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镇江“三农”这样干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镇江十周年。2月22日,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提出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新时代鱼米之乡,为全省“在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贡献镇江力量。千万乡村蕴藏无穷潜力,镇江大地孕育无限希望。干好2024年镇江“三农”工作的奋进号角已经吹响,全市各地“目标清晰”,鼓荡起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的滚滚浪潮。
丹阳:全力推动现代农业强市建设新实践
2024年,丹阳市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落实“两稳、两增、三提升”农业强市八项重点工作,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有力有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聚焦“两稳”,坚决守好三农“基本盘”。一方面是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围绕“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87.72万亩,产量不低于43.24万吨;另一方面是抓好农村人居环境稳固长效,持续深化“四联四治四美”长效管护工作机制,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每月集中整治日、每月现场观摩评比等活动,推广用好“积分制”“清单制”做法,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常态化管护。
二是聚焦“两增”,打好富民强村“组合拳”。切实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分层分类提供常态化救助帮扶,做强“丹优助”社会大救助品牌;有序有效推动农民增收,深入实施富民增收十年倍增计划,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持续稳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深入实施富民强村帮促行动,持续深化“六个一”挂钩帮扶机制,统筹做好产业园运营管理,用好“五联五共”乡村振兴联合体党委发展模式。
三是聚焦“三提升”,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推进乡村产业质效提升,加快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深入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三年提升行动,力争招引农业农村重大项目20个以上、总投资超15亿元。推进乡村建设水平提升,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分级分类分批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建设,因地制宜探索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升级版建设标准,重点培育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个。推进乡村治理效能提升,深入推进“精网微格”工程,做活“丹优治”基层治理品牌,引导群众参与乡村振兴。
句容: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
2024年,句容市将坚决落实农业现代化“走在前、当示范”要求,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美家美户”行动,推动农业科技、农业现代化走在前、做示范。
一是锚定农业强市建设。打造全产业链。用好“句容草莓”“丁庄葡萄”等地理标志,提升“茅山长青”品牌整合力。深入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三年行动,开工建设项目17个以上。强化科技支撑。开展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实施市级“1+1+N”农技推广项目3项以上,新建智慧农业应用基地1个。凝聚产业合力。持续推进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产业强镇等载体平台建设质效,确保句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
二是提升宜居宜业品质。全面塑造乡村亮点。以茅山老区为核心区,提速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建设,新建和美乡村17个,新建和改造提升省级绿美村庄9个,积极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省级传统村落。提升全域人居环境。持续开展“三联四治五美”推动村庄环境整治常态长效行动,完成农村改厕任务2064户,新建农村生态河道29公里;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镇(涉农街道)达100%。完成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市、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项目5个;以基层医疗机构特色科室建设为重点,力争再建成1-2个特色科室。
三是夯实富民增收举措。构建产业富民“快车道”。完善创业扶持机制,升级稳岗补贴、富民创业贷款政策,全年新建规范化、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家。打通农民增收“新渠道”。以增加农民财产性、经营性收入为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挥带动作用,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左右。培育人才振兴“新动能”。落实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工程,分层分类培育高素质农民1400人以上。继续深入实施“福地句才”工程,落实高校毕业生来句就业创业若干政策,支持申报省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打造“乡村工匠”。
扬中: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4年,扬中市将主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抓示范、探新路,补短板、优环境,全力开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局面。
一是突出保供增效,全力培育现代农业新动能。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做到“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深入推进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创建,新建高标准农田3000亩。巩固放大水产优势,积极争创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力争河豚等特色水产品工厂化养殖面积达20万平方米,刀鱼特色化养殖达70万尾。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重点开发蔬果采摘、精品民宿、研学体验等旅游项目,着力打造乡村网红打卡点,释放乡村旅游“美丽效益”。
二是聚力系统提升,全域展现美丽乡村新图景。围绕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农村河道水系综合整治等重点任务,组团式推进“三江湾及北部滨江片区”“沿238省道及扬中大道片区”人居环境整治、功能配套区域统筹、景观风貌连片塑造,全力争创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片区。深化“八位一体”运维考核、村庄环境“月度观摩”和督查暗访等工作机制,推广完善“户户评”“积分制”“最美庭院”评比等激励办法。
三是探索多元机制,奋力打造富民强村新引擎。指导基层盘活利用农村闲置资产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鼓励村集体立足禀赋优势,深化拓展村企共建、电商经济、服务经济等增收路径。鼓励推广“联合党委”“强村公司”等模式,推动村(社区)提升运营水平和盈利质效。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鼓励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手工”等庭院经济,多方位促进农民就近创业就业,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7%以上。
丹徒:全力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样板
2024年,丹徒区将继续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线,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奋力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丹徒样板。
一是深入打造重点特色区域。整体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农业生产数字化平台、茶产业科技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功能。积极争取世业镇创建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奋力交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镇江十周年“合格答卷”。试点推进宝堰国土空间全域整治,引导50-200亩种养殖大户抱团发展,推动省级国土空间全域整治示范试点落地宝堰。
二是稳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推动高效园艺、特种养殖、休闲观光、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链向中高端跃升。依托“水月雨”茶文化园、翰雅民宿等项目,加快发展休闲农业、文化体验等新业态。以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为契机,积极推进“两品一标”认证,做强“长山剑毫”区域公用品牌,辐射带动全区农业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三是持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全面推广“积分制”“红橙黄榜”等长效管护模式,完成新建改造2924户、整改达标804户农村改厕年度任务,加快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省级绿美村庄4个。
