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调研

襄阳田野铺展现代春耕图

时间:2024-04-11 来源:襄阳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襄州农业示范区对150万亩小麦、油菜喷施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4月7日,宜城流水镇刘台村村民给大棚西瓜苗抹芽。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

  襄阳作为湖北粮食主产区,眼下正开展春耕备耕。

  工厂内全自动化设备培育水稻秧苗,手机实时“直播”小麦生长全程,无人驾驶拖拉机在地里“奔跑”耕耘……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新农人”队伍,他们对新农具的运用得心应手,在襄阳田野上绘出一幅现代春耕图。

  工厂育苗

  3月27日,襄州区鑫美农机械化种植专业合作社水稻育秧中心,传出阵阵轰鸣声。

  厂房内堆满了黄土和肥料,铲土机将“双方”按比例倒进搅拌机均匀混合,然后通过传输带过滤,变成新鲜的营养土。

  “现在正在配土,为清明节后育秧做准备。”该合作社理事长涂化平打开全自动化育秧流水线演示:分盘、铺土、湿水、播种、覆土,一个个铺满种子和营养土的育秧盘穿过流水线,整齐堆叠在码垛机处。

  “过去半机械化操作,14个人每小时只能育秧1200盘;现在3个人操作,每小时就能育秧2400盘,效率大大提升。”涂化平说,秧盘制作后,送进温暖湿润的暗化室,待出苗2厘米后移至母田中培养扶壮,长到15厘米,即可作为标准秧苗出售。由于秧苗规格一致,非常适合机械化插秧,平均一亩秧苗可栽种150亩大田。

  “工厂化育秧+机械化种植”提高了劳动效率和秧苗质量,对水稻稳产、增产具有重要意义。今年,该合作社托管了襄州、老河口、谷城等地4.1万亩水稻育秧。

  在鄂西北第一西瓜种植大镇——宜城流水镇,西瓜也开启了工厂化育苗。

  在落花潭育苗基地,已建起7个智能化育苗大棚,配备移动式苗床、降温水帘、自动喷灌、加温取暖等先进设施,大棚内西瓜苗已长到10厘米。

  “西瓜苗适宜生长的环境是18℃至25℃。”该基地负责人赵开宇说,每个大棚内配备20个大电风扇,夏天通风降温;移动苗床下面铺满了管道,冬天集中供暖。25个喷头的自动喷灌机,按照既定路线,早晚各一遍。今年,基地育苗200万株,70%已被预订。

  手机巡田

  风吹麦田千重绿。走进南漳县清河区雷家巷村,2万多亩小麦进入拔节孕穗期。

  与往年不同,地里多了几个白色的大箱子。“这是新建的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网。”南漳县耕地质量与植物保护站副站长朱大恒介绍,该设备包括农林小气候信息自动采集系统、农作物病害实时监测预警、高空侦诱设备等。马上进入小麦病虫害重点防治期,虫情识别测报设备会释放一种特殊光波诱捕害虫,拍照后,云平台能自动识别虫子种类、数量,实现精准用药。

  “温度21.5℃、钾100mg/kg……”3月30日,惠平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传平打开手机巡田,各种数据一目了然。

  他说,自己种了30多年小麦,第一次用上“高科技”。手机巡田系统除了看到地块位置、面积、周长、海拔、坡度等基础信息外,还能监测庄稼长势、土壤状况、病虫草害等,及时给出管理方案。10天前,系统提示3号地块氮含量不足,他及时补充了氮肥。

  墒情怎样?缺不缺肥?有没有虫?一部手机便能得到答案。

  过去,农户大多认为用的肥料多,产量就高,只有大水才能浇透。现在,农户的施肥量明显减少,但更精准有效,每亩田大约可节肥20%、节水50%。

  “传统种植凭经验,现在就像是医生给农作物做全身体检,各项指标数据化。”襄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锋表示,伴随着精细化作业,数字基础设施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高速公路”,数字化手段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确定性。

  农机作业

  3月30日,全省春季农业生产暨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在襄阳召开。

  当天,在东风井关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参观代表纷纷被“襄阳造”无人驾驶拖拉机吸引。该公司品质管理部负责人介绍,今年前两个月,各类农机销量同比增长82%,其中拖拉机和插秧机销量翻番。

  “一小时平整田地10余亩,相当于50个人干活。”种田“老把式”胡传平向记者展示新买的“大家伙”。他说,小田并大田后,合作社粮食种植面积达1400亩,原有的小拖拉机满足不了需求。无人驾驶拖拉机效率高,小麦收割、整田插秧马上就能派上用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无人驾驶拖拉机搭载了北斗导航系统,车辆启动后,按照导航要求在田间直行、掉头、转弯,灵活自如。

  襄州区是全国产粮大县,农业机械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走进襄州区双丰收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无人机、插秧机等百余台现代化农机具引人注目。

  “玉米联合收割机,收得快、丢损少;精量播种机,省种子、省劳力,精度在毫厘之间;粉碎打捆机同步开展秸秆打碎、除尘、打包……”该合作社负责人肖逾介绍,合作社服务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

  肖逾是一名“85后”,新技术接受得快。他指着电脑上的北斗智能系统说,通过GPS和前后两个摄像头,能实时掌握每台农机在什么位置、干了多少活、如何作业。

  “以前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种地,一台电脑就能指挥完成耕种管收全过程。”肖逾说。

  目前,在襄阳田间地头,装有北斗智能终端的农业机械已经超过7000台(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9.9%。

  


原文链接:http://nyncj.xiangyang.gov.cn/zxzx/gzdt/202404/t20240408_359089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