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2020-2023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报告
荆州市2020-2023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报告
一、总体情况
2020年以来,荆州市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聚力推动农业产业变强、农村资源变活、乡风民风变好、乡村环境变美、基层基础变实,全力补齐“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进展。2022年全年农业总产值1034.54亿元、农业增加值617.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3%、5.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04元,同比增加1697元、增8.0%。
二、所做主要工作
(一)建立健全机制,巩固夯实基础。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2020年来,累计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46次、市政府常务会议35次,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7次研究部署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县市区均成立了领导小组。二是强化考核督办。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列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组织对各地各部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实绩考核。三是强化保障机制。2020年以来,累计投入224.8亿元实施乡村振兴。
(二)着力提升水平,推动产业振兴。一是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2022年粮食产量90.7亿斤、居全省第二,连续8年稳定在90亿斤以上。油菜籽产量54.7万吨,位居全省第一。二是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截止2022年底,全市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79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122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0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4个,全国农产品生产贡献力百强县2个(监利、洪湖),国家农业产业强镇5个。2022年,全市农产品加工总产值1315.98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提升至1.27:1。三是全力打造农业品牌。政府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打造“荆州味道”区域公用品牌。荆州鱼糕成为全国200强农产品公用品牌,“洪湖莲藕”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四是狠抓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开展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创建,一批镇、村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亿元村。五是加快打造华中预制菜之都。目前全市已有本土预制菜加工企业69家,引进安井食品等10余家头部企业落户,全市预制菜产业产值近百亿元。2022年,成功举办首届华中预制菜之都招商大会。六是加快建设国家农产品交易与集散基地。组织编制五年规划,着力打造“华中淡水渔都”“华中预制菜之都”“华中农产品冷链物流城”和“国家应急物资农产品保供基地”,促进三产融合。
(三)实施重点工程,推动人才振兴。一是实施乡村人才集聚工程。扎实推进“能人返乡”工程,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77.74亿元,培育劳务品牌25个。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累计招录“一村多名大学生”1514名,免费定向培养大学生村医786名,为农村中小学定向培养师范生150名。二是实施乡村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新型职业农民)7545人,培养农村各类实用人才近1万人次。共有星创天地国家级4家、省级31家、市级84家。三是实施乡村人才精准服务工程。累计组织优质教育资源6966人次、市级科技特派员200名、市级农技专家120名、县级科技特派员1103名下基层服务。四是实施乡村人才环境优化工程。累计评选农民高级职称30名、中级职称65名。
(四)书写特色文章,推动文化振兴。一是持续深化“以文化人”。开展“强国复兴有我” “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教活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形成15分钟“党群服务+文明实践”活动圈。二是持续深化“以文惠民”。累计评比表彰全国文明乡镇5个、文明村13个;省级文明乡镇23个、文明村46个;市级文明乡镇48个、文明村74个。文明乡镇比例达72%,文明村达55.5%。三是持续深化“以文兴业”。荆州区马山镇(马山民歌)、沙市区岑河镇(书法)、石首市东升镇(民俗)、洪湖市峰口镇(五虾闹鲇、楹联文化)被评为“2021-2023年度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五)践行绿色理念,推动生态振兴。一是保护与修复同步。组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抓好畜禽养殖粪污综合资源化利用,推进池塘养殖尾水治理,抓好长江大保护和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中华鲟增殖放流。二是整治与提升并举。统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美丽乡村片带建设。三是生态与发展共赢。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持续发布赏花线路、精品旅游线路和乡村旅游线路。组织申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省乡村游精品线路和湖北旅游名村。
(六)强化基层党建,推动组织振兴。一是筑牢基层堡垒。推动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转化销号,组织评选全省百佳村委会。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全覆盖培训,着力锻造“红色头雁”,及时调整村“两委”不称职干部。二是推动力量下沉。组织开展“法治进乡村”“关爱‘三留守’人员法治宣传基层行”活动、法治讲座。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村居法律服务工作室、“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实现全覆盖。三是着力强基固本。全域推广公安县“三个合作社”经验,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全市集体经济收入过5万元的村达100%,过10万元村达85.4%,过50万元村达19.9%;过100万元村达8.3%。四是创新乡村治理。实施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开展“民法典进农村”活动、“法援进乡村惠民生”活动和送法进乡村活动,法治文化阵地进村覆盖率100%。开展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健全“一约四会”组织,公安县、松滋市新星村、洪湖市珂里村入选省级农村“一约四会”优秀典型案例。12个村居获评全省清廉村居。
(七)持续加大力度,巩固脱贫成果。截止2022年底,全市有建档立卡脱贫人口131494户400524人,三类监测对象9502户28047人,已消除风险6208户17822人。选派驻村工作队577支2336人,对监测对象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全市无一例返贫致贫。市、县财政累计安排产业奖补资金4.5亿元以上,脱贫人口累计外出务工45万余人次,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15697元,比2019年增114.6%。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稳产保供压力较大。近年来,农业自然灾害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基本上是“年年有灾、季季有灾”,2022年我市还经历了历史罕见的旱灾。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压力较大。
二是农民增收面临阻力加大。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及用工等价格逐年上涨,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导致种粮收益下降。此外,务工岗位供给及薪资不确定因素增多等也导致了农民增收难。
三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偏慢。我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到70%,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1.27∶1、仅为全省平均水平(2.6:1)的一半,远低于先进发达地区,也低于周边先进地市。
四是“三农”领域短板仍然突出。与城市相比,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设计、建设标准偏低。农田排涝设施和农村公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农村改厕群众发动不充分,资金配套不到位,管护机制不完善。农村缺乏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差距大等。
四、下段工作打算
下段,将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以产业兴旺为主攻点,以乡村建设为主战场,以改革创新为主动力,以农民增收为落脚点,全面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一是聚焦“一个主题”。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二是把握“三个原则”。即:准确把握“全面推进”的战略部署、准确把握“产业为重”的首要任务、准确把握“城乡融合”的根本遵循。三是推进“一个衔接”。即: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四是实施“七大行动”。即: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行动、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强链补链行动、乡村建设行动、乡村治理行动、改革攻坚行动和国家级农产品交易与集散基地建设行动。五是强化“一个保障”。即: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真抓实干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奋力开创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新局面,着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进展。
原文链接:http://nyj.jingzhou.gov.cn/ztzl_16/xczx/202401/t20240111_89883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