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产粮第一大县17连冠 中江“粮食+”加出了什么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延林 苏杭 刘佳 米强
初冬时节,德阳市中江县东南部山坡上,农户忙着采收最后一批中江柚;东北部田野里,小麦种子正“大口呼吸”,积蓄破土而出的力量;西北部龙泉山间,丹参、白芍等道地中药材默默长根,准备来年惊艳亮相。
中江,地处川中丘陵西部,平坝占比不足4%,却17年蝉联全省产粮第一大县“宝座”。据统计,2024年中江粮食总产量预计将超过86万吨,较2023年增加4%以上,有望冲击18连冠。
而今,在“稳粮”与“增收”并举的要求下,中江如何一手稳住“产粮第一大县”基本盘,一手探索增收新举措?近日,记者深入当地,上山下田,遍访南北,探寻这个丘区农业大县的“种粮密码”。
强基础
粮食播面稳中有增
眼下,正是中江的小麦播种期。在永太镇石狮村后山上,一片片新翻耕的农田里撒满了小麦种子,让人难以想象,这里曾杂草丛生。“这两年,我们在1组和3组复耕了188亩地。”石狮村党支部书记郭福兵介绍,复耕后土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管理,轮作大豆和小麦。
约4公里之外的黄鹿镇思源村伶晨家庭农场里,又是另一幅景象。连片的柑橘树沿着台地农田分散开来,树株间残留着干枯的玉米秆、大豆壳。“这几十亩地田块小、坡度大,土里岩石又多,改田难度大,种水稻小麦不现实,种些果树还行。”虽然种植条件有限,但负责人赵善文在果树间套种玉米、大豆,最大程度利用了土地资源。
而在位于永太镇多宝村的金穗源粮食专业合作社里,晾晒的大豆堆满院坝。4年前,为解决田埂长草影响机器下田、增加锄草成本的问题,合作社负责人常滔试着种上了田埂豆。
“一株大概能剥二两豆子,1700亩地的田埂就有30000多斤,卖给周边的豆制品加工厂,每年能多八九万块的收入。”常滔剥开豆荚说,这一举多得的尝试实乃意外之喜。
粮以地为本,通过整治撂荒地、低效经果林腾退种粮、经果林间作大豆等方式,中江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实现耕地应种尽种。近3年,全县已累计恢复耕地3万亩,耕地面积实现连续3年净增加。
“良田”绘“丰景”。在富兴镇丁字桥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机械、工人各司其职,忙着调整田型、整治排灌渠和田间道路。
近5年,中江已累计投入资金8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29.72万亩,总数达86.4万亩,居全省前列。在今年6月举行的《“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政策吹风会上,中江县明确提出了“力争3年内突破100万亩,6年内实现全县129万亩基本农田全覆盖”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
“今年,全县已建成3.9万亩高标准农田,对4.5万亩高标准农田实施了改造提升,涉及南华镇、悦来镇等10个乡镇。”中江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股股长林英介绍,明年将继续以“宜机化、水利化、生态化、园田化、规模化”为重点,加快推进7.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提升工程。
深融合
多措并举再提单产
“平均亩产194.3公斤,比去年增加了38公斤以上!”11月17日下午,辑庆镇文堂村,中江县2024年“天府粮仓·百县千片”春玉米—秋大豆净作新两熟模式百亩超高产攻关片完成大豆现场测产验收,刷新了该县超晚播大豆亩产纪录。
今年,中江以“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为抓手,聚焦水稻、玉米、大豆、小麦、油菜五大粮油作物,建设千亩展示片22个、百亩攻关片10个,并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分作物建立11个专家团队,充分发挥智库作用,打造一批示范带动强、产量效益高的规模种植标杆,辐射全县单产水平提高。
“文堂村的攻关片选择本地大豆品种‘九月黄’,并采用前茬玉米早播早收、大豆密植晚播栽培、绿色高效防控为核心的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全程技术实施到位,田间整齐度高,大豆荚多粒饱。”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孔凡磊认为,该模式下玉米、大豆均为净作,可实现周年全程机械化生产,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可在其他适宜生态区扩大示范推广。
早在今年8月,永太镇东沟村种植大户周明以小麦亩产1194.52斤的好成绩,在MAP华南区粮王大赛中摘冠。“每年产量都在提升、突破,小麦平均亩产已从最开始的680斤,增加到现在的910斤。”2020年,周明以返租倒包形式从中化现代农业四川有限公司(简称“中化农业”)承包了1450亩土地,并在其指导下种植粮油。
正是这一年,中江以创建中江县凯北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为契机,引进中化农业,探索丘区农业现代化新路径。“基于品种、管理、技术、金融、农机和收储的‘六统一’模式,我们在永太镇、回龙镇等乡镇流转2万亩土地,建成集技术服务、智慧农业、农资保供等于一体的粮油生产全产业链现代园区。”中化农业中江区域负责人向云介绍。
周明向记者展示了手机里的智农服务系统。在该系统里,每块田的卫星遥感地图和田间管理建议一目了然。“你看,已经在提醒我要注意排水了。”周明说。
“今年,全县夏粮平均单产331.7公斤,增长了1.1%,秋粮预计平均单产410.2公斤,同比增长4.4%。”中江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与农药肥料股相关负责人说,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极大带动了全县粮食增产。
练内功
五园并建广增收益
在回龙镇的育苗温室大棚里,通过气雾、基质等方式栽培出的西红柿秧苗长势喜人;在太安镇的育蚕室里,屋顶管道内喷着水雾,蚕宝宝们悠闲地吃着桑叶……由南向北,从郪江河畔到凯江之滨,一幅乡村产业兴旺的画卷在中江徐徐展开。
2021年以来,中江围绕粮食+生猪、中药材、蚕桑、蔬菜、中江柚等优势特色产业,在全县范围内规划建设5个国、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为农民持续增收开辟新途径。
中江丹参、芍药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集凤、辑庆等乡镇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当地依托中江县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组建中江县道地中药材研发中心,开展丹参良种高效繁育技术攻关,破解了传统根段种植模式下丹参种性退化、出苗率下降等难题。
“今年玉米行情不好,幸好有丹参兜底。”佳裕丰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在辑庆镇永远村承包了1000余亩土地,进行丹参、芍药和玉米等粮经复合种植。结合去年一亩丹参5000元—6000元的收益和目前丹参的旺盛长势,负责人邱荣亮对今年的总收成充满信心。
粮经复合种植让农户收益有保障,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则实现了效益的整体提升。地处中江县规划的20万亩粮食+生猪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地带的石狮村,近年来育秧、烘干、秸秆收集处理中心等配套设备陆续完善。
“现在高标准农田建好了,配套这么好,可以全程机械化作业,种田轻松多了。”作为全村“领头羊”,郭福兵计划在未来几年,将把自己承包的土地全部种上粮油作物。
近两年,该园区积极探索生猪养殖液态有机肥料管网式还田、动态式管理、零成本服务,构建了养殖场户、服务组织和种植主体紧密衔接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粪便再利用后,肥料用得少了,大米品质更好,每亩地成本还降了八九十元。”郭福兵介绍,今年全村已实现管网式灌溉全覆盖,预计每亩成本将降低百元以上。
记者了解到,乘着这股绿色发展的东风,石狮村计划在明年自建农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探索打造“石狮村”农业品牌,让园区建设成果惠及全村2400余人。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0/2024/11/20/183a5347b9354184b30dfa8a0178871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