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社会关注

城口:实施“三变”改革 经营权入股唤醒撂荒地

时间:2021-05-24 来源: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入夏时节,城口县修齐镇枇杷村三社的100余亩魔芋种植示范地里,魔芋在阳光下舒展着巨大的叶片。

  村干部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这些地原本是撂荒地。在“三变”改革中,这片撂荒地按每亩1股作价,成为村里合作社的股份,今后每年都能为入社的农户带来分红。

  近两年来,城口县通过“三变”改革,利用撂荒地发展起特色产业,为当地农民带来租金、分红等多项收入。

  土地是农业发展之基。由于城口县不少农民外出务工,留在家的村民往往缺乏劳动力,一些地理位置差、坡度大的零碎土地容易成为撂荒地。

  近年来,城口县因地制宜,多举措统筹利用撂荒地。该县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对于地势平坦的撂荒地,尽快复耕,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对丘陵地区的撂荒地,根据条件,发展粮食、特色水果、中药材、茶叶等生产;对季节性撂荒地,指导农户种植绿肥等养地作物,提高耕地质量。

  在双河乡天星村四社,连片的30余亩食用菌种植大棚内,十来个村民正在采摘新生出的香菇。这一片大棚由村里的艺农园专业合作社负责生产、经营,每天要雇用不少村民来采摘香菇。

  “原来我家撂荒了7亩地。”60多岁的脱贫户徐东定说,因身体等原因,几年前他就不再种植那些零碎的土地,“没想到现在全成了种菌子的大棚。”

  2019年,村里建起专业合作社发展食用菌,需要流转土地。徐东定爽快地将7亩地流转出去,每年每亩有300元租金,流转期限为10年;土地经营权作价入股,他也成了合作社的“股东”。

  这样,徐东定不仅每年可以获得租金,还能获得分红,同时还可以在食用菌大棚内打工。

  现在,每年7亩地能为他带来五六千元的收入。“现在地没有荒,人也有事干,多好哇!”徐东定很满意。

  据了解,在撂荒地的利用中,大多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他们结合本村实际发展特色产业,并吸纳了大量村民就地务工,让撂荒地成为不少村民的务工地。

  高山地区往往是出现撂荒地的重点区域。城口不少乡镇结合本地实情,流转撂荒地发展起农旅融合的新型产业,为农民增收。

  明通镇龙泉村位于高寒山区,原来只能种植玉米、红薯等传统粮食作物。“村里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不如山下,加上很多村民都进城居住,全村有100余亩土地撂荒。”村支部书记徐术坦言。

  去年,该村结合国土整治,将100余亩种植条件不佳的撂荒地改造成能保水保土的田土,打造连片标准化生态茶园。这些整治后的茶园,按每亩1股的方式加入村里成立的云缝里种养专业合作社,撂荒的土地成了村民增收的资源。

  今年3月,合作社引入的白茶种苗全部完成移栽,茶园内的人行步道已逐一硬化,并请来设计师在茶园内增建凉亭、休憩桌椅等设施。目前,具有休闲功能的茶园已逐渐成形。

  徐术表示,由撂荒地改成的茶园,不仅将成为城口县南部茶叶的生产基地,未来这里还将发展以茶文化为核心的旅游景点,并与周边景点形成环线,走农旅融合的路子,防止撂荒地反弹。(记者 罗芸)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qxlb/202105/t20210524_9317108.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