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链”希望,乡村绽新姿——南京打造农业全产业链观察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如何在牢牢守住农业基本盘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
经过3年多的探索与努力,南京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打法”——秉持“全产业链打造,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思路,推进优质稻米、多功能油菜等8条农业特色产业链建设,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近日,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全市农业主导产业链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推进会议,梳理3年来农业主导产业链式发展成效,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继往开来、接续奋进,在新起点上全面提升全市农业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水平。会上亮出数据——2023年南京农业主导产业三产融合总产值达398亿元,较2020年的245亿元增长62%,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
这样的成绩如何取得?笔者走区街、进园区、访大户,一探究竟。
科学规划谋布局,因地制宜促发展
三月菜花黄,五月菜籽香。眼下正是南京油菜花陆续绽放的季节,金灿灿的油菜花与道路及田间劳作的农民和游人,构成了一幅“乡村风景画”。“种油菜的好处多,油菜薹可作为蔬菜售卖,油菜开花是风景,油菜籽成熟可榨油,连油菜秸秆都能作为肥料用以改良土壤。”笑容映在高淳区种植大户魏清的脸上。
油菜花能赏、油菜薹能吃,开花后做绿肥,结籽后能榨油,榨完油以后的菜籽粕还能做鱼饲料……在南京,油菜“浑身是宝”,摇身一变竟成了一条产业链。然而,往年因为产量低、费人工、效益低等传统印象,农民在冬闲田上种油菜的积极性其实并不高。
2020年,南京市锚定多功能油菜产业的发展定位,开始引导产业朝着“油”“肥”“花”“菜”“蜜”多功能方向发展。2023年,南京市夏收油菜面积31.76万亩(主产区),同比增长9.4%,产业链综合产值9.07亿元,同比增长32.4%,其中三产产值1.95亿元,增长了20倍,是提升最多的一年。
多功能油菜是南京市八大农业主导产业链之一。为进一步提高产业融合发展质效,2020年,市农业农村局在积极走访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后,确定了优质稻米、多功能油菜、绿色蔬菜、现代茶、都市花卉、精品蟹虾、特色鱼和南京鸭八个优势特色产业。
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科学规划是“指南针”,顶层设计是“基准线”。“南京城镇化率已超过87%,具备典型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特征。从产业链建设之初,我们就坚持系统思维、科学谋划,把握都市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定位,专门制定印发了《南京市推进农业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全产业链发展的思路,进一步明晰主导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努力方向和配套的政策措施。”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屹说,同时将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纳入市对区的高质量发展考核,编印工作手册,全面直观展示主导产业链发展思路与举措,通过年度制定计划、月度调度进展、定期总结推进等有效办法,及时优化阶段性工作目标和任务清单,有力推动了各产业链条一步一个脚印抓好落实。
“四新”技术来助力,效率提升收益增
春耕时节,在浦口区汤泉农场的“数字大田”内,一台无人驾驶植保机正喷洒着除草剂缓缓驶来,行驶到田边开始自动掉头,然后挥舞着一对“大翅膀”匀速向着前方驶去。在另一块田里,一架直径约1.5米、满载着两桶除草剂的植保无人机,从麦田上方轻轻掠过,旋翼下的气流推动除草剂均匀散开,精准喷洒到小麦上。
科技赋能,带来的是效率提升。据悉,汤泉农场将植保机、收割机、插秧机和拖拉机等4台传统机器,安装了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行进速度控制器等装置,改良成新型无人农机,可实现水稻和小麦“耕、种、管、收”等关键环节无人化自主作业,提高农机作业效率50%以上,节约水、肥、药10%—15%。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南京在推进农业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进程中,注重用好科技“利器”,以新技术、新装备、新品种、新模式等“四新”集成示范推广为抓手,产业迭代升级步伐不断加快。
在新技术上,依托南京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培育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4个、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个,组织实施市级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15项,联合高校院所共建专家服务站15个,协同推广重大技术50余项。近3年来,市级智慧农业专项累计支持建设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项目78个。2023年,全市建设3个智慧农业园区、7个数字农场(牧场、渔场),累计获评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2家,省级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33家。
在新装备上,近3年累计新推广各类农业新装备31100多台套,累计打造省级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典型基地(园区)17个、市级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典型基地(园区)31个。芦蒿、水芹、青萝卜等特色蔬菜实现全程机械化。建设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12个。
在新品种上,宁香粳9号、新海青、加州鲈、太湖3号等优新品种在我市推广运用范围逐步扩大。优质粳稻、籼稻品种良种覆盖率超98%。番茄、小白菜优新品种覆盖率超过60%。茶树穴盘育苗基地国内技术领先、规模最大,年循环出圃育苗规模达4000万株。
在新模式上,总结提炼了一批轻简高效生产、绿色可持续发展、高效利用土地(水体)资源、高净值农业产品、高产业综合经济效益的产业模式。高淳古柏的小龙虾套养甲鱼模式,亩放龙虾苗60斤、甲鱼15只,亩均效益5000元左右;阳江的“蟹鲈混养”模式,亩产百斤螃蟹、千斤鲈鱼;“虾田种稻、稻虾共生”模式将田埂种豆、田中种稻和水中养虾立体生态种植养殖进行结合,收益大幅提升。
优化服务解难题,头雁领飞群雁随
龙年春节刚过,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就紧锣密鼓地召开会议,研究的主题正是2024年农业主导产业链“科金兴农服务日”活动计划。这是该局在2021年创设的交流对接平台,旨在通过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沟通对接平台,为广大农业经营主体解决实际困难,推动全市农业主导产业链高质高效发展。
