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调研

乌海市: 多措并举落实帮扶政策 播种助农增收新希望

时间:2024-03-09 来源:乌海市农牧局 作者:佚名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见成效,乌海市农牧局(乡村振兴局)紧紧围绕提升脱贫人口收入水平和脱贫成果底色开展各项工作,全力推进农区宜居宜业、农区居民富裕富足,开创全面乡村振兴新局面。

  坚持“巩固为先、共富为核”宗旨 持续精准发力守牢乡村振兴底线

  乌海市农牧局(乡村振兴局)牢牢把握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切实巩固好、拓展好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实行“四级协作”工作模式,市、区、镇、村四级联合入户研判、精准确定易返贫致贫监测对象。统筹推进产业帮扶、就业促进、医疗保障等帮扶举措,大力实施产业兴民、就业富民、政策惠民行动。

  保民生,兜底线,聚焦政策精准帮扶。对需要兜底帮扶的监测户,做好与低保等政策衔接,强化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做好兜底保障。针对突发情况,用好“绿色通道”,第一时间提供帮扶救助。

  海勃湾区王元地村韩继祥智力四级残疾,妻子精神二级残疾,儿子智力三级残疾,全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韩继祥通过助农贷款购买5头牛犊、60只幼羊进行饲养,年中4头牛的接连死亡导致韩继祥家日渐起色的生活瞬间跌至谷底,入不敷出。在兽医局工作人员上门检测致死原因并及时协助其无害化处理后,海勃湾区乡村振兴局联动民政局主动实施救助,向韩继祥及其家人宣传了民政救助相关政策,积极帮助其申请了“救急难”型临时救助,帮助其渡过难关,实现稳定脱贫。

  抓服务,传帮带,确保脱贫人口稳产增收。一是建立服务机制,驻村工作队主动走访入户发现问题,建立纾困解难台账,联动帮扶单位、相关部门夯实帮扶任务。二是加强就业能力,组织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鼓励相关技术人员做好传帮带,切实提高种养殖户自身技能。三是强化产业带动,依托我市特色产业、资源禀赋,发挥龙头企业联农带农优势,带动创收。

  乌达区乌兰淖尔镇泽园北村张四斌被识别为边缘易致贫户以来,先后从稳岗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保障、住房安全、防贫保兜底、包联单位帮扶等多个方面,为其在保障生活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其增收渠道,化输血为造血。安排其在合作社实现就业,并为其争取到农资购入补贴,合作社负责人为其提供吊瓜种植技术指导,驻村工作队、包联单位为其修整院子、筹集爱心赞助款修缮温室,从采摘到运输再到销售一体化提供帮助,帮助其销售2000余斤西瓜。

  坚持“提亮底色、彰显优势”战略 构建高质高效增收新格局

  赋能特色产业,壮大村级集体,是脱贫人口增收的关键之举。近年来,乌海市农牧局(乡村振兴局)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为抓手,推动葡萄特色产业连线成片、扩片成面,蹚出一条乌海市脱贫人口增收致富特色路径。2023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29641元,较去年增加2291元,收入水平位居自治区前列。

  一是土地整出新活力。海南区巴音陶亥镇一棵树村巴音陶亥葡萄采摘园原是荒山荒地,党总支及驻村工作队利用市、区扶持葡萄产业优惠政策,积极对村内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将村内50亩集体荒地荒坡平整后作为试验田种植葡萄,建立葡萄园。二是帮扶带动谋发展。荒地平整后,因为老百姓零散种植、技术欠缺,“种得下”没问题,“种得好”还很难。为此,市、区两级帮扶单位对该村种植的150亩葡萄给予了共计12万元的政策补贴,并加大技术指导力度,对积极发展种植葡萄的种植户免除承包土地前期的3年承包费,鼓励村民们承包种植。

  一棵树村的村集体经济也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转强的可喜局面。从150亩慢慢发展到现在的750余亩,由当初的每亩收入不足2000元到现在的每亩6000多元,并为村留守妇女、老人等提供临时就业岗位500余人次,生动实践了集体强村富民。

  下一步,乌海市农牧局(乡村振兴局)将满弓劲发、多渠道增加脱贫人口收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谱写中国现代化乌海新篇章。


原文链接:http://nmj.wuhai.gov.cn/nongmyj/257815/257838/1668057/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