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长春市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作情况汇报
一、2019年率先工作总体情况
2019年,长春市认真贯彻落实省“率先”工作部署,组织开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攻坚行动,加快创建全国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市,突出“调结构、促转型、打品牌、上项目、抓改革、保增收”等工作举措,现代农业建设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方面
1、粮食生产结构优化效益提高。2019年,我市按照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原则,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经济作物面积21.66万亩,落实大豆播种面积42.28万亩, 超额完成省下达的32万亩任务。全市专用玉米、绿色水稻生产基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生产实现抗灾夺丰收,据农业部门测算,全市粮食总产量有望实现195亿斤,比上年增产22.08亿斤,预计全市粮食产值达到189亿元,同比增长13.4%。
2、现代畜牧业实现稳中向好。我市立足于打造食源性优质安全畜禽养殖基地,鼓励引导传统分散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转变。遴选确定40家养殖企业作为本年度无抗养殖基地,品种涉及猪、牛、羊、禽四大畜种。同时大力推进畜禽粪污收储运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积极推广秸秆粪污快速腐熟还田及区域性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两种主推技术模式,新建公共粪污暂存点超过380处。预计到2019年底,全市肉类产量、禽蛋产量、奶类产量分别达到86.2万吨、77.0万吨、5.5万吨。全市生猪发展596.9万头,牛发展192.3万头,同比分别减少15.9%和10.4%;羊发展73.2万只,同比增长7.5%;家禽发展4.5亿只,同比增长39.6%。预计全市牧业产值达到351.9亿元,同比增长2.9%。
3、设施园艺业发展成为突出亮点。重点打造长双、长九、长德榆、长农特色产业带和环城特色农业产业区“四带一区”,培育10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加速形成,蔬菜、花卉苗木、瓜果、食用菌、君子兰等园艺特产业基地规模不断壮大,棚膜经济成为亮点,预计新增660公顷以上,总量达到20900公顷。引导国有林场和农民栽植木本粮油经济树种,新增大果榛子面积200公顷,发展苹果、林下参等林下产业园225公顷。预计全市园艺特产业可实现产值235亿元,增长2.2%。
4、农产品加工业平稳发展。我市把农业招商引资作为重要议事日程,盯住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招商,开展“专班抓项目”行动。项目谋划和招商引资效果显著,实现增量项目28个,其中签约项目17个,计划总投资168.7亿元。还有2个在谈、9个正在谋划。农产品加工业克服经济下行压力保持平稳运行,预计规上企业产值可实现600亿元。
5、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双阳区获评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县,农安县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旅游县”,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业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长春农博园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示范基地,长春农博会成功举办了18届,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农业博览会。到2019年,全市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德惠肉鸡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晋级省级产业园,启动创建15个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方案编制,推动了农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融合发展。
(二)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方面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加快推进新凯河水系综合治理,截至8月末累计完成投资9.98亿元,其中防洪工程基本完成,水生态治理工程清淤和前置库主体已完成。全力推进新立城水库、石头口门水库两大水源地综合治理。两大水库实现了一级保护区封闭管理,对休耕土地及拆迁场地通过自然恢复植被进行退耕还草还湿。在“两大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创建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50万亩,建成绿色有机农业核心示范区3个。2018年下达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指标10.917亿元,开发任务75.01万亩,截止目前已建设69.84万亩。
2、全程机械化快速发展。扎实推进全程机械化建设,扶持壮大农机服务主体,引导农机配置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提高生产作业效率。同时继续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使我市的农机化水平快速提升,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农机化水平提高的到90%,增长1.5个百分点。
3、推广农业农村新技术新模式。加快推动农业新技术落地,2019年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面积407万亩,推广生物防螟面积571.8万亩。整合省市资金3768.54万元投入农业统防统治中,其中采用直升机防治玉米黏虫23.07万亩;防治水稻二化螟16万亩;水稻稻瘟病统防统治基本实现全覆盖,其中采取直升机方式开展防治面积166.48万亩,采取无人机方式开展防治面积10.21万亩。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示范面积6800亩,建设新立城水库、石头口门水库等8个净水养殖示范区。
4、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药化肥施用量持续降低。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发展,预计全年可新增三品一标认证100个,新增绿色有机环境监测面积95万亩,新建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园区20个。狠抓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建公共粪污暂存点超过380处,预计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可达到75%,装备配套率达到85%。实施饮马河水质改善综合治理工程,81个工程项目启动建设(目前已完成治理工程25项、在建33项、开展前期工作23项)。全市国土绿化指标实现新突破,共造林4204公顷,超计划5.1%。其中人工造林846公顷,人工更新1027公顷,完成三北五期1464公顷,防沙治沙林67公顷,清收林地还林800公顷。完成各种补植造林230公顷,完成村屯绿化补植320余个。
(三)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方面
1、适度规模经营快速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打造了30个乡级联合社、300个村级核心社。全市农民合作社新增1013个、总数达到17076个;家庭农场新增597个、总数达到5095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户数达到338户。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952.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0.7%,比上年增加6.1个百分点。
