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社会关注

研究进展:中国农作物秸秆产量估算及其对固碳减排的贡献评价

时间:2024-02-02 来源: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近期,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共同评估了我国9种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花生、油菜、大豆、棉花、甘蔗)的秸秆资源总量和利用现状,量化分析了潜在的固碳减排潜力。相关成果以“Estimation of crop residue production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carbon neutrality in China”为题发表在期刊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上。

  2001年至2020年间,我国秸秆产生量随时间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01-2003年产生量下降,2004-2015年产生量增加,2016-2020年产生量稳定,秸秆产生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东北地区的玉米产量增加推动的。2020年,9种作物秸秆总产生量为7.4亿吨,2018年至2020年间的平均可收集量为6.0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9.3%。秸秆肥料化利用的占比达到69.3%,其次是饲料化(17.8%)和燃料化(10.6%),仅有2.1%被用作基料化或原料化。

  秸秆综合利用的总固碳效应(TCE)为秸秆还田、饲料化及能源化利用带来的有机碳封存总量,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总量。研究结果表明,9种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TCE总当量为6.3千万吨C eq/y。秸秆还田、饲料化、能源化利用分别减少了7.8百万吨C eq/y、1.4千万吨C eq/y和1.2百万吨C eq/y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通过进一步优化秸秆还田量、还田技术、提高秸秆能源转换率等方式可进一步提升秸秆综合利用固碳减排潜力。

  中国农业大学保护性农业研究团队赵鑫副教授、李若晨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我站薛颖昊副研究员、孙仁华副研究员为论文共同作者,我站徐志宇正高级农艺师和中国农业大学张海林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12)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22TC083)支持。


原文链接:http://nynct.fujian.gov.cn/xxgk/gzdt/xxkd/202402/t20240201_6390085.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