四是有效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继续实施乡村振兴“书记领航”强村项目,迭代升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深耕工程”,加大“新农人”培养扶持力度,确保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幅超过14%。持续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积极盘活利用废弃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优先满足农业项目用地需求。健全涉农财政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组织各类金融机构精准对接,解决农业企业融资难问题。全面推广“政经分离”管理改革工作,持续推进土地承包“三权分置”改革,通过改革创新不断释放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京口:全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4年,京口区将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重点任务,推进城乡融合示范村建设,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
一、筑牢“压舱石”,守好人民群众“米袋子”。完成市级下达的主粮和大豆、油料生产任务。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真正做到良田粮用。
二、用好“三原色”,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落实好《京口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六项机制”》,促使村庄环境长效管护责任落到实处,工作见到实效。
三、打好“组合拳”,助力产业振兴“加速跑”。围绕粮油加工、特色木业、种源产业等领域,谋划一批具有京口辨识度的标杆项目,力争新增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家。依托乡土特色资源,培育“美丽乡村+”农业、旅游、文创、康养等新业态,盘活瑞京农科园,力争新增区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市级1家。
四、架起“连心桥”,铺就联农带农“共富路”。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开展多样化技能培训,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持续深入实施“四大提升行动”,推进城乡融合示范村建设,着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
五、突破“深水区”,激活农村改革“新引擎”。分类对破旧房屋进行集中整修,从而让“停滞不前”的村容村貌真正“改头换面”。统筹推进区域土地综合整治,破解耕地碎片化问题,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利用,实现“小田变大田”“差田变良田”。
六、坚持“三治融合”,奏响乡村治理“协奏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村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加强“积分制”“红黄榜”有效运用,引导广大群众共同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润州:聚力做优做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4年,润州区将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决策部署,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奋力走好润州农业农村“小而特、小而优、小而精”品牌之路,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作出更多贡献。
一是聚力“做优做特”,全链条打造乡村产业。持续壮大现有特色品牌,做好做足“土特产”文章,鼓励南山茶林研究所、南郊茶场继续加大品牌荣誉争创,做强茶产业链,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档升级。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乡村振兴”模式,以“党建+农业生产+流通”有机链条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韦岗辐射带动作用,突出“乡产”“乡游”“乡食”“乡宿”,大力发展“美丽乡村+”农业、休闲、非遗、民宿、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乡村经济新局面。
二是聚焦“宜居宜业”,全方位提升乡村面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严格落实《镇江市润州区农村人居环境“三联四治五美”长效管护工作考核办法》。坚持强化农村改革创新,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全面推进《润州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实施细则》落地实施。着力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持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过硬“三农”干部队伍,推广“积分制”“红黄榜”等乡村治理方式,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是聚集“党建力量”,全环节筑牢禁捕防线。以乡村振兴“书记领航”项目为统领,做实“三级防线”精准监管,进一步提升润州禁捕品牌。持续深化“渔政铁军”锤炼,全力打造一支敢担当、敢冲锋、敢碰硬的执法队伍。强化多部门联合执法、联合办案,加大对长江涉渔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与周边县区加强交界水域共管共治,保持禁捕高压态势。
镇江经开区:全力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样板
2024年,镇江经开区将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有关“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全力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经开区样板。
一是以“新农人”培育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完善“新农人”培育服务体系,整合集聚现有政策资源,探索定制化支持政策。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招引乡村产业项目5个以上,支持“新农人”团队创建高水平育种中心,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夯实农业生产基础,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确保粮食生产面积、产量保持稳定,推广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建设绿色防控等示范基地10个。
二是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强规划引领,全面完成规划发展村庄所在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加快补齐农村垃圾、污水、户厕等短板。突出示范引领,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一批明星村、示范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确保“清单制”“积分制”“红黑榜”等长效管护制度覆盖率达到100%。
三是以“村银企共建”助推富民强村行动。开展“村银企共建”,探索多村合作、整镇抱团等“片区组团”发展模式,引导金融资源、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发展订单基地等共建合作项目4个以上。加强村两委带领致富能力建设,支持村集体发展物业经济、服务经济,加快闲置资产盘活,确保农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5%以上,经济相对薄弱村村集体收入稳定达标。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镇江高新区:打好乡村振兴漂亮仗
2024年,镇江高新区将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
一、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以“产业兴旺”为目标,精准发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一是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嶂山村现代高效农业园建设,打造嶂山露营营地、亲子乐园、休闲娱乐等特色产业,实现就业和增收双赢。二是发展特色农业品牌。以蝴蝶兰和嶂山水蜜桃为名片,提升品牌效益。创新宣传模式、提升全区名品茶叶、应时果品、高档花卉、源春肴肉等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三是推进农业平台载体建设。发挥好各类平台载体建设,精准扶持专业合作社,助力龙头企业,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区域内产业集聚发展能力。
二、全面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强化系统思维,不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乡村规划引领。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通盘考虑产业发展空间、促进城乡功能和空间融合发展。二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完善《关于镇江高新区农村人居环境考核办法》,强化联动机制,努力打造高新区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三是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统筹推进农村水、电、路、气、房、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民生实事项目为契机,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三、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一是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乡村振兴工作合力。二是推进网格精细化治理。开展“网格化社会治理展示点”创建,推进实施党建引领“三联三建,村社融合”网格工作方法。三是推进乡村治理智慧化建设。全面提档升级“智慧高新”建设水平,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把矛盾纠纷尽可能化解在基层。
原文链接:http://snyncj.zhenjiang.gov.cn/nyncj/bmdt/202402/e12b4d2aad6f4ecdb675de989a76d47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