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升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时间:2023-07-19 来源:荆州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主要指,受到外部冲击时能够保持链条稳定,防止中断,在受到冲击后迅速调整并恢复运行状态,甚至将链条升级优化至更理想状态的能力。我国正处在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战略机遇期,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提升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仅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持续改善,粮食供给结构持续优化,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超过10亿亩,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超过80%,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从国内来看,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和粮食产需中长期仍处于紧平衡的背景下,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着基础设施亟须升级、数字化运营水平较低、整合能力较弱等现实问题。从外部形势来看,国际环境更趋复杂和不确定,国际粮食市场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强,全球粮食供应链面临的脱钩与断链风险进一步加大。唯有不断提升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实现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升级,才能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升我国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当前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健全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监测机制,强化全产业链的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风险应对,不断提升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的管理能力。完善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监测预警机制,通过构建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监测系统,完善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风险预警分析系统,实现有效预警和防控。构建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风险评估机制,通过优化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风险评估系统,把粮食生产同农资供应、加工、流通、储备、国际贸易等结合起来,全面评估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的风险隐患,梳理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明晰提升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着力点。构建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治理体系,统筹发展与安全,从国家层面、产业层面、企业层面出发,强化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治理能力。提高粮食市场调控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全面准确掌握国内外粮食市场行情,针对粮食市场异常情况及时调控,稳定粮食市场预期,增强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完善粮食储备机制,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和更可持续的粮食储备运行机制,完善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收储、轮换、调用的协同运作机制,提高粮食市场应急保障能力。
加快粮食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赋能,推动全链条数字化升级,打通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的堵点、卡点、断点。加快粮食产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健全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积极推进智能机器人、工业互联网、传感终端等数字设施建设,不断开拓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推动数字技术与粮食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构建粮食产业链供应链数字信息管理系统,打造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推动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整合粮食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及销售等多环节的全程信息跟踪与追溯,提高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的可视性和效率,实现粮食产品供销的有效衔接与协调。
积极融入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加强对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和关键节点的布局。通过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粮商,大力推动农业走出去,深化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充分挖掘粮食合作潜力,拓展粮食来源渠道,推进粮食进口来源多元化,分散粮食进口集中风险。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粮食运输通道及物流基地建设,优化调整运输通道布局,开辟多元化的海外粮食进口通道,提高粮食运输效率和运输能力,扩展粮食运输通道,降低粮食运输风险。
原文链接:http://nyj.jingzhou.gov.cn/ztzl_16/xczx/202307/t20230718_84871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