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版本”迭代 “绿色补给”黑土地扎根
走进长春的乡野,黝黑的地表之下,“绿色”涌动。榆树市坤泰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稻田里波光粼粼,透过水面和土地表层,增施的生物菌正在供养稻苗。“产业园的稻米已连续两年获评‘中国十大好吃米饭’!”园区负责人宋曙光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想种出高质量、高营养的水稻,就要改变传统用肥观念,为土地补充无公害“养料”。
既要保护好黑土资源,又要稳产增产,已成为农民用地、养地不可回避的问题。呼应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的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如今,在长春市有机肥、液态肥、生物菌肥等已成了绿色农业的“宠儿”,生产出健康农作物的同时,也正完善更安全的农业生态环境。今年,长春市将持续推进农田环境治理,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
“透支”开“良药”
面对春种秋收高强度满负荷运行,即使好地也变得不堪重负。“流转这片稻田前,由于长期使用化肥农药,土壤缺少有机质、有益菌,稻米品质无法得到保障。”宋曙光说。
如何让黑土地可持续是坤泰现代农业产业园面对的难题。在农业专家的建议下,园区采取人工添加生物菌肥,为透支的黑土地补充能量。
“水田每公顷增施1000克生物菌肥,每克富含1500亿个活性生物菌,这样的土壤活力十足。”今年,坤泰现代农业产业园在400公顷的稻田里,在有机肥的基础上,增施生物菌肥,并且园区杜绝使用农药,从根本上解决土壤板结、菌群失调和病害防治等难题。
经过4年的长期使用,园区稻田的黑土层增加了10厘米,宋曙光还发现,“生物菌肥不能和化肥同时使用,不然作用会抵消。增施生物菌肥后,水稻的叶面病害也得到有效控制,每公顷土地节省成本上百元”。
“保养”成“时尚”
不仅要让土地“吃得饱”,更要让土地“吃得好”。在农安县哈拉海镇火石岭子村,“绿色”同样是嘉信农牧专业合作社春耕生产的新变化。“今年合作社种地上肥,用的都是自家堆沤的有机肥。”刚刚完成上百公顷玉米播种的秦嘉祥骄傲地说,春季施肥保苗保产,秋季施肥储备过冬,增施有机肥就像给地做“保养”,避免养分失衡,提升有机质含量。
秦嘉祥看好的农家堆沤肥,是利用畜禽粪便添加秸秆发酵而成的绿色有机肥。以往由于堆沤技术不成熟,有机肥施用效果不佳。经过两年的试验,合作社采用发酵菌沤肥法,有氧发酵15天,畜禽粪便就能变成营养丰富的有机肥。如今,种地前先施上一层有机肥,在我市农村已成新时尚。
“猪粪、鸡粪、羊粪……周边的畜禽粪便几乎都被我包圆了!春耕前,每公顷土地施入20立方米腐熟有机肥,有利于农作物增产。”秦嘉祥说,合作社的土地大多都是盐碱地,种植中我们加大有机肥的使用比例,每公顷土地化肥减量500公斤,综合施用使得土壤越来越松软。结合土壤情况,在苗期追肥,公顷产量提高1000公斤以上。
“给养”壮根系
“黑土地是大自然的馈赠,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既要算经济账,也要算生态账、长久账。”在公主岭市君华家庭农场的一片农田里,黑土地上的幼苗逐渐顶开土层,出苗明显比邻地的高出一截。
到底施了什么魔法让这片地与众不同?
站在地头上,农场负责人常彦军抠着土层兴奋地说:“你看这半公顷地作物根部和邻地的比明显湿润,就是因为用了液体肥播种,今年头一年,没想到效果这么好。营养直达根系,肥料利用率大幅提升,后劲儿足。”
液体肥的推广使用,颠覆了以往施用固体肥“开沟、撒肥、回土”的模式,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节水节肥、稳产增产的理想选择,让土地增产达到“1+1>2”的效果。
“应用保护性耕作,在免耕播种机上加装液体肥箱,肥料随种子一同下地,再也不怕作物吸收不到营养了。”常彦军说,传统的固体肥需要大水灌溉后才能缓释。播种时,液体肥测深施肥到根系10厘米处,缓释更快、更精准、更有效,同等地块下,预计每公顷土地产量至少可提高10%,节水20%以上。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106/t20210610_8100285.html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