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关注农民工

双碳目标驱动千亿级秸秆产业新风口

时间:2021-07-15 来源:淮北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农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亦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库之一。双重身份下,农业农村应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近日召开的全国“三夏”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会上,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百余名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秸秆综合利用专家齐聚青岛胶州市,吸引他们的正是秸秆还田、生物能源转化等绿色低碳农业新模式、新技术。据悉,青岛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曾经被视为农业废弃物的农作物秸秆,通过农业技术加持,在农田从碳源到碳汇转化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神奇作用,连日来记者深入采访产业链上企业和从业者,一窥一根秸秆的“七十二变”。

  秸秆还田让“地越种越肥、产值越来越高”

  眼下正是夏玉米出苗期,在莱西市院上镇东朱东村,种植户李玉通的玉米苗已经钻出地面约20公分。农田里,一行行嫩绿色的玉米苗在被粉碎后还田的黄色小麦秸秆映衬下,一派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跃然眼前。

  “现在农业技术先进了,农作物秸秆有了大用处。”对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从事农业种植已经第七个年头的李玉通感慨颇深。他告诉记者,作为农作物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秸秆如何处理一直是困扰农户的头痛事。以小麦为例,收获后要续种玉米,但是留在地里的小麦秸秆往往有将近25厘米高,比较密实的区域会影响玉米播种,传统的处理方式是,农户在玉米播种前进行人工清理,“把比较厚的麦茬收拾到农田以外进行丢弃或者焚烧。”但是这样一来,不仅不利于农业生产抢抓农时,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

  2020年,青岛以政府令形式率先在全省出台《青岛市农业废弃物管理暂行办法》,将农作物秸秆等七类农业废弃物一并纳入法治范畴、依法治理。在法治框架下,农业农村部门会同发改、生态环境等部门,联合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秸秆尾菜农膜处置专项整治行动,全域实施秸秆禁烧管理,对区市出现2个以上火点、镇街出现1个以上火点的,逐级通报批评、直接约谈行政负责人;对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等重点区域内出现火点的,启动问责程序,依法依规追责。法治环境下,青岛全市火点数量逐年下降,总体态势有效管控,构建起法治统领、上下协同、全域整治的工作新格局。

  与此同时,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也在田间地头大显身手。今年,李玉通的600亩小麦收割后,地里的麦茬全部进行秸秆混土还田,“收割机收完小麦后,秸秆混土还田机入地干活,进行秸秆粉碎以及6厘米深的旋耕,保证秸秆没有在地里站立,充分跟土层混合,然后播种机直接播种。”李玉通说,当地还田作业由专业的农业托管公司根据标准化作业规范进行,政府给予补贴并委托第三方验收,作业质量有保障的同时农户不用掏一分钱。在他的带动和示范下,本村和邻村将近1500亩农田都进行了秸秆还田作业。

  秸秆还田不仅解决了农户的烦恼,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一方面是虫害发生轻了,往年秸秆中很多虫卵影响玉米生长,另一方面秸秆在地里腐熟了,玉米根系发育好,不容易倒伏。”

  李玉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通过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作业,每亩人工费能节省20元左右。还田后相当于在地里增加了腐殖酸有机质,保水保肥比较好,肥料一亩地能省20斤左右,约合30元。另外,虫害发生轻了,往年一亩地4000多棵玉米成活率在3700-3800棵左右,现在成活率每亩地比以前多100棵左右,产量最少增加一百斤。

  不再为秸秆 “烦恼”,李玉通的种植规模和品种也越来越多。“地越种越肥、产值越来越高,今年我家光小麦总产量就达到70万斤左右,收入超过80万元,下一步想在开拓农产品种类上下功夫。”他信心满满地说。

  “种养循环”新模式拓宽农民增收路

  一斤油桃卖上十七八元

  在莱西市养殖规模最大的青岛荷斯坦奶牛养殖有限公司,作为牧场配套设施,企业流转了约1000亩试验田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这些农作物秸秆是奶牛们的重要饲料来源之一。“我们把秸秆打捆离田,经发酵工艺转化为奶牛饲料。”企业负责人王义坚说,青贮饲料经奶牛过腹产生的粪尿排泄物会进入绿色农业循环系统,经过固液分离,液体进入氧化塘发酵分解,固体堆积发酵后进入有机肥加工厂,最终都将作为有机肥灌溉施用到种植区中。如此循环往复,“既保护了环境,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王义坚所说的,正是秸秆综合里利用技术的另一个妙用——“种养循环”模式。对此,作为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中国秸秆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在莱西的试点基地的提供方,青岛志涛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王志涛深感受益匪浅,“粪污堆肥还田既减少了生物处理肥用,更改善了土壤质量,提高了农作物品质。有机肥种植基地的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和绿色秸秆加工后,作为畜牧饲料提供给我们的养殖场,每头奶牛产奶量由原来16公斤提升到32公斤左右。”

  据青岛市农业农村局最新统计显示,在莱西南部、平度南部、即墨北部等畜牧业优势区,大力推广种养结合、过腹还田模式,通过养殖企业消纳青贮等秸秆饲料,以无害化处理和堆肥还田的方式将畜禽粪便转化肥料反哺耕地。全市青贮玉米达到17万亩,青贮秸秆48万吨。

