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关注农民工

益阳市| 鲊埠回族乡南京湾村:“六六六”模式破解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难题

时间:2023-11-11 来源: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鲊埠回族乡南京湾村总面积2.86平方公里,下辖3个大网格7个基础网格,总人口1310人,其中回族人口1271人,占比97%,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村。今年4月份以来,南京湾村紧紧抓住被列为全市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试点村的有利契机,狠抓“六个一”设施投入、“六个一”宣传动员和“六个一”服务保障,探索出了一个符合本村实际、顺应民情民意的“六六六”工作模式,有效破解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难题,基本实现了一家一户的生活垃圾就地就近消化处理。通过试点前后的对比测算,不可回收垃圾的产出量同比下降2/3,全年可减少费用支出近3万元。

  一、抓“六个一”设施投入,确保每类垃圾都有地方“投”

  为解决垃圾分类后的去向问题,改变原有的“两桶制”和垃圾集中外运处理模式,投入资金30余万元,按照“一桶、一凼、一袋、一包、一箱、一中心”的“六个一”标准,配齐源头分类投放设施,细化垃圾处理流程,确保了每一类垃圾各有去处并能够精准分类、规范处理。

  (一)更新一个垃圾桶。为全乡310户农户每户统一采购了一个不可回收垃圾桶,用于盛装烟蒂、尿不湿、卫生巾、污染纸巾等不可回收垃圾,每一个垃圾桶用贴有垃圾分类减量宣传单的不锈钢椅子固定,确保不易损坏。不可回收垃圾由农户分类收集后,由保洁员定期上门收集转运至勾臂箱,再转运至垃圾中转站进行压缩后运至垃圾焚烧发电站进行焚烧发电。

  

  (二)发放一个收纳袋。为每一户发放一个有毒有害垃圾收纳袋,用于收集农户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电池、灯泡、灯光、水银温度计、化妆品包等有毒有害垃圾,悬挂于收纳包的高处,确保小孩触碰不到。有毒有害垃圾由保洁员上门回收后送至乡废旧物资回收中心,再送至县废旧物资分拣中心进行集中处理。

  

  

  

  (三)配备一个收纳包。为每一户配备一个可回收垃圾收纳包,用于收集塑料瓶、包装纸、易拉罐等可再利用物资,收纳包一般悬挂在杂屋的墙壁上。所回收的物资可以由农户自行出售,也可以由保洁员回收送往乡废旧物资分拣中心进行收购。

  (四)建设一个沤制凼。在屋场比较集中的菜园建设1个沤制厨余等垃圾的沤制凼,用于沤制厨余垃圾、腐烂水果、水果皮、枯枝落叶、骨头内脏、瓜果藤、秸秆等为主的有机垃圾,等凼内物质腐烂成有机肥后由农户用于浇菜、肥田等农业生产。

  

  

  (五)安装一个收集箱。选定6个农户打农药集中的区域,统一安装农业废弃物回收箱,用于回收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农业包装、农药瓶、农药袋等废弃物。农业废弃物由农户放入收集箱,保洁员根据时令及时收回至村废旧物资分拣中心,再转运至乡、县废旧物资分拣中心进行集中处理。

  

  (六)新建一个暂存中心。在村级废旧物资分拣中心旁,新建一个建筑垃圾暂存中心,用于临时存放废砖、瓦、混凝土等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一部分由村上直接用于铺路、填坑,大块混凝土送到浮邱山碎石处理中心破碎再利用。

  

  

  

  二、抓“六个一”立体宣传,确保每个农户掌握怎么“分”

  为解决人民群众参与率低的问题,改变原有的“干部干、群众看”的垃圾清理习惯,按照“一周、半月、一月、一季、半年、一年”的时间节点,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常态化的宣传,确保了人人知晓、户户熟悉垃圾怎么进行分类,养成习惯并主动参与其中。

  (一)每一周推送一次微信群。将垃圾分类的最新政策、知识以每周小贴士的方式发送到每一个村组网格微信群,让村民们打开手机就能快速了解垃圾分类知识,确保宣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全覆盖,进行“洗脑式”宣传,让垃圾分类知识真正入脑入心。

  

  (二)每半月播放一次云广播。充分利用“数字乡村”的云喇叭功能,每半月定期播放垃圾分类投放知识,村民在家吃饭,在楼下散步,都能很方便的听到云喇叭的播放内容,潜移默化的影响村民们的行为方式,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分类”,让垃圾分类逐步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三)每月组织一次上门服务。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垃圾分类工作与“三长制”工作相结合,每月由22名邻长组成的劝导员队伍,开展一次入户宣传,将垃圾分类知识“送上门”,将意见建议“带回家”,通过一对一的指导农户的垃圾分类工作,农户垃圾分类准确率大幅提升,由原来的不足20%提升到85%以上。

