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生活

打好组合拳 筑牢长江禁捕防线

时间:2021-07-15 来源:芜湖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自长江禁捕退捕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无为市着力打好组合拳,稳步推进长江禁捕和渔民安置保障等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精准施策,为上岸渔民铺好新出路

  做好渔民转产安置事关禁捕退捕成败,是事关民生和社会稳定,也是巩固禁捕退捕成果和不反弹的基础。

  落实保障政策,让退捕转产渔民老有所养,确保渔民退得出、稳得住、无后忧。“每个月有2500多块钱的收入,政府还帮忙购买保险,活儿也不是很累。而且现在江边的空气好了,环境好了,上班的心情也变得很舒畅!”该市刘渡镇上岸转岗渔民张小云对转岗后的新工作非常满意。

  自实施长江禁捕退捕工作以来,无为市全面对退捕渔船和渔民进行精准识别,健全档案信息。对建档立卡退捕渔民养老、医疗、低保和住房等社保情况全面核实,核准数据保基础,对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全部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每月组织结对帮联人开展走访2次以上,一人一户“过筛子”,及时掌握退捕渔民生产生活、就业等动态信息,及时更新帮联手册,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对生活有困难、就业有需求的重点退捕渔民,严格落实“市、镇、村”三级包保责任制,查问题,补短板,一人一策,制定落实有效措施,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做到不落一户一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同时通过举办技能培训班、公益性岗位、专场招聘、创业担保贴息贷款、就业指导等形式,拓宽就业渠道,出台扶持政策,培育“捕转养”典型,引导退捕渔民向涉农行业转产创业。

  执法检查,让非法捕捞无所遁形

  “我们队8个人,共分成4组,每组2人,每天沿凤凰颈外护圩到庆丰村安定街一线巡查蹲守。看到不法行为,就上前劝阻。如果涉事人蛮横不听,我们就联系渔政执法部门过来处置!”在刘渡镇开展夜间巡查的护渔队队长徐昇说道。

  为确保无一条长江刀鲚等野生江鲜在无为上岸买卖,无为市强化执法检查,出重拳严打严惩非法捕捞行为。建立常态化联合执法和日常巡查机制,即成立由公安、渔政等部门组成的长江禁捕联合行动水上巡查组、沿江镇成立由党政负责人带队的岸上巡查组、市监、商务等组成市场巡查组,对无为禁捕区域实行24小时不间断联合巡查,斩断非法“捕运销”地下产业链。市委市政府成立专门督查组,对各成员单位、沿江各镇禁捕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确保执法检查有力度。

  固本强基,构建人防技防立体化监管格局

  为构建长江禁捕“人防”“技防”“物防”综合监管合力,稳步推进长江禁捕各项工作,该市在全市范围推行包保“段长制”,成立高规格的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一周一调度、一月一会商、一季一督查、一年一考评制度,确保全市江岸线巡查监管“全覆盖、无死角”。在人员力量方面,增设禁捕退捕工作股,落实4人到岗履职,增调1名局领导职数,专司禁捕工作,并从退捕渔民中遴选组建41人的护渔队伍,设立5个巡逻队。成立沿江五镇渔政执法中队,开展24小时常态化巡查,着力打通禁捕最后一米。作为人防的覆盖补盲,完成“智慧长江”芜湖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在无为市沿江岸线布置11个高清光电监测点,实现无为市长江段全覆盖,挤压非法捕捞犯罪空间。此外,该市健全执法船、执法车辆、光电监控设备等装备的日常管理制度,安排专人监管、专人操作、专人维护,严格持证上岗,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提升装备使用效率,全面提升渔政信息化监管效率。

  营造氛围,奏响禁捕退捕“最强音”

  该市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出动宣传车、制作简报、拍摄短视频等形式,全方位、广角度宣传长江禁捕退捕政策, 营造“不食长江鱼、不食子孙鱼”浓厚氛围。组织党员志愿者宣传队,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设立24小时举报电话,鼓励举报违法线索,严厉查处违法行为,追溯非法渔获物源头,坚持“以案说法”,及时曝光典型案例,达到“查办一起、震慑一片”的效果。

  “十年禁渔”任重道远。无为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冯家荣表示,下一步,无为市将紧密结合百年党史学习教育,深刻领悟长江“十年禁渔”与践行初心使命的内在联系,持续优化完善各项机制,扭住关键环节,全力推动这项利生态、利民生、利长远、利子孙的重大政治任务,确保起好步、管得住,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原文链接:http://nync.wuhu.gov.cn/ztzl/zjjbtb/8280937.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资讯网 nmg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