截至目前,“科金兴农服务日”活动累计已举办41场,约3000人次参加,协调帮助经营主体解决困难和诉求近500个,有力推动了政府部门、农业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多方面跨界融合。
“3年来,我们坚持聚焦重点、要素集成,积极促进深化产学研、种养加、科金政有机衔接,资源、技术、项目、资金等要素积极投入效能愈发显现,全要素支持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张屹说。
除了创新搭建“科金兴农服务日”交流对接平台,南京市还创新设立“金陵惠农贷”“金陵惠农小额贷”“金陵农担贷”“金陵兴村贷”等系列惠农金融产品,集成运用贷款贴息、保费补助等政策,主体综合融资成本保持在2%以下,累计授信671.2亿元,放贷202.5亿元。创新探索的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专项用地支持政策,通过鼓励和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地入股、联营等方式保障项目落地,建立农业农村部门与自然资源部门、发展和改革部门沟通协作机制,破解供地难题,全市入库三产融合用地项目4批276个,用地面积达2200余亩。目前栖霞区“南京红杜鹃全产业链基础建设项目”、浦口区“永宁青虾交易市场”项目已获得用地批准书,完成规划许可证办理。
此外,南京市还坚持强主体、促融合、塑品牌,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的农业主导产业“接二连三”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振行动,累计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544家、示范社34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86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入选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创意休闲、中央厨房等三产融合业态蓬勃发展,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3800万人次。构建形成以“食礼秦淮”“金陵味稻”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服务为引领的“母子品牌”服务体系,“食礼秦淮”授权主体超过200家,年带动销售超3亿元;“金陵味稻”发展核心生产基地20万亩,2023年卖米的产值达6.53亿元,亩均3264元。
2024年南京这么干
2024年,南京市将围绕高水平建设具有南京特色的都市现代强市目标,把握推进乡村产业振兴重点要求,重点从六个方面加快推动各主导产业联动提升,扎实有效推进乡村振兴,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篇章作出更多的“三农贡献”。
——切实强化产业发展组织协同。进一步强化市、区、街(镇)三级联动组织保障。探索建立“一把手”工作推进机制,科学谋划部署产业发展实际举措,确保产业链发展各项政策措施落细落实。围绕“逐步将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目标,有序推进土地整理、小田并大田,稳步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进一步优化主导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
——切实加强农业科技集成推广应用。推进前沿科技成果转化,放大国家农高区、国家农创中心等载体平台示范引领作用,深化同南农大、南林大等校地合作,推动前沿科技成果在南京首试首用、就地转化。完善科技服务体制机制,今年将围绕主导产业重大技术集成示范需要,布局建设50个主推技术示范站点。抓好“四新”成果示范推广应用,今年全市计划集成推广水稻防病抗逆增产关键技术、秸秆基质块/盘育秧技术、设施小白菜机械化生产、晶白甜糯、蟹鲈混养等新技术、新装备、新品种、新模式等“四新”成果115项。以农业数字化整市推进试点为契机,力争打造数字化创新引领的智慧农业园区2个、智能化水平先进的数字化农场(牧场、渔场)15个、市级数字农业科技成果集成创新与示范项目7个、数字化全产业链及应用场景5个。
——切实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能级。各农业园区要围绕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特色鱼等主导产业,抓紧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方案,以项目化、清单化的形式明确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任务目标。聚焦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实际,持续整合资源要素,抓紧推动已入库项目开工建设,加强与科研单位、农业专家等对接联系,承接引进一批科创成果。完善土地流转、入园打工、保底分红等带动方式,试点发展以“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手工、特色休闲旅游、生产生活服务”为重点的庭院经济,让农民更多分享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成果。
——切实推进新型经营主体提振。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为重点,加快梳理培育一批农业主导产业链条上管理规范、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生产经营能力活跃的头部型、领军型经营主体。深入挖掘宣传“六美家庭农场”“双优农民合作社”等先进典型,今年新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50家、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30家。全市组建的八个主导产业联盟和蛋鸡产业联盟要进一步发挥产业协同、资源整合、要素对接等作用,引领更多主体参与产业分工,协力提升产业发展整体质效。
——切实深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深化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融合,确保全市主导产业一二三产融合产值增长不低于10%。创新融合经营业态,鼓励发展定制农业、会员农业、创意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农业与文化、创意、体育、教育、康养等领域融合发展,力争全市全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超400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160亿元。加强品牌聚合推介,发挥拓展“莱斯乡村”平台功能,优化提升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服务范围,整合乡村民宿、餐饮、特色农产品等资源。
——切实增强要素投入服务保障。持续优化“科金兴农服务日”对接服务,重点做好主导产业人、钱、地等要素保障,统筹推进人才培育工作,持续优化资金保障方式,继续破解用地政策落地问题,加强闲置资源资产盘活利用。
原文链接:http://nyncj.nanjing.gov.cn/nygzdt/202403/t20240326_419495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