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制观察

耀州:石柱镇高标准建成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

时间:2023-07-11 来源:铜川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这是咱以前种麦的木耧,这是扬场的木锨,年轻娃们都认不得这些东西了”

  “我家老架子车还在呢”

  “我屋里还有给牛铡草的铡刀呢,啥时候给拿到这儿来”

  ……

  近日,记者来到耀州区石柱镇新建成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在农耕民俗文化馆,附近的村民们看着馆中的农耕老物件,时不时拿出手机拍照留念;有欣喜的老农手握犁把、扶着耧斗等做出劳作模样拍照合影,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二三十年前的淳朴耕种生活,感慨着一晃而过的耕种年华和时代进步、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

  该农耕民俗文化馆讲述了关中平原地区的传统农业文化,以墙画的形式还原了播种、收获、冬藏三个场景,集中展示了50余件传统农耕及生活物件,展示了劳动人民的农耕经验及智慧,对于弘扬中华传统农耕文化有重要意义。

  走出农耕民俗文化馆,管理站院子两边整齐地排放着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玉米播种机、小麦播种机、土地深松机、植保机等各种农机具,好不威风。

  院子里,石柱镇鼎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李创学拦住正要出门的农机手付六京,“夏收时给残疾人、五保户们的优惠落实了没有?给群众种玉米和大豆时一定不要怕麻烦,要把耕地的边边角角都种到位,能多打粮食。”付六京急着去光明村给群众做一点夏播农事,“理事长每天都给我们叮咛上螺丝,我记着呢。”

  今年以来,石柱镇统筹整合全镇资源,指导成立了石柱镇鼎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开展社会化农事服务。目前共有社员(农机手)262名,大型拖拉机260台、小麦播种机200台、玉米播种机150台、土地深松机9台、联合收割机53台、植保机具40台。石柱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负责人王杰介绍,石柱镇片大面广,根据镇区地理位置把23个村分成石柱、演池、安里3个片区,每个片区都有农机联合社的点,能够更方便、更高效地服务群众。

  来自该镇光明村的农机手王民荣告诉记者,每年“三夏”是农机手最忙的时候,也是最自豪的时候,全镇几万亩小麦10天左右就能收完,而且同步就把该种的都下地播种了。

  石柱镇是农业大镇,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他们加强镇企协作,与陕西大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推进粮食规模化生产,承担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全程或半程土地托管服务,逐步打造制度健全、管理标准、技术引领的标杆合作模式。

  早上十点多,农经站来了一批参加培训的群众。当前正值果园夏管的关键期,耀州区果业专家来给大家讲果园夏管知识。“培训对咱农民很关键,有了农经站给咱搭建的平台,以后我们也能定期参加学习了。”听完专家讲课的群众说,还有群众拉着专家去他的苹果园现场把脉问诊了。

  管理站小院后面有一块3亩多的空地,这是他们规划的现代农业试验实践基地,用于最新农业种植技术的试验推广、良种繁育示范和研学实践。王杰告诉记者,准备在这里示范大唐种业公司的小麦宽幅沟播“3335”配套集成技术和玉米增密度“5335”配套集成技术,“让群众一看就懂。”王杰说。

  “传承发扬农耕文化,推进现代农业全流程机械化农事服务,强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作用,推进乡村振兴。”这是石柱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建设的初衷。

  在管理站小院,我们能看到老与新的碰撞,但一点都不觉得突兀。

  “今天看到农耕民俗文化馆的老物件感慨万千,一下子就想起了几十年前用牛犁地、用耧播种的青春岁月。”开了十几年大型现代农业机器的农机手王民荣激动地说。如今科技发达了,机械化程度更高了,但作为中国农民,不能忘了根。

  石柱镇将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经营工作,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全面梳理工作成效,依法依规履职,确保农村经营管理各项职责任务落到实处,有效抓好农业机械的科学调度和组织保障,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传承好传统农耕文化,推广好最新农业种植技术,做好良种繁育示范和研学实践,用高效服务为乡村振兴“插上翅膀”。

  


网络编辑:孙丹
信息审核:张克勇

原文链接:http://www.tongchuan.gov.cn/resources/site/94/html/anyncjdt/qxdt/202307/81343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