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天地

丰盈粮仓 奋力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时间:2023-09-11 来源:长春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今年,全市粮食作物计划播种2500万亩,重点推进10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化试点建设,推广保护性耕作1100万亩;新建绿化美化村屯324个,全力创建“干净人家”15万户;截至6月末,全市农产品加工业规上产值达到356.1亿元……一份粮食生产能力更强、农村人居环境更美、农产品加工更精的“成绩单”,意味着我市誓保粮食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

  聚焦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攻坚行动,市农业农村局细化重大事项、确定任务目标,紧紧围绕粮食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为长春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新力量。

  夯实粮食根基 守好“三农”压舱石

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增强现代农业竞争力”。我市聚焦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和万亩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依托公主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大项目落地。重点建设园艺特产业十大示范基地,不断提升园艺特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水平。力争到2025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270亿斤。
围绕这一目标,我市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通过育良种、建良田、推良法、增良机以及发展智慧农业,为现代农业提供有力支撑。创建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域推广秸秆粪污堆沤还田、保护性耕作等黑土地保护模式,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集成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全会精神让种植大户深受鼓舞。位于公主岭市的乾程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成感到多了一份责任,“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土地规模化经营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实现有机衔接。今年,合作社种植的500公顷农田,从种到收统一购置农资、技术规程、经营管理。”王成说,合作社坚定走集约化经营之路,通过流转、代耕、入股等多种土地经营模式,更好地解决了谁来种、怎么种、如何管的难题,让粮食收成稳步攀升。

  提质增效 延伸产业链条

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我市所辖六个县(市)区都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如何在“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这条新赛道上跑出特色?市农业农村局提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精深加工转型升级。
总占地面积2.89万平方米,年可加工大豆1.6万吨,年产调味品6.5万吨……在位于宽城区的北康酿造食品有限公司调味品搬迁改造项目现场,施工人员正热火朝天地忙着安装设备、调试系统、检查管线,一座新型工厂展现在眼前。据项目负责人邹士学介绍,作为今年全省大豆产业集群的重点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酱车间、酱油车间、包装车间、库房及配套设施,购置安装设备300多台(套)。目前,项目土建工程基本完工,生产车间正进行设备安装,投产后年产值将实现4亿元。
围绕农产品加工业,注重“内培”,推进玉米加工、预制菜、生猪等7个行业全产业链发展;注重“外引”,多上支撑性、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建好“第一车间”,围绕重点优势产业链打造一批高标准生产基地,有力增强现代农业竞争力。
提升和美乡村品质魅力
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的“提升和美乡村品质魅力”,为全市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制定了目标。
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我市将以乡村公路建设为突破口,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充分发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班作用,消除农村“脏乱差”现象,实现乡村环境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

  来到绿树花丛掩映的德惠市布海镇哈里村,家家庭院干净整洁,房前屋后实现了大变样,乡村颜值越来越高。“‘面子’到‘里子’,整治不停歇,村貌一再提升。”哈里村党总支书记张亚锋说,村里成立多个志愿服务小分队,负责清理公共空间。利用积分制,对人居环境予以积分奖励,鼓励村民参与“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评选。

村庄清洁见成效、绿化美化大提升、农村公路补短板、垃圾收运建机制……我市将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打好秋季战役和冬季战役,抓好和美乡村人居环境“万村达标”创建,为“乡村面貌大变样”打下坚实基础。



原文链接:http://nw.changchun.gov.cn/xdny/lssc/202309/t20230904_322379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