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资讯

良田沃土好风光——松原市春耕生产形势喜人

时间:2021-05-25 来源: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五月是大田播种关键期,隆隆作响的农机轰鸣前行,与人们辛勤劳作的身影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火热繁忙的生产画卷。目前,松原市各地农民正在全力投入春耕生产,广袤的田野到处焕发出新生机、展现着新变化。

  年初以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思想早发动、工作早谋划、物资早准备、措施早落实,取得了备春耕生产的好形势。由于今年粮食价格上涨,销售进度快,农民收入明显增加,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全市共投入春耕生产资金35.05亿元,全市所需玉米种子1.79万吨、底肥55万吨,在4月20日前已全部到户,为适时全面转入春耕播种创造了条件。

  在种植结构调整方面,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大力宣传强农惠农政策,把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作为备春耕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30.91万亩。其中,玉米计划种植1280.06万亩、水稻计划种植194万亩、其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56.85万亩。

  在安全生产方面,自备春耕生产开始,松原市持续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充分发挥“两站两员”“一村一警”及村级网格员作用,对“四无”车辆进行有效治理。目前,全市已经实现了安全培训和驾驶员考试全覆盖。同时,围绕春耕生产期间农民出行、务工、农资运输等需求,松原市采取新开线路、延长线路、“点对点”预约式服务等方式,开展春耕季节性班线客运服务。春耕期间,全市共有799台车辆负责农村用工运输,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生命安全。

  2018年推广3.6万亩,2019年推广7.8万亩,2020年推广8.5万亩……在宁江区,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逐年增加,保障了农民收益。“由于宁江区地处风沙干旱区,干旱问题一直是困扰宁江区农业生产的瓶颈。应用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保证了玉米既不过旱也不过涝,通过科学组装、配套测土、配方施肥,在基本增效提高单产的同时,还能有效保护黑土地。2020年,在遭受三次台风暴雨灾害的情况下,示范区玉米平均单产依然达到了每公顷1.35万公斤,比常规种法每公顷多2500公斤以上,真正实现了旱涝保收。”宁江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宁江区今年推广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种植面积达到了15.45万亩,目前,应用该技术的个别地块已经出苗,苗齐、苗壮,前景喜人。

  农业服务水平提升也是今年春耕的新亮点。在松原市宁江区大洼镇房身村的大田里,德智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出动六台免耕播种机,分区域同时实施大田播种作业,施肥、播种一气呵成。近几年,随着流转土地面积不断加大,合作社先后共购进了80多台(套)机械设备,从种到收,全程实现机械化作业。

  宁江区一家农业服务公司的负责人李东平告诉记者,今年该公司积极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大力推广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品字型”玉米高产种植模式。该公司还在保证农民最低产量收益前提下,提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接受服务的农民从购买种子化肥到秋收都不用再操心,收益得到有效保障。目前,该公司已经在宁江区大洼镇、长岭县海青乡和乾安县余字乡等地提供土地托管服务80多公顷。

  在前郭县,110万亩水稻插秧已经进入高峰期,预计到5月25日全部结束。绿色有机已经成为该县水稻产区农民主要生产方向,稻田养鸭和稻田养蟹已初具规模,为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新动力。

  白依拉嘎乡前营子村村民王春林曾是市农广校优秀学员,他已经把学到的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王春林说:“我今年种植15垧水田,其中有4垧地种的是富硒水稻。现在提倡发展绿色农业,我这些地全部使用有机肥。我还养了400多只稻田鸭,不仅能够增加肥力,还能减少病虫害。从16日开始插秧到现在,保证每天有2台机器在田里作业。”

  在查干湖镇,同样接受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刘双依托引松工程的优质水源,成立了双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积极开发稻蟹共生种养结合模式。“今年我们种植水稻面积900亩,其中,有机水稻300亩、绿色水稻600亩。现有15个池塘,总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包括6个鱼池和9个蟹池。稻蟹综合种养面积2710亩,扣除人工成本,可获得直接经济效益70万元。”刘双说。

  “从4月25日开始,全市各地抓住气温回升、土壤墒情好的有利时机,强化组织领导,迅速掀起春耕播种高潮。目前,全市春耕工作正在稳步有序推进,预计到5月28日可基本结束。”松原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农业部门将继续做好晚田作物播种收尾和水稻插秧工作;组织科技人员和农民深入田间查种、查芽、查苗;加大草地贪夜蛾和蝗虫等病虫害防治普查力度和频率,做到早发现、早预报、早防治,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农业增产增收打好基础。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105/t20210521_8075735.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