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并大田 低产变丰产 湖北农田“变形记”
打破“细碎化” 田块从2103块到562块
8月下旬,走进公安县麻豪口镇黄岭村,稻田连片,长势良好,发出丰收的讯号。这片稻田,曾历经小并大、短变长、弯取直等化零为整的“变形记”。
黄岭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9616亩。率先“变形”的是3组,耕地面积542亩,148块细碎田分属48户村民,户均3.6块地、11.3亩。今年年前,依托全域国土整治项目,小地块之间的田埂、垄沟整平,水渠、田间小路复垦,30块优质集中的连片田展现在村民眼前。量一量,亩数还增加了29亩。
在示范的带动下,黄岭村顺利将“三块田”调整到位。村支书龚道平介绍:“流转田4039亩,设施条件好、交通便利;自种田2885亩,靠近村庄,方便耕作;待转田2692亩,权属清晰、流转意愿明确。”
村民的意愿很快变成施工场景,零碎的田块、弯曲的田埂,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变成一块块宽阔平整、方方正正的大田块。全村2103块小田改造成562块大田,增加水稻种植面积226亩及集体机动田325亩。“村里的主导产业是稻虾,田整好了,每亩提升粮食产量30公斤、小龙虾15公斤,亩平增收400元。”龚道平说。
公安县是农业大县。近年来,该县在不改变土地二轮延包后农民土地权益的基本前提下,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积极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和规模经营,通过“三块田”改革,探索出一条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创新之路。目前,全县共形成流转田147.4万亩、待转田21.5万亩、自种田49.3万亩。28个村实现整村流转,规模经营面积达80万亩,每年直接降低生产成本1.32亿元。
生产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每次变革的背后都是一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促进、相互适应的过程。
改革开放之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效解决了“一大二公”背景下“干多干少都一样、干与不干也一样”的弊端,极大程度地释放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迅猛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但伴随着“四化”进程,大批务农人口退出耕耘舞台,“谁来种地”“地怎么种”成为时代命题。
湖北现有确权登记家庭承包耕地6193万亩、902万户、4907万块,户均耕地6.87亩、5.4块,有的多达10余块。全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场推进会强调,“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启动‘小田并大田’改革试点,是履行政治责任之为、顺应经济规律之举、补短兴农之法。”
只耕“一块田” 撂荒地“活”起来
在襄州区朱集镇刘湾村,村“两委”集思广益,依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改革试点政策,在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开展“小田并大田”改造工作,探索出“一户只耕一块田”模式。
村支书刘安明介绍,“小田”时代,有的农户能分4块田,每块田不足1亩,由于耕种难,一些偏远田块渐渐撂荒。不仅如此,村民田间用水矛盾、越地纠纷、庄稼破坏摩擦不断。而今,“一户只耕一块田”,并不是田少了,而是打破原本小块耕地的界垄,实现并田。
并田后,田间水电充足,机耕路直达地头,为大规模机械耕种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有效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村民刘德春家有6亩地,之前分散在3个地方,如今并成一块大田,大型收割机半天就能收完,“以前一亩地人工都得五六百元,现在用机械化仅两三百元,节约了一半呢!”
更可喜的是,种植户统一种植优良品种,科学田管,建立一套完善的农产品保障体系,保障了粮食持续稳产、增产,经济收入也乐观,村民种田的积极性高涨。
早在2014年,沙洋县在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时,探索“土地按户连片耕种”,2015年在全县推行,首开全国先河,2016年、2017年连续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据沙洋县农村经营管理局局长王家平介绍,“土地按户连片耕种”的核心是“三稳定一调整两集中”,即保持家庭承包方式、面积、期限稳定;实行农户经营地块调整;实行经营权或承包权连片且不“插花”向单个农户集中,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
农田“优质、集中、连片”,既稳定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又放活了土地经营权,更为农产品品质优化和产业发展的结构调整打下了根基。目前,沙洋县实现土地连片129.9万亩,连片耕种率达92%。该县利用农业资源优势,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优质油菜、优质稻、优质虾等主导产业链。去年,面对农民外出务工和留守老人种田问题,沙洋县探索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让撂荒地“活”了起来。
“种好田,让愿意种田的农户种上条件最好的田,种田意愿更强;好种田,全程社会化服务让种田更高效,种植成本更低;种田好,粮食品质和产量得到提升,农民增收更多。”省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局局长张晓军说,这一直是“小田并大田”改革试点的初衷,也正逐步成为现实。
适度规模化 “富民强村”新路径
田还是那块田,但种田的理念彻底变了。
通城县北港镇方塅村,水稻葱绿,挺拔向上,无人机喷洒细密“薄雾”。今年,湖北农田灭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农户土地3285亩,通过工厂化育秧、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种植和精细化管理,从育秧、机耕、机插到收割全过程,提供社会化服务,种植双季稻2573亩、中稻394亩,玉米、大豆318亩,带动1190户农户实现增产、增收。
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事,在新型经营主体这儿“都不算事”。经营主体越多越强,适度规模经营的动力和活力越足。当阳市规模经营主体达6611家,以中化农业、民天、飞翔等为代表的主体,集中流转土地3.5万亩,建设现代农业示范田,打造“1+N”水稻标准化种植试验示范体系,带动全域粮食产业发展。
适度规模化,“度”在哪儿?赤壁市成立国企“两山”投资公司,将农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过来,直接或改造提升后自营、合营或交易给经营主体。
关键是把握三个“度”——农民流转意愿度,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不改变农民土地承包权;土地流转规模度,48家农业企业流转土地8.14万亩,占全市耕地的15.4%;668个农民合作社、136家家庭农场、275户种粮大户流转土地18.69万亩,占比35.4%;农户自种土地25.95万亩,占比49.2%;分配联农带农度,建立“国企+村集体+农户”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引导经营主体创新利益分配机制,赤壁镇东柳村村民拿租金、赚薪金、分股金,去年人均增收8000元。
适度规模化经营,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让集体经济的轮子转起来。荆州市49个村实现土地整村流转,86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公安县预计今年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过30万元,“百万村”将达20个。
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农民合作社11.77万个,农户入社率近50%;家庭农场18.04万家;各类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3.4万个,开展生产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多种形式社会化服务,服务小农户348.1万户。省农业农村厅介绍,下一步,我省将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行动,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
原文链接:http://nyj.jingzhou.gov.cn/ztzl_16/xczx/202309/t20230904_86593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