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越千年 耕作有新篇
一株水稻,穿越千年,至今仍被耕种在湖北省京山市的稻田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历经千年风雨洗礼,这株水稻已从一碗满足温饱的米饭成长为一条联农带农的京山大米产业链。
日前,“湖北京山稻作文化系统”成功跻身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千年稻香赓续,稻作文化也在传承中迸发出新的生机……
种植方式,不是简单的复制——
从1到3,小变化有大乾坤
3月,春风吹拂,京山市大地一片翠绿,寒潮过后的温暖天气,让遍种全市的农作物趁此机会汲取着养分。
走进京山市孙桥镇蒋家大堰村,松软的泥土畅快地呼吸,散发芬芳,为了下半年的好收成积蓄能量。“京山桥米是湖北省第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里有120亩农田为京山桥米核心保护区,从区域、品种、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保护。”京山市副市长艾青介绍,京山市是天然氧吧城市,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土壤熟化度高。
村边小路旁,有一块刻有“桥米源”字样的石碑,无声地述说着千年桥米的故事。
“桥米以前叫‘贡米’,沿袭至今有5000余年历史。”京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黄颢告诉记者,1955年至1957年,京山屈家岭文化遗址考古发掘证实,京山市不仅是长江中游史前稻作遗存的首次发现地,而且早在新石器时代已形成定居农业生产方式和浓厚的农耕文化。京山桥米传统种植方式历经千年传承,在变化中发展。从最初以“洋西早”为主要品种,后来发展为主要以“洋西早”“鉴真二号”“鄂中五号”3个常规稻品种为主。从1到3,品种迭代升级的背后是京山市在提高京山桥米品种品质上的持续努力。“京山市依托多家研究机构,在海南省建有京山桥米南繁基地,在京山桥米原产地孙桥镇高标准建成京山桥米原种繁育基地100亩,开展新品种试验筛选、品种抗性改良、桥米增香和基因标识等技术攻关,生产优质桥米种子。”京山桥米协会秘书长郑峰说。
种植技术沿用沤制农家肥作基肥,探索出“稻-鸭-油”“稻-麦”“稻-菜”等轮作模式,利用油灯诱蛾、套养麻鸭等方式灭虫、除草。加上京山泉水资源丰富,行走田间,每到一处都能看见汩汩清澈的泉水缓缓流动,天然形成无动力泉水灌溉系统。
优良的品种和绿色、循环、可持续生产方式让加工出来的京山桥米清香可口,而且米粒整齐,十分抢手。“稻谷还没收割,在田里就被抢购了,稻谷不低于5元/斤。”孙桥镇副镇长王明清说。
经营模式,既要守正也要创新——
从家庭经营到产业化运作,品质效益双双提升
自给自足,是1000年前农民种稻的心愿。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桥米还是以家庭经营为主。户均一亩三分田的精耕细作方式有其优势,但亩均效益受限。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京山桥米进入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阶段,京山国宝桥米公司等一批桥米加工企业相继诞生。
在国宝桥米公司的大厅里,一幅幅壁画清晰地展示了桥米发展历程。从过去的简单大米加工,满足温饱,到如今已做到全产业链延伸,构建了包括桥米种植、桥米精深加工及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物流电商、现代种业、乡村休闲等在内的桥米产业体系,很好地带动和推进了京山市优质稻产业融合发展。
在京山市,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统一订单合同、统一种植技术、统一农药化肥、统一种子供应、统一质量收购,在京山以订单模式发展水稻产业。“确保稻谷原料的品质,提高了水稻种植效益,我们在孙桥镇等多个乡镇发展订单农业,通过桥米产业每年带动10万余农户增收2.17亿元。”国宝桥米公司总经理韩志刚介绍。目前,国宝桥米公司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实施产学研合作,引进和自主开发深加工技术,进行农副产品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现已开发出了藕带、米汁饮料、米饭伴侣、热干拌粉,正在研究母婴食品、米糠油以及价值链营销等食品加工及转化。
产业发展也带动了品牌打造。随着桥米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京山桥米逐渐名扬海内外。2002年,湖北省相关地方标准发布,标志着桥米生产进入了标准化时代;2004年12月,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公告,批准对京山桥米实施原产地域保护,“京山桥米”正式成为湖北省第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8年7月,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京山桥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自此“京山桥米”拥有了进入高档市场的“身份证”。目前,京山桥米品牌价值约86亿元。
遗产保护,经济、生态、文化、社会需多功能传承与开发——
从填饱肚子到文化滋养,稻香赓续出新景
“桥米长,三颗米来一寸长;桥米弯,三颗米来围一圈;桥米香,三碗吃下赛沉香。”这首桥米童谣历经千年,至今仍在京山口口相传。京山稻作文化不仅承载着长江中游农耕文化传承的使命,孕育出独特的稻田生态系统及相关农业物种资源,而且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桥米文化。流传至今的传说故事、童谣、习俗、文艺、节庆、美食等与农民稻作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高度重视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加大宣传和支持力度,深入挖掘、统筹协调,有力有序扩大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和生命力,为探索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持。
当“湖北京山稻作文化系统”成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时,京山市也开始思考,如何以此为契机,带动乡村更好地实现全面振兴?黄颢介绍,京山成立了稻作文化系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工作专班,在提升农产品供给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持生物多样性,保留农业景观,传承长江中游稻作文化和农业技术知识体系,发掘长江中游农业文化价值等方面全方位发力。
这几年,京山几乎每年举办京山桥米春耕节、丰收节、稻作文化旅游节、桥米妈妈课堂等活动。通过组织游客参观生产车间、品尝农家饭、体验田间插秧、品鉴京山桥米美食等项目,深挖京山桥米历史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
稻香赓续千年,一个兼备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的“桥米小镇”正在京山桥米原产地孙桥镇渐渐形成。不久的将来,孙桥镇将成为集农耕文化、科研、育种、种植、加工、副产品开发利用、电商、旅游、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特色小镇,保护、传承、展示京山桥米稻作文化系统。
原文链接:http://nyj.jingzhou.gov.cn/ztzl_16/xczx/202403/t20240318_91190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