  “种养循环”不仅让养殖场的禽畜吃上了“营养餐”,改善了土壤质量,更让循环农业的路越走越宽。郭宗叶的农业生态园位于平度市白沙河接到岔道口村,2015年创业之初,她采取的是传统的单一养殖模式,虽然克服了养殖技术难题,成功提升了羊养殖的成活率,但是因为养殖成本高,抵御市场波动风险能力弱,导致养殖场连年亏损。

  此后,在当地农业部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她开始尝试种养结合、互为原料的生态化循环种养新模式,在养殖场附近建立了农作物种植区和四个油桃高温大棚。种植区的农作物秸秆制作成青贮饲料饲喂小羊,而羊粪则撒上菌种堆积发酵,反哺农田。2019年起,她的生态园不仅实现了扭亏为盈,而且不断发展壮大,“我们有机肥种植的平度地标农产品油桃,口感脆甜,香味浓郁,今年1千棵果树,产量3万斤,可以说供不应求,刚上市最高价格能卖到十七八块钱一斤。”郭宗业告诉记者,如今她的生态园一年收入可达300万元,其中羊肉销售约占三分之一,种养循环模式给企业发展带来了跟多空间,目前他们正在着手对养殖场进行改建和设备更新,以更好支持未来循环农业的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赵立欣表示,我国农业农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便是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田和草地固碳增汇能力。包括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人工种草和草畜平衡等,通过提升农田草地有机质可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能力,转农田从碳源到碳汇。据专家估算,按照目前国际计量要求,不包括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下,我国农田和草地土壤固碳量分别为1.2和0.49亿吨二氧化碳。

  “双碳”目标驱动秸秆综合利用千亿级市场

  “双碳”目标下,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可谓东风正盛。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随着我国秸秆垃圾处理的利用率的不断提升及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未来秸秆垃圾处理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保持一个稳定增长的态势,预计到2026年,整个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475亿元。

  与此同时,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相关公司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普华永道发布数据显示,在A股市场,ESG相关公司的IPO数量增长显著,仅上半年就有21家ESG相关公司上市,而这一数字在2020全年为25家。

  虽然相较于能源和工业领域,农业固碳减排在普通投资者的印象中或许并不直观。但是对于青岛而言,其产业化的发展基础却难以被忽视。公开资料显示,青岛市辖7个涉农区市、90个涉农镇街,农村人口407万,耕地660万亩,是东部沿海地区唯一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的大城市。农作物丰收的同时,必然产生大量的秸秆等废弃物。为此,近年来青岛市坚持全域整治、全程利用、全量转化“三全”理念,在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方面不断探索,逐渐形成可供复制的产业模式,拓宽利用秸秆发展富农产业的途径。

  例如,生物能源转化方面,先后引进青岛琦泉、华睿弘光等生物能源企业,建设秸秆固化项目,将农作物秸秆和花生壳、玉米芯等废弃物粉碎加工成生物质颗粒燃料,用于清洁取暖。全市每年利用秸秆40多万吨,年发电2.8亿度,生产天然气800多万立方米。转化为栽培基料方面,以食用菌合作社为依托,利用玉米秸秆等发展草腐食用菌,产生的菌渣用于生物堆肥和蚯蚓养殖,打造“秸秆-食用菌-菌渣-有机肥料”生态农业循环链。全市年消纳秸秆10多万吨,生产草腐食用菌5000多吨。转化为手工业原料方面,用高粱秸秆为原料的“泊里”红席,小麦秸秆为原料的“泊里”麦草画,麦秸草、玉米皮、稻草等为原料的“新河”草编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指定国礼赠品,年产值高达30多亿元。转化为社会化服务对象方面,以建立秸秆收储运体系为依托,大力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就地就近建立秸秆收储点,构建县域全覆盖的秸秆收储、供应网络。全市培育秸秆收储运主体30多家,年收储秸秆12万多吨。

  同时,为提升市场化运营水平,青岛依托全市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引进和协生物、领先股份、兴开环境等15家专业公司,采取集中堆肥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分散堆肥相结合的方式,就近取材、原位堆肥、本地消纳。截至目前,全市从事堆肥和生产商品有机肥的企业达到43家,年产有机肥50多万吨。

  青岛市胶州裕丰农资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团文告诉记者,依托青岛本地的养殖业对于青贮饲料的需求,除了原有的农资业务,2019年他们开始转型尝试拓展绿色农业项目,通过提供社会化服务涉足农作物秸秆处理及加工利用领域,“以青贮饲料为例,一头牛一年需要10几吨,一个中型牛场一次也得进一两千吨。”李团文表示,目前每年的秸秆青贮量增长在30%左右,全部供被本地牛场使用,去年仅该业务的销售收入就达到约300万元,前景还是不错的。因此,他们今年又新上了秸秆综合利用的肥料化项目,希望不断调整主营业务构成,瞄准绿色低碳农业方向,融入农业高质量产业体系。


原文链接:http://ny.huaibei.gov.cn/tslm/msgcjg/56695211.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