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生活

荆江两岸稻浪千重果蔬香——丰收季感受荆州现代农业新图景

时间:2023-10-13 来源:荆州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9月22日,走进公安县麻豪口镇黄岭村,只见宽阔平整的虾稻田集中连片,随风翻起重重稻浪。
“幸亏有了‘小田并大田’,今年可以全部交给收割机了!”村民蔡重庆指着自己的稻田说,“以前我20多亩地,分成了7块‘巴掌田’,又小又散,最远的两块田相隔一两里路,出钱都请不到收割机。”
蔡重庆道出了许多村民的心声。黄岭村有13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9000多亩,92%都是虾稻田。由于田块零碎、分散,基础设施较差,不方便机械操作,种养成本居高不下。
“村里早就想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可是虾稻种养收益稳定,农户田大多都是自种,不愿意流转。”村支书龚道平说,现在村里劳动力平均年龄57.6岁,面对高强度的劳作越来越力不从心。
去年,龚道平抓住全域国土整治契机,再次提出改田,农户仍然顾虑重重:“改田后,自己还能不能种?”“抓阄抓到差田怎么办?”“村干部会不会搞小动作?”龚道平带领村干部反复召开户主会,明确“承包权不变”“村集体统一托管、发包”“本地村民优先”“村干部不新增面积”等原则,双方渐渐达成共识。
三组率先试点,根据摸底情况和村民意愿,542亩耕地被划分为自种田、待转田、流转田三块大田,每块大田按“一户一田”分割为小块,统一编号,通过抓阄确定每家田块位置。最终,三组耕地从148块变为30块,田埂、高垄被推平,水塘、沟渠得以复垦,量一量,面积竟多出了29亩。
今年,黄岭村全面推行“小田并大田”改革,将全村2103块小田集并成562块;虾稻田四方沟也被改成两方沟,稻田面积增加226亩;通过“破埂除垄”,新增集体机动地325亩。调整到位后,全村耕地集并为4039亩流转田、2885亩自种田、2692亩待转田,催生出21户100亩以上的本土大户。
“改田之前,机械化率不到40%。今年水稻耕、种、收可实现全程机械化。”龚道平算了一笔账,改田后,亩均增收水稻30公斤、小龙虾15公斤,亩均利润增长899元。目前,已经有100多户村民返回家乡种田,抛荒田有“主”了。
近年来,公安县在不改变土地二轮延包后农民土地权益的前提下,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积极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和规模经营,通过“三块田”改革,探索出一条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创新之路。目前,全县共形成流转田147.4万亩、待转田21.5万亩、自种田49.3万亩;28个村实现整村流转,规模经营面积达80万亩,每年直接降低生产成本1.32亿元。

  加工迈向现代化

“洪湖莲藕”三年冲刺百亿产值
清洗、分拣、杀菌、煨汤……9月21日,洪湖市万全工业园,湖北华贵食品有限公司智慧车间里,一条条洪湖藕汤生产线忙碌运转。随着天气转凉,这里每天将有10万袋洪湖藕汤下线,并卖往全国各地。
湖北华贵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水生蔬菜种植、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走进公司展厅,包装精美的洪湖藕汤、泡藕带、泡藕尖、鸡肉藕夹、珍珠藕丸、洪湖藕饼、洪湖鱼头等系列产品琳琅满目。
“这是我们的明星产品,年产值达14亿元。”公司总经理杨福元拿起一袋泡藕带说,公司刚成立时,主打的就是藕带产品。现在旺季时平均每天收购20万斤藕带,其中15万斤做成泡藕带。
“以前产量很低,而且采收后极易发黑、失脆,保鲜期不足2天。”杨福元回忆,2012年公司落户洪湖后,选育出亩产1200斤的藕带新品种,在农户中推广种植并以保底价收购。同时,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研发出定向发酵技术,让藕带和泡椒的发酵在避光密封袋里“一气呵成”,既保证了藕带的鲜度和口感,也解决了每年5月至8月集中上市加工销售难的问题。
尝到泡藕带的甜头,华贵公司逐渐加大莲藕相关菜品研发力度。
2016年底,华贵高管到外地出差,偶然在一家餐馆品尝了“洪湖藕汤”,虽然味道大失所望,却发现了巨大商机:“何不研发一款正宗洪湖藕汤产品?”
为了“熬”好这一碗藕汤,华贵足足用了3年多时间。2019年,“洪湖藕汤”袋装产品研制成功,一上市就受到湖北、湖南、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市场青睐,当年卖出500万包,2022年销量近3亿元。
近两年,华贵公司推出的莲藕系列饮品迅速走红。在公司电商直播间,主播们卖力地吆喝着洪湖野藕汁、野莲汁、荷叶茶、荷叶咖啡等新型饮料,引得众多粉丝围观。
深耕莲藕加工产业10余年,华贵食品已开发四大系列60多个品种,年销售额18亿元,成为洪湖的一张亮丽名片。
目前,洪湖莲藕种植面积21万亩、总产量30万吨,均居全国第一。近年来,洪湖在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不断推动莲藕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从“卖资源”到“卖品牌”转变,莲藕年总产值达60亿元。其中,规上莲藕加工企业35家,生产近百种莲藕系列产品,年加工总产值近30亿元,带动农民增收5亿元。
前不久,洪湖市出台《“洪湖莲藕”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提出到2025年,将莲藕种植面积稳定在22万亩,总产量30万吨,加工产值50亿元,带动农户3万户,莲藕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00亿元,全力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优势特色(莲藕)产业集群。

