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调研

溧水: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时间:2024-01-09 来源:南京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溧水“交邮快供”融合模式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向阳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红色李巷片区入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连日来,溧水多项事关乡村发展的重磅荣誉接踵而至。作为江苏唯一国家农高区所在地,溧水连续三年位居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第一等次。

  风帆劲满,再启新程。1月4日,溧水区召开学习“千万工程”经验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暨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率先出台工作方案,提出在现有14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基础上,用5—8年时间实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覆盖。

  “一区多园”释放新动能,农业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上月,南京国家农高区举行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项目签约仪式,卡尔曼等企业先后与百联挚高签署基金协议,和南京国家农高区签署项目投资协议。据悉,卡尔曼智能农机自动驾驶及农林渔机器人生产研发项目总投资5亿元,达产后预计年开票销售收入5亿元,为溧水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溧水坚持强龙头、补链条、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充分发挥南京国家农高区这一龙头示范带动作用,实行“一区多园”的建管模式,有力支持粮油、五“莓(梅)”等优势产业分园加速建设,吸引法国安迪苏等一批重点项目签约落地。

  产业项目纷至沓来,特色农产品发展也分外亮眼。近年来,溧水农业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食味稻米、绿色蔬菜、现代茶,以及精品草莓、优质蓝莓等已形成“3+2”农业全产业链,来自金色庄园、沃德绿世界、普仁有机等农业龙头企业的优质产品远销海外,绿色农产品比重位列全市第一。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溧水将在以“五莓”为核心的基础上,做强稻米、茶叶、螃蟹3个特色农产品,构建“5+3”的农产品矩阵,壮大乡村产业规模。

  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发展。目前南京国家农高区集聚南京农业大学等7家高校院所,与江南大学等32家涉农高校在未来食品、种源创新、农机装备等领域展开合作,江苏未来食品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农业科技新型研发机构成功落地。接下来溧水将把科技成果产业化作为重中之重,构建全链条转化生态体系,发挥产业基金撬动作用,加快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擦亮城乡融合品牌,打造生态宜居乡村

  上月,继和凤镇吴村桥村陈郭自然村和石湫街道上方村葫芦坝自然村入选省特色田园乡村名单后,红色李巷片区入选第一批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培育试点(全省5个,南京市唯一)。据悉,该示范区将以“红色农旅、健康田园”为主题,打造成具有溧水村韵、乡村全面振兴的现代化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实践。据统计,目前溧水已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5个,这些乡村有着共同的特点: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近年来,溧水坚持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引领,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等重点工作整治农村环境,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模式创新,农民幸福感满意度大幅提升。目前溧水已建成省级传统村落11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4个,省、市级美丽乡村413个。

  “乡村振兴不能就乡村来谈乡村,必须走以城带乡的路子,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破解难题。”溧水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着力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畅通产业、人才、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持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溧水创新“交邮快供”融合,实现公交、邮政、快递、供销、金融五位互补互融,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消费品下乡“最后一公里”。接下来,还将推行“交邮快供+N”模式,推动与农业、旅游业深度融合,在民宿、景点附近设置物流点,方便游客购买地产农产品“立等可寄”。

  唤醒资源“沉睡变量”,溧水探索创新“无想院子”10种盘活模式,建立国有企业、村集体与社会投资者利益连接机制,利用闲置流转耕地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等四大类13种具体盘活路径。在全市首创确权融资路径,颁发全区首张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鉴证书,并成功办理全市首笔“农房易贷”,打通从“资产”到“资金”的关键堵点。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打造郊区“善治”样板

  继上方村、石头寨村后,溧水石湫街道向阳村成为溧水第三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我们依托大数据,加快探索乡村智治模式。”向阳村党总支书记黄平平介绍,全村7.2平方公里范围的生产、生活、生态动态详情,全通过一张数字三维图表呈现,只要手指点点,人口数据、日常巡查走访清单等就一一呈现。

  打造“数字乡村一张图”,构筑乡村智治新模式。溧水区丰富城市“数字大脑”应用场景,建立“关键小事溧刻办”平台,制定“解决不了问题怎么办”提级会办和“一件事一类事一次办”两项机制,办好群众“烦心事、关心事、难心事”。

  同时,溧水整合“信访、调解、诉讼”三位一体的服务功能,成立全市首个区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提供“一站式”矛盾调处服务,实现群众合理诉求和矛盾解决最多“跑一地”,目前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8000余件,为群众办理各类便捷事项近万件,全区群众安全感常年保持99%以上。

  创新乡村治理,涵养文明乡风。溧水通过网格化社会治理、积分制等做法,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溧水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强化党建引领、精网微格、数字赋能“三项支撑”,打造郊区“善治”样板,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原文链接:http://nyncj.nanjing.gov.cn/nygzdt/202401/t20240108_413962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