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资讯

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九台区乡村振兴发展纪实

时间:2021-07-14 来源: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遮阴网布遍地盖,房前屋后不种菜。剪子磨得比刀快,村民打工不对外。”这是位于“中国北方苗木花卉之乡”长春市九台区波泥河街道南部的清水村现在的真实写照。清水村原名清水泉子村,因境内有多处清澈甘甜泉眼而得名,近年来,清水村一面大力发展乡村经济,一面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文明村。

  “除了土地流转的钱,我们两口子每年打工的收入和种树种花赚的钱,让我们腰包鼓了,生活好了。”清水村村民仵凤芝感慨村子翻天覆地的变化。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要求,九台区乡村振兴因地制宜,打破常规,创新而为,务实有效,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九台模式”,其中“千顷地、万栋棚”农业“双创”工作经验、“清水案例”得到有关领导肯定。如今的九台,乡村农业生产绿色高效,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农村改革稳步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广袤的田野上,乡村悄然发生美丽蝶变。

  高位推动 汇聚乡村振兴合力

  “做好‘三农’工作是农村发展的重头戏,各乡镇街道、相关部门要切实增强对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建设行动的理解和认识,明确乡村振兴总体战略,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切入点,以‘四集四引’为根本路径,以‘三区两改一建一整治’为载体,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衣、工农互促、共同发展、加速推进农村发展步伐。”九台区委书记闫旭说,乡村振兴造福的不仅仅是九台百姓,对推动全省‘一主六双’产业布局落地、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凝心聚力起好步,奋楫扬帆开新局。九台区委、区政府把乡村振兴行动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聚焦农民关心关注的痛点难点问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聚焦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目标任务,坚持把乡村振兴行动牢牢抓在手上,顶层谋划推进,凝聚起了全区上下协调一致的合力。

  顶层设计,真抓实干。九台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专班,以“建三区、强四带、兴五业”总体发展战略为抓手,明确乡村振兴“三区、两改、一建、一整治、一攻坚”工作重点,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对乡村建设行动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督查落实亲自推动,分管副职破解难题、狠抓落实。截至5月末,先后召开了全区乡村建设行动、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动员大会、现场推进会4次,举办了乡村五大振兴各类专题培训班5期。

  加大资金投入,夯实硬件基础。2020年,区财政列支2000万元,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及美丽乡村建设列入幸福九台民生行动计划;区财政列支3026万元用于粪污资源化利用;中转站投入1400万元,垃圾收集费用投入2600万元;累计投入人居环境整治资金3.58亿元,整合各类资金15亿元,乡村建设行动步伐不断加快。

  高位规划,整体推进。九台分区域、分类型、分重点编制出台《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关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的实施意见》《乡村建设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为乡村建设行动提供了根本遵循,实现了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相协调。2021年,九台区以“四集四引”为引领,促进土地集约、人口集中、产业集群、要素集成、突出规划引领、政策引领、双轮引擎、模式引路,努力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城乡融合发展、具有九台特色的美丽宜居宜业乡村建设新格局。

  众人划桨开大船,在九台乡村振兴的大路上,从区委、区政府领导、区属各局委办到乡镇村屯,上下协力共同奏响大合唱。

  “九台模式” 为乡村产业赋能

  产业兴,则乡村活。多元立体的产业链条、创新多样的产业模式,成为九台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和基石。

  谈到产业发展,清水村党总支书记、致富带头人单海龙这样总结,清水村探索形成了“双领多平台”产业带富模式,就是龙头企业领着集体经济发展、集体领着庭院经济发展,打造服务平台、孵化平台和营销平台,实现镇域产业创富。清水村正在打造的两个项目,一个是总投资200万元的锦绣山河复绿工程,3年后产生收益,预计年收益100万元。另一个是总投资为100万元的樱花休闲旅游项目,利用闲置校舍资源,打造民宿体验项目,2年后产生收益,预计年收益30万元。

  单海龙还总结出他们发展产业的“四件法宝”。第一件是党建引领,苗木专家都是党员志愿者,村书记也是致富带头人,处处彰显党建引领作用。第二件是“互联网+”电商平台,村里开了线上苗博园,通过VR、电子商务平台推介、宣传、营销苗木花卉,成了集体服务于庭院经济的重要载体。第三件是“锦绣河山”经济联合总社。这是全省唯一的镇域集体经济合作联合组织,把小而散的村集体经济,变成组织化程度更高、抗风险能力更强的集体经济实体,用能人带动、项目带动,促进集体增收。第四件是九台区农村集体经济创业基金。这是全国唯一的资助和扶持集体经济发展的非营利性基金,募集社会资本3000万元,通过路演择优选择好项目,注入基金扶持项目发展,盈利后收益归村集体。

  红光村曾荣获全国水田工程机械化示范村、吉林省建设新农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该村通过“三换两集中”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就是指农民宅基地换房,土地经营权换社会保障和收益,“四荒”使用权、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使用权换公益事业建设,分散居住的人口向城镇化新社区集中,分散的土地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农企业集中。

  记者了解到,红光村共投资1.6亿元,历时两年建成了总面积5万余平方米的住宅楼4栋,使全村七个社406户村民都上楼入住。这里还成立了九台区红光水稻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作价入股的方式参与分红,分红获得的收益高于当地村民收入的50%。合作社与红光村签订“四荒”使用权、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使用权10年协议,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随之显著提高,目前,红光村人均年收入达到5万元,村集体收入每年可达到15万元。

