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2024年小麦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主攻防控对象:以赤霉病、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麦蚜、麦红蜘蛛为重点,同时兼顾根部病害、地下害虫和粘虫。全市小麦病虫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2%以上;小麦药剂拌种面积总体90%以上。春病冬防,加强秋冬季病虫防控,秋苗防治处置率达到100%;春季重大病虫达标区域防控处置率达90%以上,确保重大病虫不大面积暴发成灾,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关键防治技术
(一)种植抗(耐)病品种。如鄂麦16,扬麦24、扬麦33、扬麦17、鄂麦572、鄂麦006、襄麦55、华麦1168和扶麦368等。避免盲目引进高感病品种,减轻后期条锈病、赤霉病流行风险。
(二)农业防控措施。农业防控措施是控制或减轻小麦病虫发生危害的重要措施。一是合理轮作。采用栽培作物合理轮作换茬,切断有害生物的食物或寄主供应链,抑制有害生物数量积累。采取禾本科作物与其他作物换茬轮作,如小麦与油菜、豌豆、蚕豆、紫云英等作物轮作,以减轻小麦赤霉病、纹枯病、根部病害等的发生;二是加强栽培管理。推行精细整地,平衡施肥,合理增施磷、钾肥,适墒适期适量播种。推行秸秆粉碎、深翻还田,尽量避免玉米、水稻等作物秸秆裸露在土壤表层,压低菌源基数,减轻抽穗扬花期防控压力。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雨后及时清沟理墒;三是积极推广生态调控措施。积极推广生态调控的措施控制小麦虫害,如选择小麦与玉米、大豆、西瓜等作物套种,给天敌提供过渡的栖息环境,提高天敌种群数量,从而提高自然天敌控制害虫的能力。
(三)秋播药剂拌种技术。秋播种子药剂处理是预防和控制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以及苗期病虫害发生危害的关键措施。土传种传病害选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硅噻菌胺、多粘芽孢杆菌、大黄素甲醚、木霉菌等种衣剂进行包衣或拌种,防治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茎基腐病等,兼治苗期锈病、白粉病以及黑穗病等,其中多粘芽孢杆菌也能增强植株抗赤霉病的能力。地下害虫选用吡虫啉、噻虫嗪、丁硫克百威、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等拌种或包衣,防治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兼治孢囊线虫、苗期蚜虫等。多种病虫混合时,可根据本地病虫发生特点,选用相应的杀菌剂、杀虫剂复配进行包衣或拌种,复配时有效成分应与单剂剂量大致相同。也可直接选用复配制剂如戊唑·吡虫啉、苯醚·咯·噻虫、烯肟·苯·噻虫等拌种或包衣。要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可选用多粘芽孢杆菌、大黄素甲醚、木霉菌、金龟子绿僵菌等微生物农药拌种。拌种包衣时可添加芸苔素素内酯或赤·吲乙·芸苔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氨基寡糖素、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等植物免疫诱抗剂,提高小麦抗逆性和抗(耐)病虫害的能力。
稻茬麦以防控小麦赤霉病、纹枯病、条锈病、麦蚜为主,同时兼顾白粉病、黑穗病、根腐病、以及地下害虫等。拌种推行选用戊唑醇(或苯醚甲环唑、多粘芽孢杆菌、大黄素甲醚、木霉菌等)+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或吡虫啉、噻虫嗪等)包衣或拌种。拌种或包衣时可增加芸苔素内酯或赤·吲乙·芸苔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者氨基寡糖素、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等植物免疫诱抗剂。
(四)秋冬病虫防治技术。重点监控小麦条锈病。发现田间单片病叶时应以病点为中心及时对病点2米区域喷药防治,发现单个发病中心时及时对周围20米区域喷药防治。采取“带药侦察、打点保面”、“发现一片,防治一面”的预防措施,及时控制条锈病发病中心。在发病初期可选用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枯草芽孢杆菌等防治;当发病中心扩大或增多时,选用戊唑醇、三唑酮、烯唑醇、己唑醇、氟环唑等药剂喷雾防治;秋冬季小麦纹枯病以及时清沟理墒、化除田间杂草等措施减轻其发生程度为主;麦红蜘蛛当平均每33厘米单行长达200头时,进行药剂喷雾防治。可选择阿维菌素、联苯菊酯、辛硫磷等药剂防治。
(五)春季统防统治技术。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当麦红蜘蛛平均每33厘米单行长达200头以上时,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当纹枯病病株率达10%时,可选用井冈霉素、井冈·蜡芽菌、多抗霉素、井冈·氟环唑等药剂对植株中下部均匀喷雾防治;当田间条锈病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或白粉病病茎率15%—20%或病叶率达到5%—10%时,选择戊唑醇、氟环唑、烯唑醇、己唑醇等药剂及时大面积统防统治。重病田隔7—10天再防治1次;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天气且持续2天以上,在小麦抽穗扬花期主动采取统防统治的方式,实施一喷多防,预防小麦赤霉病,同时兼治其它病虫害,如锈病、白粉病、蚜虫等,做到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对高感品种,首次施药时间可适当提前到齐穗期。施药后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如遇持续阴雨,第一次防治结束后,5-7天后抢晴天进行第二次防治。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等病害发生轻的年份,可选择多粘类芽孢杆菌或枯草芽孢杆菌、井冈·蜡芽菌、呻嗪霉素、四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一次;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等病害发生中等的年份,可选择多粘类芽孢杆菌或枯草芽孢杆菌、呻嗪霉素、四霉素等药剂防治二次;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等病害发生偏重的年份,可选择有兼治作用的高效低风险化学农药防治一次,隔5-7天,再防治一次,防治药剂可选择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氰烯·戊唑醇、丙唑·戊唑醇、丙硫·戊唑醇、井冈·戊唑醇、井冈·叶菌唑等。当蚜虫与小麦穗期病虫害混合发生时,百株蚜虫量达800头以上,益害比低于1∶150时,可加相应药剂一起喷雾防治,优先选用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苦参碱等生物或植物源农药,重发时再选择高效低风险农药如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等。
防治推行采取统防统治的方式,选用先进的植保机械防控,如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低空无人植保机等。
(六)物免疫诱抗技术。推行在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分别选用芸苔素内酯或赤·吲乙·芸苔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氨基寡糖素、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等植物免疫诱抗剂对叶面进行喷施,能增强植株的抗病和抗逆能力,提高小麦产量。
(七)其他病虫防治技术。粘虫、地下害虫等其他病虫害发生较重的区域,可选择相应的高效低风险农药防治。如苏云金杆菌、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辛硫磷等。
原文链接:http://nyj.jingzhou.gov.cn/ywbk/zzy/202311/t20231102_88331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