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生活

做好智慧农业“这盘菜”

时间:2023-09-17 来源:荆州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伴随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臻成熟,数字化转型已成为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的大势所趋。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从世界发展历史看,农业大体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工业化农业的发展阶段,目前正朝着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主的智慧农业阶段过渡。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是我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做好智慧农业“这盘菜”,要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首先,选好数据“原料”。烹饪原料的优劣,直接决定了菜品好吃与否。智慧农业的核心就是把数据作为新的农业生产要素,没有数据这个原材料,再好的厨师也只能“望锅兴叹”。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地情农情差别很大;另一方面,农业和其他产业不同,不仅涉及种植、畜牧、渔业、农机、加工等众多细分领域,而且内部也是链条长、环节多、差异大。由此产生的数据总量庞大、种类繁多,采集存在困难。从近年来各地智慧农业建设采集的数据来看,虽然探索出台了部分地方标准和管理办法,但仍存在数据壁垒多、整体逻辑性不强、时效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甚至有的地方因管理平台升级、变更合作方等原因,旧平台数据迁不走,新平台又要从零开始。这就好比天天都要做红烧肉,某天换了个供应商,不知道要啥肉、从哪买,结果到了饭点没材料下锅。从根本上看,造成这类尴尬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统一的数据采集、整理和使用标准与机制,导致好东西长在地里头,却不知道何时收、怎么收、谁来收。因此,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政府引导,发挥科研单位、协会等作用,抓紧健全完善与数字农业相关的数据规范标准等,制定数据管理办法,建立数据采集机制。

  其次,练好客户导向“厨艺”。中式菜品常用的烹饪方式包括炒、蒸、煮、炸、煎、炖6种,之所以选择不同做法,是因为不同地域、不同人群口味有很大差异。因此,一盘菜好不好吃,关键在于是不是能够“看人下菜”。搭乘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快车,不少地方已经推动信息技术深入“耕、种、管、收、加”等各个环节,因地制宜发展智慧农业,改变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一些地区建成了“乡村大脑”,实现了业务全闭环、主体全上线、地图全覆盖、数据全贯通、服务全集成;有的地方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打造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一定区域范围内或者某个单一品种的数据集成和交换,服务不同应用场景;有的地方建设的系统主要用于日常视频监控、温湿度监测、虫情监测等。这些平台系统虽然功能上有差异,但都与当地实际和经营主体需求相匹配。然而,也有地方花费百万乃至上千万元资金定制系统,模块高大上、功能全覆盖,看上去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但华而不实,既不好用也不是谁都用得起。因此,发展智慧农业必须要坚持因地制宜,坚持以生产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开发系统、建设应用场景。同时要制定智慧农业成本效益测算、应用效果评价标准,引导开展科学评价,让“厨艺”好不好最终由顾客说了算。要加强人才培养,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配备数字化技术员。要进一步督促数字化服务提供者钻研好“厨艺”,每年遴选发布一批主推技术,为好“厨子”搭建展示好“厨艺”的舞台。

  第三,配好基础设施“炊具”。有了好的原材料和厨艺,如果离开了锅、碗、瓢、盆等炊具,再好的厨子也是一身武艺难以施展。当前,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现状是“工欲善其事,其器尚不利”。现在农村网络、电力等基础设施还存在短板,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比城镇地区低21.2个百分点。即使在互联网已普及的农村,也存在网络稳定性差、网速慢、供电不足等情况。此外,一些地方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设施化水平偏低,国产的农业专用传感器不好用、不耐用,这些都制约了智慧农业发展。因此,要将智慧农业建设所需投入纳入财政预算,设立专项建设资金进行支持。积极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探索形成多元投入机制。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将数字化亟需的智能设备等纳入购置目录。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强化核心技术研发,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

  


原文链接:http://nyj.jingzhou.gov.cn/ztzl_16/xczx/202309/t20230913_86807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