  在九台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创新实践中,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千顷地、万栋棚”项目,主要采取“双低换双高”保供保收模式。“双低换双高”就是以低价位的供热保障、低门槛的融资条件,换来高标准现代化棚室、高水平贫困户收益。在热源上,九台区政府牵线搭桥,与华能电厂达成支持设施农业的供热协议,解决了制约冬季棚室发展最关键的瓶颈问题;在融资上,为棚室发放权属证,建立政担银企合作机制。企业融资难度和成本大幅降低,棚室投资主体积极性大增,并且形成了带贫、益贫的机制,优先带动周边贫困户创业、就业,一举多得。

  记者来到远近闻名的“泥土村”马鞍山,这里曾被列入省级贫困村。通过乡村振兴,马鞍山村创造出了“改革聚资本”模式。市文广旅局帮助引进长春文化国际旅行社与马鞍山村及部分村民签约10年,投资300余万元打造了民宿合作社、望山餐厅、“一分田”“马鞍工坊”等旅游项目,九台区投资2500万元兴建的三下江南战役纪念馆落户马鞍山村并对外开放,村里还成功引进总投资50亿元的马鞍山村田园综合体项目,形成以“休闲观光、民宿体验、生态农业、康养度假、红色文化”为核心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2019年底,33户59人全部脱贫,全村人均收入12500元,贫困户人均收入10992元,其中产业分红人均4300元,带动210人就业增收。

  九台还有一个“龙头企业+村集体”社会资本融资模式,重点采取了“龙头企业+村集体”的合作方式,建设完成22公里的波泥河大顶子村—土们岭二道沟村“百里画廊樱花大道”。按照“一村一景观、一屯一特色、一户一小品”的思路,樱花大道沿线栽植了钻石海棠、暴马丁香等50多种苗木花卉,在沿途村屯重要节点位置建设“六园”(果园、苗园、药园、花园、瓜园、游园)。通过“龙头企业+村集体”社会资本融资模式打造樱花大道,实现了“政府不投入、集体增收益、产业得发展、环境有改观”的多方共赢。

  龙嘉稻田公园、马鞍山田园综合体、城子街大贝花海、兴隆花海、其塔木红旗花海,全区年接待游客达24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1亿元……九台乡村振兴产业充当主引擎,不仅拉动乡村产业加速跑起来,也拉动乡村旅游实现新的腾飞。

  美化环境 让乡村生态文明宜居

  通过振兴战略,九台乡村实现了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高水平建设“幸福九台”,绘就新时代“富村山居图”。

  整治乡村环境,九台持续推进“五项工程”。在“村容村貌提升、生活垃圾治理、厕所改造、污水治理、畜禽粪污治理”等“五项工程”上持续发力,统筹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设深度、推进速度、财力承受度以及农民接受度,让乡村建设行动真正成为让农民满意、让农民受益的“民心工程”。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建设垃圾中转站24座,实现中转站全覆盖;新设垃圾箱680个、垃圾桶54184个,修缮垃圾池1820座;建设污水处理厂6个、污水管网和收集池8个,实现镇区污水全收集全覆盖;投入资金3000万元,改造农村户用厕所1万户;投资1267万元,在饮马河流经的4个街道23个村和水源地2个街道11个村建设储粪场54个,配备污水储存罐473个,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户无复养。

  美化乡村环境,九台“五大行动”环环相扣,“乡村环境提升行动、全民参与共建行动、乡村旅游发展行动、生态环境治理行动、典型示范引领行动”成效显著。“河长制”全面落实,全区无黑臭水体。组建448支志愿服务队,出动1.1万名志愿者进村庄、进庭院,带动群众由“被动看”变“主动干”,爱护环境成为新风尚。

  保护乡村环境,九台“五个机制”同步发力。健全完善了“考核机制、督导机制、网格化管理机制、宣传发动机制、长效管理机制”等五个机制。制定出台了乡村建设12个行动考核细则、人居环境整治考核细则、河长制考核问责办法等系列考核,层层传导压力。定期深入村屯督导18次,下发通报3期、简报18期。全区统一印制并发放乡村建设行动宣传书画等17万册、致《学生及家长一封信》6万份、制作警示牌780个。建立健全“区督查、镇负责、村管片、组包户、户保洁”的人居环境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对全区2785个网格实行严防死守。建立健全了村庄道路清扫保洁长效机制、服务绩效评价考核机制等系列长效机制。全区实现了“三化”(垃圾减量化、收集分类化、处理资源化)、“四步”(清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五有”(有设备、有技术、有队伍、有投入、有监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取得新成效。

  提升乡村环境,九台两个模式并驾齐驱,一个是“四边两村一大道”绿化村庄模式,以“四边两村一大道”为载体,重点打造邱家、红光2个中心村,上河湾、其塔木2个中心镇,7个一里长街,清水、平安堡、马鞍山、桦树、大贝、双顶、石羊等25个重点村屯,初步实现了家洁、院净、村美。一个是村民适当付费模式。“每人每天五分钱,干干净净一整年”村民付费制度得到农业农村部肯定,九台先进经验推广全国。在群众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推进农业展现新质态,农村展现新面貌,农民展现新风采。

  村庄布局协调美,村容整洁生态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身心美,村稳民安和谐美……乡村振兴的“九台模式”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越来越多企业到这里投资,百姓生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业已形成,一个独具魅力的幸福新城区跃起在新的地平线上。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107/t20210714_8139424.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