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通榆:守望田园 筑梦乡村

时间:2020-12-21 来源: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

  乡村美,才是真的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通榆的美丽乡村建设,就是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对“三农”问题的深切关注下孕育而生的。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进程中,牢牢把握城乡一体化发展方向,以“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通榆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聚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宏图正在通榆大地渐次展开。

  聚合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无缝衔接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深化,两者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

  2015年,通榆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746户54598人,共有贫困村90个、深度贫困村17个,贫困人口占全省的7.8%。

  2020年4月11日,通榆县正式脱贫摘帽。全县9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实现了动态调整后的25913户47683人全部脱贫,综合贫困发生率由21.8%下降至0%。

  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投资3.16亿元,对全县648处农村饮水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了改造提升,实现了供水保障率、水质合格率100%,解决了24.48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贫困人口4.89万。全面落实各项教育扶贫政策,投入助学资金1.12亿元,全县1705名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没有发生失学辍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慢病门诊报销比例达80%,县内定点医院住院或规范转诊报销比例达90%。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100%,贫困人口居民健康档案实现全覆盖。5年来,共改造农村危房24649户,使用资金8.5亿元,实现全县所有建档立卡户和一般农户住房安全。

  全面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投入资金7.6亿元,采取“自主经营”“合作经营”“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资产租赁”等模式,实施种植养殖、庭院经济、光伏扶贫、养殖园区、棚膜园区等产业项目,仅光伏收益、资产租赁及合作经营每年持续收益累计达到9000万元,对建档立卡户进行有效保障,保证其持续增收。提供精准就业服务,促进有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县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共26497人次。

  全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投资32.68亿元,推动15个乡镇31个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搬迁常住人口11608户27232人,其中建档立卡4799户9418人。

  全面落实政策兜底。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县农村低保对象17745户25189人,五年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2.14亿元。有效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全县城乡特困人员1082人,五年累计发放城乡供养金2902.04万元。扎实开展临时救助工作,五年累计发放农村临时救助金488.36万元。稳步推进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5年来,累计发放两项补贴5892.93万元。其中,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377.34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515.59万元。

  全面改善农村环境。投资11.8亿多元,建设道路2140.8公里;投资1.4亿多元,修建庭院围栏约2018公里;投资4000余万元,打造休闲广场336处,栽植苗木花卉360余万株,绿化美化公路1330公里;投入资金6000万元,安排村屯环境整治公益岗位人员进行保洁清扫工作;投资1887.65万元,完成旱厕改造6370个,达到标兵村旱厕改造全覆盖。

  出良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

  近年来,通榆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绿色兴农、质量兴农、科技兴农、品牌强农取得较好成效。

  深入推进项目建设。庭院经济、“一块田”工程建设等项目的实施让农业发展充满了活力。2020年,全县完成投资2131万余元,打抗旱庭院井5091眼,配套水泵5090台,庭院经济补贴面积为6.23万亩,补贴资金4539.9万元,3.1万户农户发展庭院经济。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迅猛。依托通榆牧原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生猪养殖,实现产值2.2亿元。推进400万头生猪屠宰场与30万吨饲料加工厂建设,将形成畜牧业一二三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依托鹤香米业、单氏米业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大力推广谷子种植,总产值达4.8亿元;依托天意及“辣椒产业园区”创建项目,发展辣椒种植、加工业,总产值1.3亿多元,其中加工产值4500万元;依托吉运及“肉牛产业园区”项目,发展肉牛养殖,现存栏基础母牛1.7万头;依托规模养殖大户,大力发展肉羊产业,全县已有规模养殖大户1850户,年创造经济收入1.5亿元。

  农业产业化经营纵深推进。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19家,年加工产量达25万吨;畜牧产品加工企业11家,年加工产量达2.15万吨。全县农民合作社已达27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家。家庭农场已经达到696家,其中,流转耕地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新型经营主体36家,流转耕地达到24614公顷。全县遴选43个示范合作社,作为“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典型来培育,并确定13个土地规模经营典型和15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

  农村电商高歌猛进。通过实施电子商务品牌提升工程,注册并包装推广了“通榆豐”区域公共品牌,开发了3个系列12款产品。通过开设淘宝、微店“通榆豐特产馆”等线上销售渠道,推动69家企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216款产品上线销售。举办通榆豐年货大集、通榆豐网红市集、通榆豐直播电商节等一系列“通榆豐”消费扶贫活动,争取央视广告扶贫等举措,有效扩大对通榆豐区域公共品牌的宣传。通过在北京、长春建设22个通榆豐新零售体验店,采取“街区+展会+线上+扶贫”的销售模式,不断扩大通榆豐农特产品销售范围,有效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商贸业的融合发展。

  揽全局,农村人居环境有质的改善

  乡村是农民的立足之基,生活之本。留住绿水青山,留住美丽乡愁,建设美丽家园,才能让农民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通榆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努力推进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明确县、乡、村干部包保工作责任、工作范围、工作内容,让广大农村更洁净、更宜居、更美好。

  实现乡村环卫一体化。2019年,通榆通过购买公共服务,将全县所有村屯保洁和垃圾收运全部委托运营,实现农村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的全程闭合。为了彻底摘去农村“脏乱差”的帽子,进一步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到21.83亿元,完成建设道路2140.9公里,修建庭院围栏约2018公里,改造房屋9318户,建立6370个户用旱厕,对全县648处农村饮水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了改造提升。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全县累计清理垃圾11.3万吨,清理畜禽粪污10万吨,清理沟渠1242公里,清理庭院12万个,清理道路6322公里,清理公共场所904处。通过开发建档立卡人口“扶贫特岗”及“光伏收益劳务岗”,组建4000人保洁队伍,每月对各乡镇卫生整治情况进行考核通报。

  聚民心,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提升

  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让农民的精神面貌重新亮起来,以乡村文明成风化人。

  作为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首批试点县,通榆通过推行县、乡、村三级活动中心(所、站)+文明实践基地的“3+N”组织架构,围绕组建爱心超市、志智双扶、志愿服务、融媒体助农等志愿服务形式,把文明实践的种子种入寻常百姓家,有力地推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创新突破。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12个词命名的楼牌是通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一个创新之举,从2018年初,对通榆县27个易地扶贫整村搬迁村的625个单元门实现全覆盖,将“文件纲领性”的价值观变成了街头巷尾抬头可见、低头可行的内心价值认同。与此同时,以“通榆好人”“四道”模范家庭评选、“文明村屯干净人家”创建活动为载体,创造性地开展了精神文明典型培树工作。

  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契机,在“3+N”组织架构下,建立志愿服务队伍310支,志愿者人数2.3万余人,志愿项目160个,重点打造思想教育文明、生态文明、传统文化文明、爱国主义教育、融媒传播、素质教育、文化惠民、全民健身“八大文明实践基地”,形成覆盖通榆县域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圈”。依托“两中心一品牌”的创建活动,创造性地将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电商中心建设相融互补,统筹谋划,人员、平台、资源共享,线上线下联动,服务通榆百姓。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012/t20201221_7831500.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