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调研

乌海市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奏响乡村振兴交响曲

时间:2024-04-04 来源:乌海市农牧局 作者:佚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近年来,乌海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紧扣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充分挖掘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道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乌海落实落地。

  一、以顶层设计为“先”,凝聚融合发展强合力

  乌海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指出农文旅融合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的重要突破口,对全市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2023年至今,市委市政府累计召开专题会议9次,开展专题调研10余次,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制定印发《乌海市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动形成“市、区、镇、村四级联动,农牧、文旅等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不断凝聚起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强大合力。

  二、以产业支撑为“本”,铺就富民增收新路子

  乌海市坚持“生态、高效、特色、精品”的都市型农业发展思路,推进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实施,将观光、农家乐、采摘、露营、研学等要素串联起来,打造集乡村风貌、田园风光、现代农业、运动健康、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努力打造城市“后花园”,辐射带动周边村庄产业配套发展。2023年,自治区首个以葡萄为主题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落地建成,总长16.8公里的葡园绿道建成开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超过1.1亿元,农文旅融合成为拓展农业功能、提升乡村价值的重要实现形式。

  三、以服务设施为“基”,打造美丽宜居新农区

  通过实施农区绿化亮化美化、村庄清洁和庭院整治等行动,推进“团结—新丰村一园一巷”、“路灯新增改造”“泽园新村农文旅示范区”、“赛汗乌素村提升”等项目实施,不断改善农区人居环境,持续提升乡村风貌,全市农区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81.03%、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任务目标及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26.3%。同时统筹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14个村道路硬化率、公交车通车率、公共场所路灯覆盖率、安全饮水使用率均达到100%,构建“1+3+N”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村级养老服务设施、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行政村覆盖率分别达85%、100%,农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四、以双招双引为“要”,助力乡村振兴大提速

  牢固树立“走出去”与“请进来”合作开放战略思路,立足产业优势、资源优势,锁定乡村振兴主题,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农文旅产业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源泉。2023年共赴北京、重庆等地开展招商10余次,召开乌海市农牧业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2次,对接区外企业15家,洽谈合作项目19个,其中重点洽谈招商引资项目8个,已签约5个,签约金额3.86亿元。同时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步发力,加强与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院校深度合作力度。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团队赴乌海市开展技术推广、考察交流10余次,在科技小院创建、农文旅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我市“智力”支撑,助力乡村振兴大提速。

  下一步,我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运用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围绕农业强基、文化赋能、旅游致富,促进强村富民,建设具有乌海气质的和美乡村为目标,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和高品质生活需求,为我市办好“两件大事”、实现“三高”目标贡献力量。

  


原文链接:http://nmj.wuhai.gov.cn/nongmyj/257815/257838/1682166/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