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地位突出安徽如何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民以食为天。对于我国这样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解决好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质量”……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粮食净调出省,如何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近日,安徽经济研究院相关专家撰写相关报告,分析我省粮食安全的短板和弱项,以及下一步的建议与举措。
南方唯一粮食净调出省,粮食安全战略地位突出
新时代粮食安全,是指在确保产能的基础上,实现粮食的营养、绿色、多元和开放。也就是说,既要实现粮食数量安全,又要实现粮食质量安全,还要实现粮食生态环境安全和资源安全,以及粮食经济安全。
报告执笔人之一,安徽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夏兴萍表示,近年来,影响世界粮食安全的不利因素增多,国际冲突、极端天气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都对粮食生产和贸易产生叠加影响,加剧了全球粮食供给体系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从我国看,粮食产量长期维持较高水平。2004年至今,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 “十七连丰”,2015年以来,粮食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全国人均粮食达到480公斤,高于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粮食供给总量有余,实现了“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但是,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进口国,粮食安全处于“高难度、低水平、弱安全”状态,粮食供需呈现为“紧平衡”态势,存在粮食产量高、进口高和库存高的“三高”局面。
从我省看,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和5个粮食净调出省之一,是全国南方唯一粮食净调出省。 2020年,安徽粮食总产达到803.8亿斤,位居全国第4位,平均每年调出粮食1000万吨左右,在全国粮食安全中战略地位突出。
粮食增产难度大,供需矛盾不容忽视
报告指出,当前我省粮食安全发展也面临一些短板,如粮食增产难度大、粮食质量供需矛盾加剧、政策激励空间有限等。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粮食产量连年丰收,但持续增产难度加大。保粮食面积难度加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等,粮食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的难度加大,粮食增产后劲不足。同时,单产提高难度加大以及粮食生产优质劳动力缺乏都是当前的困境。
报告指出,粮食质量供需矛盾也在加剧。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的粮食消费不断升级,我省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对优质口粮(如低、高筋面粉,优质稻米等)、动物性产品以及饲料粮消费需求持续增长,表现为普通粮过剩与优质粮不足并存。
此外,我省粮食生态环境和资源面临严峻挑战。 2019年,我省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0%,在13个粮食主产区中排名第8位,不足排名第1位江西的1/5。我省粮食主产区的皖北六市,粮食产量占全省的54.7%,但水资源总量只占全省的13.5%,水资源分布和粮食产能不匹配,灌溉设施和技术落后也直接影响水资源利用率,长期看我省粮食安全面临极为严峻的水资源制约。粮食经济安全矛盾突出,仍然存在“丰产不丰收”现象,种粮农民收入提高相对滞后。国内政策支持空间日趋收窄,这些对我省粮食安全发展造成影响。
落实最严耕地保护,强化科技支撑
报告指出,耕地是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鉴于当前我省粮食种植面积增长趋缓的严峻形势,我省要采取多种措施坚守耕地红线和提高耕地质量。一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长牙齿”的措施,积极推进撂荒地复耕利用,加强皖北地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确保皖北主产区粮食耕地面积稳定,严格皖江耕地占补平衡,推进皖西和皖南山区等非粮食产区口粮田建设。二是积极推进粮食种植结构调整。扩大大豆、玉米等饲料用粮种植面积。同时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向提高单产要粮食增产,支持粮食主产区积极创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
耕地有限,科技无限,强化科技支撑是新时代我国粮食安全的着力点和必然选择。
夏兴萍表示,提高粮食产量的关键是良种,要发挥我省创新策源地优势,充分利用“五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等分平台,加大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力度,优化生物育种领域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布局。同时,突出粮食高产、高效、绿色技术集成。针对粮食消费结构升级、生态安全、效益提升的新需求,强化粮食生产、机械化、仓储等科技攻关,提升粮食生产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及劳动生产率,提高粮食产业收益。发挥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应对自然灾害、病虫灾害等方面的作用,推广绿色储粮,探索建立粮食生产预警机制,促进粮食安全长期发展。
报告建议,以打造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重要基地为契机,加快“粮食产业强省”建设。一是做大做强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推进粮食类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支持各类农业支持政策向粮食规模经营主体倾斜。二是着力发展县域粮食加工集群。三是加快补齐粮食仓储物流短板。改造和建设现代化粮库,提升粮食仓储智能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等。
当前,我省粮食生产基础设施短板问题仍然突出,尤其是皖北粮食主产区。因此要改善提升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加大水利设施专项资金投入,加强皖北等粮食主产区防洪抗旱薄弱环节提升等;
此外,还应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在粮食安全中的作用。粮食产业作为弱势产业,除必须发挥好政府作用外,也需要市场机制的激励。要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加大对粮食净调出省奖励支持。加大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对粮食主产区布局。同时,要创新市场化粮食支持方式。充分依靠多层次资本市场,利用中央增发专项债的契机,探索将粮食产业振兴专项债列入发行支持范围。设立粮食产业振兴基金,进一步发挥金融保险兜底保障网作用等,赋能粮食安全。
原文链接:http://xxgk.bozhou.gov.cn/XxgkContent/show/1583211.html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2020-08-24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2020-07-02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2020-05-22
- 致廊坊市公安局赵晋进局长...2020-07-29
- 2021年农村双女户补贴...2021-04-29
- 致青岛市崂山区纪检委刘文...2020-05-25
- 公安部通知:严禁警察直接...2021-02-01
- 致忻州市忻府区民政局张炳...2020-07-02
- 致沈阳铁西区人民政府郭忠...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