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制纵横

昌邑市: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

时间:2023-10-10 来源: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近年来,昌邑市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有效推动数字化农业模式成型发展、基层治理能力提档升级、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延伸,让数字技术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数字下乡”为基层治理插上“云翅膀”。一是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抢抓数字“新基建”机遇,加快补齐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累计投入3500万元,建设5G基站810个,推动540个村庄实现5G覆盖,覆盖率达90%,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水平持续提升。二是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以入选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建成运营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及应用系统,整合区域内人、地、事、物、情等关键要素,划分服务网格,以手机移动端为入口,为政府、居民、企业等用户提供社区治理、事务办理、信息公开、通知发布、消息反馈等智能化服务。智慧社区云平台项目获评省新型智慧城市惠民领域优秀案例。三是大力推行农村数字化监管。创新打造农村“三资”管理网络化监管平台,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业务从线下到线上办理的升级,足不出户完成村级资金审批、付款;创新农村资产资源工程网上审批,通过“网审平台”依程序确定事项的合理性、合规性和可行性后,按照项目价值确定由社区或镇街招投标中心组织现场招投标;创新村级经济合同管理“网上审批”,在镇街建立村级经济合同数字化管理档案,合同管理更加安全高效便捷;创新土地流转方式,与山东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合作,成立昌邑市服务中心,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发布、法律咨询、权益评估、抵押融资等服务,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强化智慧农机发展,建立10余处农机作业信息化监管平台,对农机作业进行智能监测,提高生产效率。

  “数字进田”为农业生产注入“新血液”。一是大力提升数字化种植管理水平。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导向,积极探索“农田数字化、园区数字化”发展模式,先后建成生姜数字产业示范园区、青阜农业综合体数字应用中心、绿色大地有机蔬菜示范园区等大型数字化应用示范园区3处,实现环境要素、农艺参数等数据自动收集和实时传输、智能分析、及时发布,把预警信号、防范措施及时传递到生产一线,有力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水平。二是推动畜牧业监督管理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通过监控平台APP对辖区的畜牧企业进行实时监管或通过视频回放查找企业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到场督促有问题的企业整改落实,有效提升日常管理效能。目前,累计创建省级智慧养殖基地2家、市级智慧牧场33家。养殖场户和屠宰企业通过鲁牧云APP办理产地检疫申报和动物调运等手续,畜牧部门进行受理和审批,实现养殖场户检疫申报等业务零跑腿。三是促进生姜产业融入数字经济新业态。建立全国唯一生姜价格指数“中国昌邑生姜指数网”并在宏大市场运行,成为全国生姜价格形成中心,每天发布生姜品种报价、各类别指数、总指数走势及生姜市场供求信息、行业动态、产业新闻等多种信息,有效指导姜农在生产中实现科学种植、理性交易,促进生姜产业健康发展。

  “数字经商”为农产品销售引领“新航向”。一是加快推进农特产品线上销售。大力实施“数商兴农”工程,在引导企业做好“好品家乡”—昌邑特产系列直播的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与淘宝、天猫、京东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的合作,持续加大对本地农产品、海产品、优势中药材等产品的网络营销力度。二是积极探索创新农产品电商模式。盘活闲置楼宇,聘请专业公司规划设计,高标准建设“北孟好品”电商直播小城,集产品展示、电商直播为一体,定期直播、宣传推介农特产品、纺织品、木制工艺品等,打造强镇富民新引擎。三是着力提升电商营销水平。广泛组织电商企业参加电商培训、产业博览会等,通过举办跨境电商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从业人员能力。现已实现大陆梨枣、昌邑大姜、山阳大梨、北孟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上网销售,推动“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昌邑市乡村振兴局)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xwzx/dfdt/202310/t20231007_442637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