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调查“装天眼” 统计效率“插翅飞”
刚进入4月,南京高淳区桠溪街道,沃野千里已是一片春意,麦苗青青、碧水绕田。
一片新绿间,身穿印有“国家统计局南京调查队”字样红马甲的“飞手”周经学正操纵无人机进行春季遥感调查。“嗡嗡嗡……”4个螺旋桨叶片飞速转动,一架搭载照相机镜头的灰黑色无人机腾空而起,迅即向一片用于取样的耕地飞去,消失在记者的视线中。
粮食产量关乎国家安全与政策制定,摸清农作物种植面积、空间分布等粮食产量统计数据尤为重要。近年来,农业统计调查方式不断升级,众多“黑科技”大显身手。记者蹲点测量点,探究统计方式“升空高飞”路。
曾经——皮尺测量,松紧无度难避误差
7分钟,一个近70亩的样方测量完毕。
周经学是国家统计局南京调查队农业农村调查处三级主任科员。他边收拾设备边说,“如今,咱们南京农业调查用上了无人机,而且不停迭代,调查效率也‘飞上天’。”
“古者量田较阔长,全凭绳索以牵量。”虽说告别了“以步丈量”“以绳丈量”,但传统的统计方式仍然比较低效。听队里参与农业调查的“老把式”介绍,早期搞调查,得靠两三个调查员“拉皮尺走田地算面积”。麦田里去稻田里来,调查员们并不惜力,但皮尺有松紧,容易产生误差,测量也不方便。
“如果是规则的土地,皮尺丈量后长乘宽也简单,怕就怕土地是不规则的形状。”周经学苦笑,“这样一来,就得把土地划分成多个规则地块,分别测量计算,再加起来求总和,工作量一下子翻了好几倍。”
工具,掣肘调查员施展拳脚,也拖慢统计步伐。
如何改善?
探索——数字采集,电子设备实地登记
随着科技进步,“丈田之术”开始借助科技力量,插上了科技翅膀。
7年前,调查人员配上高精度PAD(手持数据终端),靠其装载的卫星导航找准样方和地块后,可以现场在PAD上登记种植作物的品种和面积,最后根据调查数据进行科学推算,得出结果。
“PAD小巧便于携带,还带有定位功能,跟着‘定位图标’显示位置实地核查,然后把调查结果第一时间以电子方式记录下来,省事不少。”周经学说,虽说是数据化采集,可还是耗人力。同样大小的样方,得靠工作人员实地采集,有时要花上一两个小时才能完成。
“样方就像一个蛋糕,再‘切’成一块块地块。部分样方甚至超过100个地块,我们都要一一去地块里跑,有时候,还需要下地过河。”他打了个比方,“哪怕是从早干到晚,最多也只能跑完三四个样方,遇上复杂的地形,时间就更说不准。”
发展——无人机,“天地一体”效率给力
过去,靠人、靠脚,如今,PAD退出“C位”变辅助,“主角”换成无人机,农业调查插上了“翅膀”,效率也跟着“坐火箭”。
周经学感叹,相比传统方式,天上无人机精准成像,地表再用PAD补充采集,“天地一体”让调查效率提升了好几倍。
“现在我们地上‘开飞机’,相当于天上长了‘眼睛’,通过拍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即使是地里的一个稻草人我们也能看得清清楚楚。”他解释说,采集后的图像经过拼接、裁剪、处理、提取后,再用计算机进行“破译”。“一天能‘飞’上十来个样方不说,哪片地种什么农作物、种了多少、种植密度如何、长势如何,数据精确、一目了然,再‘奇形怪状’的土地我们也能‘秒懂’。”
入目处,麦苗儿青来菜花黄,风吹麦田掀起千重浪;抬头望,无人机遥感调查作业忙,“黑科技”助力察生长。
“看,它们已经开始抽穗了。”走在田埂间,周经学俯身观察农田中麦苗的长势。一场灌溉后,“饱饮”的麦秆铅笔般粗细,已经开始抽穗扬花。“今年应该是个丰收年。”他站起身,目之所及,绿意盎然的田野阡陌纵横。
原文链接:http://nyncj.nanjing.gov.cn/nygzdt/202404/t20240402_420057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