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层访谈

全域旅游示范区如何创

时间:2021-07-15 来源:临汾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第一访谈》。山西省获批成为全国第8个省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那山西的全域旅游发展的亮点和特点是什么?山西全域旅游发展的总体情况又如何呢?近日,《第一访谈》邀请到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琳,山西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朱专法,与您一起探讨全域旅游示范区如何创?

  主持人:刚才在短片当中我们也看到,洪洞、阳城、平遥被国家文旅部认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那这三个地方分别都有哪些具体的实践探索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首先我们走进的是洪洞县。

  主持人:其实洪洞是把文化和旅游融合到了一起。

  山西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朱专法:洪洞,我觉得它在根祖文化方面做得非常好,很有创新的一些思路和想法。比如说文旅融合的创新,管理体制的创新。

  主持人:通过这些创新,其实大家现在到了景区之后,不仅仅是原来那种单一的观光了,而是有了一种全新的旅游的体验。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琳:是的,进入大槐树景区,它有几场反映体现明朝移民的演出,那么很多游客在这里都会驻足,体验到“所有旅行都是出发,回到山西,到了洪洞,才是回家”。所以这种文旅融合,让旅游成为体验文化最好的一种方式。

  主持人:接下来,一起走进阳城县,来看看阳城都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

  主持人:现在皇城已经成为了阳城县打造全域旅游的一个标杆了,在过去它也和现在很多地方一样,都是靠资源来吃饭的。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琳:阳城它是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个成功的案例,阳城多年来在挖煤的同时也在挖文化,这几年阳城不断地推出新的文化旅游的作品,在文旅发展上实现了产业的融合多元的发展。

  山西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朱专法:皇城相府,围绕着这个点,接下来做面。它现在已经有10个A级景区,整个古堡群实际上就是一个线,也可以说将来发展就是一个面。它不仅有古堡群这个面,它还有乡村的这个面。

  主持人:点线面全面开花了。

  山西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朱专法:对,点线面。这基本上就是全域旅游实际上要走的路子。

  主持人:好,接下来我们再走进古朴厚重的平遥县,来看一看平遥都有哪些具体的做法。

  主持人:可以说平遥是从遥远的历史中走来的,而我们又是从现实中走进了平遥的历史。那今天的平遥,城依然是景,但是景就不仅仅是只有城了,王厅长。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琳:是的。何日寻常心,千年平遥游。平遥是我们山西的三个世界文化遗产之一,那么平遥在全域旅游创建的过程之中,可以说也是走出了平遥的路子。把景和城结合得非常好,实现了全体的居民都参与到我们全域旅游的建设之中,实现了全域共建、全域共享。

  主持人:在景城融合的过程当中,其实他们是有这么一个抓手,就是他们的几大节展。

  山西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朱专法:在丰富项目的同时,又做了营销。像平遥的国际摄影节,参展的摄影作品有一万多件,摄影的作者有四千多人,还有大量的摄影爱好者。通过这些人的作品,把平遥不断地向外传播。

  主持人:那二位对于这三个地方,他们发展全域旅游的这种经验做法,给我们示范区创建带来的启示又是什么?

  山西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朱专法:发展全域旅游,确实是带动了老百姓致富,促进了乡村的振兴,带动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三个地方各有特色,这就说明山西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都要走自己的路。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亮点,我觉得这是接下来我们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过程中应该坚持的一点。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琳:发展全域旅游不能千篇一律,大家在发展的过程之中,一定要实现全员、全域。发动老百姓、发动居民、发动游客参与到创建的过程之中,包括他们拍的一些视频,包括他们做的一些线路产品。老百姓都参与进来,我们的绿水青山才能转化为金山银山。

  主持人:的确,就像刚才二位所说的这样,发展全域旅游一定不能同质化,要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优质旅游资源,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特色创新之路。全域旅游不仅在于让看得见的环境变美,更在于其背后联动一二三产相融相盛,让全域居民变局内人,旁观者为受益者、参与者的共建共享。好了再次感谢二位今天做客演播室来参与我们的节目,谢谢!再见!

  

  


原文链接:http://nyncj.linfen.gov.cn/contents/15964/710544.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