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招工求职

提升美丽乡村“颜值” 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时间:2023-08-17 来源: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这里的发展太快了,我都认不出自己的家乡了。”近日,凤台县大兴镇闫湖村村民李继富多年来第一次返乡,通过电话、微信和远方的朋友分享回家后的惊喜。李继富记忆里破旧的村庄,如今干净整洁,道路宽畅,环境优美,清澈的渠水潺潺流淌,花草树木点缀农家,整个村庄美如花园。

  近年来,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总目标,凤台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始终坚持规划引领,强化组织协调,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要素保障,推进工作落实,坚持打造精品和实现普惠相结合,扎实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和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形成了“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先后被授予徽风皖韵美丽乡村推介先进县、美丽乡村建设省级先进县等多项荣誉称号。目前,全县已完成15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和103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建成了闫湖、靳楼、樊庙等一批有特色的美丽乡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彰显乡村特色,必须规划先行。凤台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纲要、乡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做到了“五规合一”; 在规划理念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突出生态保护、绿色覆盖,尽量保留乡土风貌、本地特色,注重挖掘历史古迹、旅游资源、风俗民情等内容,提升文化内涵;在规划内涵上,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防止“千篇一律、千村一面”,注重打造特色村、精品村。

  激发干群积极性,做好示范,让群众看在眼里,佩服在心里。该县着力提升干群工作主动性,采取县、乡、村三级分别组织群众到周边省市美丽乡村建设点学习参观和交流,让参观者受到视觉冲击,看到已建村群众得到的实惠和自豪感,激发他们建设美丽乡村的欲望。通过走出去参观交流美丽乡村建设,群众积极性有了极大提高,统一了干群思想认识,为整治环境打下了群众工作基础。充分发挥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干部带头主动清理自家和亲戚家房前屋后环境,创建美丽庭院和卫生户,作出表率给群众看。干部带着群众干。通过干部包片,帮助群众清理房前屋后、院内卫生,以创建美丽庭院为抓手,让邻里学着干、比着干、帮着干,使村民从“要我美丽”向“我要美丽”转变。

  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倡导文明新风,凤台县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完善文化设施,新建农家书屋、农民文化健身广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好人榜、“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活动,通过先进典型教育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文明风尚,逐步提高群众精神文明水平。记者在新集镇靳楼村看到,孝文化园、孝道文化长廊,羊羔跪乳雕像、“善溪源”特色地标,非常具有地方特色,大力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宣传孝文化,营造文明新风氛围。

  “大力推进文明社区、绿色社区、无毒社区、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积极营造安全、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很受百姓的欢迎。”该镇文化站负责人告诉记者。

  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支柱,该县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多业”“一村一企”的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全县美丽乡村中发展规模养殖企业32家、农民合作社164个、86家民营企业、流转土地7.4万余亩,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努力打造村美人富的美丽乡村。

  改善人居环境要健全机制,“三分建、七分管”,凤台县建立“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制定公共设施维护、集贸市场管护、卫生保洁、污水设施管护、厕所维修和粪污清掏等相关制度,做到有规可依、有律可行,确保美丽乡村成果持续巩固。全面落实管护经费,每个建设点县级每年配套管护经费不少于3万元,乡村自筹1万元,用于美丽乡村管护,让美丽乡村实现长管久美。

  打造乡村新图景,涵养乡村新风尚。如今,一个又一个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在凤台县相继建成,户户皆是景、村村留乡愁成为凤台县乡村振兴大道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刘银昌 岳 荣)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snzx/sxxx/5687195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