2、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取得较好成效。落实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依据农业形势变化,不断调整优化课程,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作提供人才保障。今年省下达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任务6802人,其中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含现代创业创新青年、新型职业女农民、2018年现代青年农场主)3955人,专业型人才2798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49人。截至目前,已完成培训5611人,其中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3783人、专业型人才1828人,剩余人员培训工作将在12月底前全部完成。
3、农产品品牌创建取得实效。2019年全市新认定区域公共品牌5个、长春市名牌农产品品牌20个。在天津、杭州等地成功举办长春农业项目招商暨长春优质农产品推介会。在粮食销售方面,组织长春大米骨干企业先后参加了成都粮酒会、福建洽谈会等7个展会,同时在杭州、上海开展进社区宣介活动,预计年末前还可完成北京、深圳、长春等地5户长春大米直营店建设。通过特装展示、现场品鉴、特价销售和宣传推介等方式,全方位展示宣传长春大米。另外,我们还通过“吉商大会”等活动进行宣传推介,搭建了县域招商引资的有效平台,打通农产品流通销售渠道,取得了较好效果。
4、创建全国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市迈出新步伐。紧扣“创市”这个有效载体,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各项生产标准,制定绿色有机示范园区创建标准,示范园区总数达到60个,有机环境监测达到454.4万亩。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总量达到586个。“两大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创建落实项目3个,覆盖面积50万亩,建成核心示范区6022亩。2019年新建成的绿色有机示范园区20个,其中种植园区13个、水产养殖园区1个、畜牧养殖园区6个。全市蔬菜、水果和食用菌监测平均合格率达到98.4%。
5、农村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回头看”、检查验收工作已经完成,集体组织成员身份确认、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工作全面启动。组织开展农业产业扶贫,已建成产业扶贫项目757个,在建项目45个,拟建项目98个,共900个项目。基本达到了每个贫困村有2个产业扶贫项目,每个非贫困村有1个产业扶贫项目的要求。组织推动长春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完成总划定面积1747.45万亩,其中玉米划定面积1275.98万亩,水稻划定面积260.37万亩,大豆划定面积212.57万亩。目前正在组织对各县(市)区开展市级验收。
二、推动率先工作主要措施
(一)加大政策支持。围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和20项重点任务制定出台了《长春市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攻坚行动计划》、《关于加快构建政策支持体系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等14个配套政策文件,落实了各项保障措施。10月,市委、市政府召开率先工作现场会,进一步部署了今明两年率先的各项任务,强力组织推进。
(二)落实资金扶持。以重点项目为载体,继续加大对农业生产、农业产业、农业服务体系、农业规模经营、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充分调动了各县(市)区、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参与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积极性。
(三)强化监督考核。在工作抓法上强化责任、明确奖惩,建立督查考核机制,表彰先进、问责后进。今年我市绩效考评继续对现代农业建设赋予相应考评分值,年底将对15个县(市、区)现代农业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使现代农业建设工作更有抓手、更有力度。
(四)加强工作宣传。为营造建设长春现代农业的良好氛围,我市积极沟通省内主流媒体。吉林日报、长春日报等多家媒体就长春市现代农业建设的方方面面进行了一系列深层次的专门报到。同时从今年起,我市与农民日报开展了相关合作,将对我市农业发展提供多方位的报道。今年我们撰写的“创新发展合力攻坚长春农业现代化奋起腾飞”宣传稿件,在中国经济网刊发,同时被央广网、新华网、新浪网等主流媒体转载,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2020年率先工作安排
2020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稳定粮食、调优结构、建设项目、打造品牌、美化环境、深化改革、促进增收的基本思路,围绕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深化改革等方面加快发展,争取到2025年底全市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一是坚持产业兴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农业生产,粮食总产量力争实现200亿斤;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玉米、绿色优质水稻和特色杂粮杂豆;加快发展园艺特产业,打造10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0个园艺特色乡镇;渔业总产值计划实现26亿元;抓好现代农业专班工作,推进存量项目落位,谋划增量项目,招商引资引进大项目;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新打造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户;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
二是坚持质量兴农,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组织完成好67.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打造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重点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500万亩,其中秸秆覆盖还田面积400万亩;农机化水平再提高0.5个百分点,达到90.5%;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打造15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
三是坚持绿色兴农,创建全国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市。新建标准化绿色有机示范园区20个,新增绿色有机环境监测面积70万亩,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00个;建设“两大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监管,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园区内企业全部纳入省级平台管理;实施化肥农药使用减量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绿色植保技术;抓好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四是坚持改革创新,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抓好高质量规范化农民合作社创建,力争实现1/2的村有核心社、2/3的乡(镇、街)有联合社,每个县(市)区培育一个县级合作社联合社。培育家庭农场,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流转农村土地67.3万公顷,土地流转比例再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53.7%;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好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对已建成的757个产业扶贫项目,抓好改造提升,对在建45个扶贫项目,拟建98个扶贫项目,抓好项目落地,切实提高产业扶贫项目的支撑能力。
原文链接:http://nw.changchun.gov.cn/ztzl/sxsxnyxdh/202003/t20200310_2086892.html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