  创新绿色种植模式

“鸭蛙稻”种植面积超过五万亩
9月24日,石首市团山寺镇长安村青黄相间的稻田里,鸭子正在自由自在地觅食。
“穗子都垂下来了,再过一个多月就可以收割了!”68岁的郑孝春望着田里的再生稻说。
郑孝春和老伴种了20多亩再生稻,8月份头季稻谷收了2万多斤,预计到11月中旬,还能再收1万斤。折算下来,平均亩产超过1500斤。“以前种水稻病虫多,杂草也多,打药施肥费工费力,现在有了鸭子和青蛙帮忙,用工和投入成本少了,收益也比以前强多了!”郑孝春说。
石首是久负盛名的江南鱼米水乡,盛产稻米。秦克湖畔,自古以来就是水稻主产区之一。曾几何时,农药、化肥等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水体恶化,地力下降,水稻种植农药化肥越来越多,产量、品质却令人担忧。
2014年,石首市首创“鸭蛙稻”生态种养模式,如今其稻田低碳高效生态循环技术被省农业农村厅确认为十大引领性技术之一,其稻田生态协同种养技术规程也被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为湖北地方标准。
“在插秧后两周左右放入小麻鸭,水稻抽穗后再投放青蛙。鸭子在田间可以活水通风,吃虫除草,青蛙可以控制稻飞虱和其他虫害。”长安村党支部书记赵文龙说,村集体成立合作社,统一标准、统一品种、统一大棚基质培育机插秧、统一管理进行绿色再生稻生产,通过种植绿肥、安装杀虫灯和性诱捕器、稻田养鸭、施用有机肥,全程不使用农药和化肥,产品价格好,不愁销。
201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绿色发展研究团队选取团山寺镇28平方公里闭合区域作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集成推广农业先进实用科技成果,完善鸭蛙香稻生态种养模式。目前,团山寺镇已成为全省闻名的“鸭蛙稻小镇”。
严斌是石首金祥米业负责人,他在团山寺镇带动过脉岭村和长安村同步种养鸭蛙稻,成功开发出了五彩鸭蛙稻、鸭蛙稻富硒香米,不仅鸭蛙稻香米获得绿色食品A级认证,五彩鸭蛙稻还获得了有机认证。他的鸭蛙稻基地先后迎来40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前来参观。
“平原地区适合种再生稻,丘陵地区我们因地制宜发展紫米、糯米、红米等特色稻米。”严斌说,鸭蛙香稻名气越来越大,头季稻米在市场上每斤可以卖到七八元,再生稻米每斤能卖到10元以上,可带动农户亩均增收千元以上。
近年来,石首市与科研院所紧密合作,不断完善鸭蛙香稻生产模式和技术,种养面积从500亩扩大到5万亩。当地农业部门跟踪调查数据显示,鸭蛙香稻一种两收,亩均产谷1540斤,对比一季中稻增产400斤;减肥减药成效显著,万亩示范区每年减农药2.19吨,减化肥276吨;农田生物多样性逐步修复,鱼、蛙、鸟明显增多。

  打造区域公共品牌

“荆州味道”助力农特产品走出去
9月20日,位于江陵县的湖北楚宏粮油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械臂将一袋袋封装好的“江陵道米”堆放整齐。
江陵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两湖地区的重要粮仓。由于种植分散、品种多而杂,包括大米在内的许多优质农产品“藏在深闺人不识”。
2021年,江陵县推出区域公用品牌“千里江陵”,整合全县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抱团闯市场。目前,“千里江陵”品牌授权企业达25家,涵盖大米、菜籽油、菊花、黄桃、小龙虾、香菇、鱼糕、藕带等八大类32个产品。“江陵道米”便是稻米系列品牌之一。
同样的故事也在监利上演。监利是农业大县,“以监收鱼稻之利”而得名,湖北每生产100碗饭就有5碗来自监利,小龙虾产量稳居全国第一。然而,监利大米、小龙虾的知名度,与其产量极不匹配。
今年,监利启动大米“八个三”工程,计划通过3年时间,培育优质稻头部企业5家、示范引领水稻专业合作社30家、网络优质稻种植大户2万家,建成高档化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基地60万亩,把“监利大米”打造成湖北乃至全国农产品知名品牌。经过多年推介,“监利小龙虾”声名渐起,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报告称,“监利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86.3亿元。
近年来,随着电商直播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快速发展,“荆州鱼糕”“三湖黄桃”“洪湖莲藕”“松滋鸡”“公安牛肉”“江陵铁牛饼”“监利黄鳝”等农产品品牌不断“出圈”,成为无数荆州游子魂牵梦绕的家乡味道。
荆州是鱼米之乡,现有“两品一标”有效使用标志产品194个,其中绿色食品171个、有机农产品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8个,8家企业产品入选“荆楚优品”目录。“千里江陵”“楚味在滋”“楚囷仓”“玉石首”“楚味品监”等区域公共品牌,逐渐崭露头角。
近10年来,荆州坚持做大做强“荆州味道”区域公共品牌,采用“政府主导、企业运作”运营模式,为荆州农业企业赋能,助力荆州农特产品走向全国。
荆州味道品牌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华程介绍,荆州味道共建成14个产业基地,线上共搭建6个电商平台,涵盖京东、淘宝、抖音、微信商城等主流平台,整合荆州优质供应商172家,全平台累计推出586个单品,带动农产品生产企业提高销售,辐射周边农户5万人。
“发展品牌农业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荆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十四五”期间市财政每年将统筹安排800万元至1000万元专项资金,集中用于农业品牌培育和宣传工作。

  


原文链接:http://nyj.jingzhou.gov.cn/ztzl_16/xczx/202309/t20230927_87169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