4+3”模式次之,占比33.5%,其他模式占比11.3%左右。
4.种植品种。种植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为铁丰31,种植面积15.67万亩,辽豆15号次之,为4.33万亩,宁豆6号为3.32万亩。
(二)中南部旱作区
1.播期。大面积播期主要集中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苗期在4月下旬到5月中旬,播种方式主要为先机械覆膜,后人工点播,玉米大豆同播。
2.基本苗数。中南部山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平均基本苗数3848苗,大豆平均基本苗7367苗。
3.种植模式。种植模式主要采用“4+3”模式,其中“4+3”模式种植面积最大,占中南部山区玉米大豆播种面积的81.5%,“3+2”模式次之,占比1.5%,其他模式占比7%左右。
4.种植品种。种植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为黑农52,种植面积8.4万亩,垦豆43次之,为4.4万亩。
三、生产特点
一是引、扬黄灌区玉米种植总面积增加,麦套玉米面积进一步减少。据各县(市、区)农技中心初步调查统计,引黄灌区玉米播种总面积较上年增加32.84万亩,小麦套种玉米面积减少3.04万亩。单种玉米总面积占比94.1%,套种玉米占比5.9%。扬黄灌区玉米播种面积较上年增加6.15万亩,增幅4.9%。
二是北斗导航精量播种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保障了玉米播种和出苗。全区秋季机械深松翻、激光平地、北斗导航精量播种(机械开沟-精量单粒播种-种肥分离)、增施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在玉米生产尤其是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化生产上的普遍应用,有效保障了玉米播种和出苗。
三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全区范围大面积推广应用。2023年全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50万亩,主要采用“4+3”、“4+4”、“3+2”、“6+4”四种种植模式,通过该技术的推广,力争实现玉米少减产增收一季豆的目标,是扩种大豆油料的有效途径,也是构建合理耕作制度,开展轮作休耕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四是旱作节水技术的普及应用,有效保障了旱作区玉米苗期生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旱作区普遍应用,机械精量播种、一次性施肥、增施有机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范围逐年扩增,有效保障和促进了玉米出苗和苗期生长。据各县(市、区)农技中心初步调查统计,2023年中南部山区旱作区玉米覆膜面积占旱作区播种面积的95.3%。
四、下一步田间管理意见
(一)单种玉米
1.加强中耕除草:尤其是前期板结、受冻地块应及早中耕松土除草,破除板结,提高地温,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玉米根系发育,5、6叶时结合中耕喷施磷酸二氢钾叶面肥或生长调节剂,促进和保障受冻玉米后期的正常生长。
2.及早追苗肥:及早追施苗肥,对前期长势较弱及肥力低下的田块应加大施肥量,改表施肥为穴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提倡有条件的地方采用中耕施肥机施肥。
3.加强病虫害防治:预计今年全区玉米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其中玉米叶螨、蚜虫中等至偏重发生;玉米锈病、茎基腐病、棉铃虫中等发生;玉米大小斑病、玉米螟等偏轻发生。各地要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1.加强复合种植田块水肥管理:加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间管理工作,尤其要做好大豆玉米精准追肥工作,玉米按单株施肥量集中施于玉米带,大豆少追施或不追施氮肥。
2.做好复合种植苗后除草:对于土壤封闭效果不理想的田块,根据各地草情,及时做好苗后定向除草,选择玉米和大豆专用除草剂实施定向隔离喷雾除草。
3.化学控旺:在大豆分枝期、初花期各喷施1次,间隔10天左右,每亩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5~50克, 兑水30公斤喷雾。喷施时间应避开高温时段,均匀喷施上部叶片即可。
4.加强病虫草害防控:受近期气温快速回升影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杂草普遍发生,棉铃虫、甜菜夜蛾、玉米螟等害虫局地发生。各地要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原文链接:http://nynct.nx.gov.cn/xwzx/zwdt/202306/t20230606_413574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