  

  (四)每季度举行一次屋场会。针对在上门服务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每个季度举行一次屋场会,对分类中出现的困难进行交流和探讨,学习好的经验,以优秀农户院子为示范,用“土话俚语”进行宣传和培训,让村民在你来我往、你问我答中弄懂垃圾分类的难点、堵点。截至目前,已召开屋场会4轮28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900余份。

  

  (五)每半年开展一次志愿服务。组建党员、退役军人、妇联执委3支共计8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每半年开展1次以上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进行垃圾分类减量的业务指导,把垃圾分类政策传递到每户村民,对垃圾分类开展不到位的村民及时劝导并进行纠正,进一步提高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分类的准确率。

  

  (六)每年召开一次年终总结会。年底组织召开垃圾分类村民代表大会,总结前期好的工作经验做法、问题和难点,规划下一年度的工作,同时对全年表现优秀的农户进行表彰奖励,通过示范引领,激励群众更积极地参与,将垃圾分类从“新风尚”变成“新习惯”。

  三、抓“六个一”服务保障,确保每项目标任务落得“实”

  为解决垃圾分类减量难持续的问题,改变原有“推一下、动一下”的状况和以行政手段主推的模式,通过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完善考评机制、严格奖惩兑现、夯实基层基础等措施,确保了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高效有序、常态长效运行。

  (一)搭建一套强有力的班子。坚持高位推动,成立一个南京湾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和联点领导担任副组长,负责整个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调度。领导小组下设立工作专班,由乡人居办3人和村支“两委”6人组成,分别负责垃圾分类减量的业务指导和具体工作落实。通过领导小组、工作专班的搭建,确保了有人做事和能够做成事。

  

  (二)建立一个公德积分超市。设立积分兑换超市,探索建立了“公德·爱心积分制”管理,制定了积分制管理办法,对在每月的考评中垃圾分类正确率达到90%以上的优秀农户、大件垃圾预约的农户和参与垃圾分类减量公益宣传、志愿服务的农户予以一定积分奖励,积分可在积分超市兑换牙膏、牙刷、洗衣液等生活物品,通过正向激励的措施来推动垃圾分类减量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今年1-9月累计48户农户参与积分兑换,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内生动力不断激发。

  

  (三)创制一块二维码公示牌。建立了农户基础信息电子化台账,将每户农户家庭成员的年龄结构、政治属性、获奖情况、人居环境整治考核评比情况、垃圾分类开展情况、积分情况等基础信息录入二维码中,并制作成“同心共筑中国梦共建和美南京湾”二维码公示牌,逐户编号后进行张贴,村内党员干部、普通群众能轻松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对其他农户的人居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等情况进行监督,提高了监督覆盖面,提升了群众满意率。

  

  (四)设立一个公开的红黑榜。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红黑榜”工作机制,对检查中发现做得好的农户,予以“红榜”表扬;做得不到位的给予“黑榜”警示,谁家垃圾分类做得好,哪些行为属于错误投放示范,通过红黑榜展板就能一目了然。同时,对纳入“红榜”的农户,实施积分加分奖励政策;对进入“黑榜”的农户,采取扣分或其他处罚手段。通过定期更新“红黑榜”激励引导正面行为,通报批评负面做法,不断提升垃圾分类减量的质效。

  

  (五)完善一套考核考评机制。建立和完善了农户自评、网格互评、村级考评的考核评比机制,在自评、互评的基础上,每月由村干部、网格长、保洁员对农户垃圾分类的准确率和垃圾的产出率进行考核评比,并按月推选垃圾分类减量优秀农户、优秀网格,截至目前,累计评选优秀农户54户,优秀网格6个,在村民中营造起比学赶超、互学互评的浓厚氛围,提升了村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六)开展一次集中秩序整治。以人居环境“百日攻坚”行动为契机,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力量整治垃圾乱扔、杂物乱放、广告乱贴等“七乱”现象,通过100天的集中整治,目前已累计清理房前屋后垃圾52处、规范整理农户家中杂物120余户、治理污水乱排和黑臭水体4处、清理乱贴乱画的各类“牛皮癣”30余处,同时在此基础上新建美丽屋场1个,在主干道沿线建设了花坛并进行了绿化和靓化,全村的环境乱象得到有效整治和根治,让人民群众没有了乱扔、乱放、乱贴、乱排、乱拉、乱建的土壤。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

  

  

  


原文链接:http://agri.hunan.gov.cn/agri/xxgk/gzdt/sxdt_1/202311/t20231109_3182628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